地方丨包頭稀土高新區:築牢產業發展底盤 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地方丨包頭稀土高新區:築牢產業發展底盤 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科技事件,政策解讀 ,項目進展,成果信息 ,科普知識等科技動態,提供政策查詢、專利檢索、需求對接、專業課程等諸多優質服務,內蒙古最權威的科技創新綜合信息服務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地方丨包头稀土高新区: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地方丨包头稀土高新区: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地方丨包头稀土高新区: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天和磁材生產車間

自疫情發生以來,稀土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包頭市有關決策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兼顧做好促進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服務保障,按照“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的思路通盤考慮、整體謀劃,進一步暢通主導產業復工復產渠道,簡化復工流程,切切實實解決好原料荒、用工荒、資金荒等實際困難,為經濟發展激活有生力量。

全力推進主導產業開復工

芳菲四月,萬物復甦。在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同樣綠意盎然、暖意融融。走進氣流磨生產車間,技術員睢少忠正熟練地操控設備。他說:“目前企業正在加急趕製一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釹鐵硼產品,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們有信心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質保量按時交貨。”

高質量發展風潮湧動,稀土產業一馬當先。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高性能永磁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天和磁材規劃年產能目前已達到10500噸,是全球最大稀土永磁材料製造商之一。

稀土產業快速復甦,帶動傳統產業整體協同發展,成為推動稀土高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走進包頭華鼎銅業發展有限公司渣選車間,車間主任杜佔江一邊查看設備的安全操作情況,一邊不時叮囑工人要做好自身防護,加快速度生產。渣選車間主要是將銅冶煉渣所含5%的銅,通過破碎、磨浮、提煉、回爐後二次利用,銅回收率達到95.6%,有效提高了資源再利用率,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企業在疫情期間積壓了2億多元的產品不能如期發貨,出現了生產空間受限、資金流緊張等難題,多虧了包頭市和稀土高新區的鼎力相助,才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華鼎銅業黨委副書記張永智表示,目前企業訂單充足,疫情期間生產經營實現逆勢增長,今年預計將實現20億元的產值。

困境破局,全面起勢。今年以來,稀土高新區審時度勢、科學預判,不斷加大對主導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快產業提檔升級步伐。

稀土產業以打造中國“磁谷”為重點,推動航天恆達、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包頭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加速形成永磁電機產業集群。加快推動新雨新材料、中科世紀著色劑等新購地項目的建設投產,開展釹鐵硼廢料回收再利用,提高稀土綜合利用水平。

地方丨包头稀土高新区: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震雄銅業生產車間

鋁銅產業重點加快玉環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帶動發展鋁材深加工產業,依託希望鋁業、常鋁等重點企業,發展高純氧化鋁、高精度塗層鋁板材、電子及家電鋁箔等高附加值鋁產品。大力推動華鼎銅業擴大產能、震雄銅業開發超細銅絲等新產品,促進產品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推動北方股份智能無人駕駛礦用車、北方稀土醫療產業基地、中科智能機器人伺服電機等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天順風電10萬噸風機塔筒、浙江寶威特種變壓器、威豐電磁極薄取向硅鋼等項目,不斷壯大現代裝備製造產業規模。

謀定而動,志在必得。稀土高新區牢牢抓住產業這一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1-2月,1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增速高於全市3.6個百分點。稀土、鋁銅、機電三大主導產業69家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2.6%。其中,37家稀土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9家鋁銅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23家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7%。

提升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

4月3日,晴空萬里,惠風和暢,在稀土高新區希望工業園區包頭震雄銅業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銅杆及銅導體加工項目現場,總經理楊崇偉一邊向記者介紹著企業的生產情況,一邊指著細細的銅絲自豪地說:“這是直徑0.05毫米的銅絲,當然這還不是最細的,最細可以達到0.016毫米,是一根頭髮絲的七分之一。”

楊崇偉告訴記者,這些產品主要用於手機通訊、航空航天、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領域。過去0.05毫米以下的產品主要被日本壟斷,現在企業配套供應的廠家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從銅粉到電解銅,從銅杆到銅絲,該項目的入駐,促使希望工業園區銅產業鏈成功向下遊延伸,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疫情之下,企業發展不減速,反而化“危”為“機”,在這背後,離不開企業不斷提升“內力”,主動轉型升級的努力。

為了更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下線7.2×7.2毫米、7.5×7.5毫米的自動變焦馬達,可實現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產品2CM距離內微距拍攝,且圖像清晰、成像效果好,已成為華為、摩托羅拉、三星等企業配套5G手機產品的最佳選擇。

“這次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推力。”企業總經理許德光坦言,風險面前,企業要思考的不僅是“活下去”,更要從“危”中窺“機”。從去年開始,公司就投入800萬元著手推進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加大產品科技含量。疫情的發生,企業更加意識到智能製造的重要性,自動化生產線改造步伐進一步加快。

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科技進步的關鍵環節,是把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有效途徑和主要標誌。

自疫情發生以來,稀土高新區聚焦科技創新,充分發揮3家國家級、5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作用,引導企業與研發機構合作共建創新載體,以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有效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稀土高新區將強化“六穩”舉措,有序推動中科院稀土研發中心實施中試項目25個、產業化項目12個,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實施中試項目17個、產業化項目9個。實施創新平臺階梯式培育計劃及高新技術產業三年培育計劃,升級企業研發中心10家,認定重點實驗室1家,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建設科技創新企業數據庫,優選30家企業開展企業家創新陪跑計劃,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10人以上。建立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實現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6000萬元以上,新增專利授權600件以上。積極承辦科技部“科技成果直通車”活動,推動院企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10項,引進孵化科技企業5家,開展中試、產業化項目5個,轉化科技成果30項以上,實現技術交易額1億元。

構建綠色經濟發展新體系

生態優勢是後發優勢。哪裡有好環境,哪裡有好風景,哪裡就有新經濟。

當下,正值各地區加緊復工復產和大力發展經濟的關鍵時期。稀土高新區多措並舉,科學謀劃,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經濟“含金量”,激發出經濟發展更大的動力和活力。

地方丨包头稀土高新区: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三隆金屬生產車間

位於稀土高新區稀土應用產業園的包頭三隆稀有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主營鑭鈰類和鐠釹類稀土金屬及合金的企業,2019年,企業實現年產能5000噸,排名國內前五,產值達到8億元。“去年,企業獲得自治區大氣汙染治理獎勵55萬元,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拿出600萬元對環保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改造,排放物中的雜質、粉塵濃度和氟含量大大降低,99%的排放廢料都可回收進行二次利用,一年可為企業節省150多萬元的原材料費用。可以說,企業對環保設施的一次性投資,將會獲得長遠的收益。”企業總經理王東說。

生態高新美如畫,不為產值傷“顏值”。像三隆金屬一樣,同樣注重“綠色發展”的企業還有內蒙古希捷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5萬立方米脫硝催化劑項目於2018年建成投產,產品綜合效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該企業總工程師周廣賀介紹,和市場上在售的脫硝催化劑相比,他們的產品添加的活性物質不同,其他企業用的原料是五氧化二釩,而該企業用的是稀土,雖然脫硝的原理相似,但排放物卻有很大區別。添加五氧化二釩產生的是危廢,添加稀土產生的是固廢,危廢和固廢除了廢料本質上的區別外,後期處置的費用也相差了20多倍。

記者瞭解到,僅2019年,稀土高新區實施總投資68億元的綠色環保產業領域項目就達17個,加快構建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產業新體系,為2020年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為有力促進經濟形勢向好發展,稀土高新區想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困,積極幫助企業落實用工、用電等各類要素保障,加大金融信貸紓困力度,協調落實相關幫扶政策,推動企業抱團恢復生產經營。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稀土高新區堅定信心、奮發進取,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遵循市場運行規律,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採取更加科學、務實的舉措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對沖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地方丨包头稀土高新区:筑牢产业发展底盘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