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遠紫砂壺

我國飲茶歷史悠久,相傳炎帝神農氏始得茶,彼時作為藥飲記載傳世。唐代陸羽在其所著《茶經》中引用《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陳鳴遠紫砂壺

明 王問 煮茶圖,臺北故宮藏品


吃茶文化傳承千年,早已作為一種藝術儀式,是文人士大夫們心靈的休憩和精神的昇華。自唐代以降,吃茶法和茶器發展至明代,因明太祖而發生了重大變革。末茶、點茶沒落而改製為葉茶,茶碾、茶羅等消逝而茶壺居主要地位。


陳鳴遠紫砂壺

清乾隆 郎世寧 弘曆中秋賞月行樂圖,故宮博物院藏品


“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熱湯氣。”


——明 文震亨 《長物志》


在紫砂藝史上,陳鳴遠被認為是技藝最為全面的大師,博古、壺杯、象生文玩等,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他上承明代精萃,承繼供春與時大彬的紫砂正統地位,下啟清代新局,影響深遠,其藝術成就實已超出壺藝的層次,而成為紫砂藝術的新典範,確立其在紫砂藝苑中不朽的地位。


陳鳴遠紫砂壺

清初 陳鳴遠制 素帶壺

高11cm;寬9.4cm;長14.3cm;重251g 

成交價:RMB 31,625,000

北京保利2015年春季拍品會LOT 6228

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沖淡雅健古今絕倫惟陳生陳鳴遠制素帶壺


此壺為宜興陶藝巨匠陳鳴遠(1622—1735)重要代表作品,流傳有序,原為民初收藏巨擘龐元濟(1864—1949)藏品,並收入在其知名的藏品目錄——《虛齋名陶圖錄》當中。龐虛齋的宜興陶壺部分收藏在抗日戰亂中歸於李氏家族,並輾轉渡海來臺,此壺即為其中之一,其收藏與流傳史頗富大時代的傳奇色彩,可稱傳世珍稀名品。


紫砂壺,壺體近似球形,由上至下漸斂。壺身圓潤飽滿,線條流暢優美,包漿渾厚。圓蓋,圓珠紐,短彎流,耳形柄,底部順勢塑成三瓣形足。沿壺身堆塑素帶紋一圈,簡潔雅緻,有沖淡素樸之美。流下方壺腹位置有「陳鳴遠」楷書款識並篆書印款。龐元濟《虛齋名陶圖錄》收入此壺,並詳述其形制由來:「鳴遠喜仿古彝器作壺。此壺圓形短嘴長鏨有三足,蓋仿銅器中之盡也。盡,說文:調味器也。有流。其制頗似今之茗壺,此壺定仿其制。中腰有素帶,製作古拙,崔邨制壺向以精能勝,此壺則用紫黑砂,全以雅淡見長。款陳鳴遠三字下有陳鳴遠朱文方印。」(註釋1)《宜興縣誌》載:「鳴遠工制壺、盃、瓶、盒諸物,手法在徐士衡(友泉)、沉士良(君用)間,而款識書法獨雅健,有晉唐風格。」證諸於鳴遠此壺,沖淡雅健,氣宇軒昂,確為出類拔萃之佼佼傑作。


陳鳴遠紫砂壺


陳鳴遠,本名遠,字鳴遠,號鶴邨,又號壺隱,亦號石霞山人,江蘇宜興人,清代康熙年間宜興陶藝巨匠,為時大彬(活躍於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之後一代大師。陳鳴遠為制壺名手蔣時英(活躍於萬曆年間)的外孫、陳子畦之子,出身紫砂世家,塑鏤兼長,技藝精湛,構色脫俗,調色巧妙,更善於製作新樣。鳴遠工制壺、杯、瓶、盒,無所不巧,所制雅玩,無不精美。所鐫款識,書法雅健,有晉唐風格。尤其善長將茗壺製成瓜果樣式,世推為絕作,為文人學士、名公巨卿所競相覓求,名孚中外,當時即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陳鳴遠以其高超的制砂技藝,與當時江南許多知名文人相識交遊,為其坐藝制壺。紫砂壺藝於是開始與風雅的文人翰墨相結合,在精湛的雕塑絕技外,又加入金石、書畫、署款與鈐印等形式,開啟了文人紫砂之先河。清人吳騫(1733—1813)《陽羨名陶錄》載:「鳴遠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自百餘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常至海鹽館張之涉園,桐鄉則汪柯庭家,海甯則陳氏、曹氏、馬氏,多有其手作,而與楊中允(晚妍)交尤厚。予嘗得鳴遠天雞壺一,細砂作,紫棠色,上鋟庚子山詩,為曹廉讓先生手書,製作精雅,真可與三代古器並列。竊謂就使與大彬諸子周旋,恐未甘退就邾莒之列耳。」可見鳴遠之才,在當時即備受文人雅士肯定,其聲名遠播海內,名人題詠極多。桐相汪文柏(即汪柯庭)即有《陶器行贈陳鳴遠》一首(圖1):


荊溪陶器古所無,問誰作者時與徐(時大彬、徐友泉)。

泥沙入手經搏埴,光色便與尋常殊。

後來眾工摹仿皆雷同。

陳生一出發巧思,遠與二子相爭雄。

茶具方圓新制作,石泉槐火鏖松風。

我初不識生,阿髯尺素來相通(謂陳君其年也)。

贈我雙卮頗殊狀,宛似紅梅嶺頭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以此欽之神益王。

傾銀注玉徒紛紛,斷木豈意青黃文。

廠盒宣爐留款識,香奩藥盌生氤氳(數物悉見工巧)。

吁嗟乎人間珠玉安足取,豈知羨溪頭一丸土。

君不見輪為當年老斫輪,又不見梓慶削鎵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幾人,陳生陳生今絕倫。


汪文柏的雋永詩句,為後人傳播陳鳴遠的不世聲名,也表達了他對陳鳴遠所制紫砂器如醉如痴的迷戀之情。他的描述其實也代表了當時與陳鳴遠交往之文人的共同評


“圓非圓又方非方。各家都無式略似……”


——清 金張《岕老編年詩鈔 丁卯》


陳鳴遠紫砂壺

清初 陳鳴遠制 傳香壺

長13.2cm;寬8.6cm;高6.8cm;重243g

成交價:RMB 34,500,000

保利華誼(上海)首屆藝術品拍賣會LOT 0621

神采璀璨——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壺呈方鬥式,造型簡約,上寬下窄,俊秀挺拔。方柄,方流,下承四足。底鐫有「令我胸中書傳香」、「鳴遠」行書刻銘與款識,以及「陳鳴遠」、「壺隱」陽刻篆書印款。紫泥蘊藉翰墨書香,文人風雅,盡萃於斯。此壺身、蓋、流、把與足之四角外皆作凹筋,身、蓋、足、流並於內側出筋。短彎流之弧形曲線巧妙而流暢,恰到好處,與四方形的壺把成圓與方造型之對話;藝匠一絲不苟,精工之極,見之於所有細節處。比例權衡,全面觀照,造型近於完美,簡約又不失於變化的幾何造型,充滿簡約素雅之美感。尤以所作脊稜出筋,犀利有力,更見峭拔精神,藝匠以全神貫注之,使此壺益顯骨相清奇、勁挺不凡。


“……搜攪十年燈火讀,令我胸中書傳香。”


——宋 黃庭堅 《謝送碾壑源揀芽》


“餘獨賞其款字,有晉唐風格。”


——清 張燕昌 《陽羨陶說》


陳鳴遠紫砂壺


“荷花勻瓣瓣,蓮子活搖搖。仿古法盡變,匠心趣獨饒。要知雕琢巧,有客斥壺妖。”


——清 金張《岕老編年詩鈔 戊辰》


陳鳴遠的創新壺式,造詣精湛,巧奪天工,即使就二十一世紀今人的眼光看來,仍然充滿了簡約造型之美,遑論在清初康熙時人的眼光中,自然會將陳鳴遠騁其想象、精工至極的創新壺作視為違反自然和常理的事物,而稱之為「壺妖」了。在詩史上,人們將唐代詩人李白封為「詩仙」,杜甫被敬稱為「詩聖」,中唐浪漫派詩人李賀則被人稱為「詩鬼」。比之於紫砂藝苑中,時大彬被稱為「壺聖」,因此「壺妖」一詞,正是對陳鳴遠在創新壺式成就的極高讚譽,也標誌了他在紫砂藝術史中承先啟後、創新典範的崇高與不朽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