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發家,武力征服,“蠻”力崩盤!漫談古羅馬帝國緣何隕落?

前言

羅馬帝國在鼎盛時期十分遼闊,面積曾經達到過1000萬平方公里,匯聚了多個民族,所創造的文明稱得上是西方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帝國了。有句古話叫做"盛極則衰

",古羅馬帝國同樣也沒能夠逃出這個命運,這個人口接近1億的大帝國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就開始走上了衰亡之路,帝國內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處處危機四伏,遍地開花。

在之後70多年的時間裡,羅馬帝國內部矛盾不斷,為了爭奪首領的位置各個勢力激戰正酣,而由匈奴人挑起蠻族西遷運動更是給風雨飄搖的羅馬帝國致命一擊。在395年的時候,衰敗的羅馬帝國分裂(東、西羅馬帝國),實力就更加的羸弱,476年的時候,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傭軍軍團蕩平,這個曾經擁有著先進文明的羅馬帝國沒有經受住考驗,終於走向滅亡。人們曾經讚歎於羅馬帝國輝煌,也見證了它的崩坍,它的覆亡不僅給了人們警示,同時還給了我們留下謎團:羅馬帝國的覆亡究竟是什麼原因?

武力征服,缺乏有效性統治,人心渙散

在最開始的時候,羅馬帝國並不是這樣一個軍事強國,也沒有著非常完整的政治體系,它是臺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406年的時候正式邁向了強盛之路。它實行的是對外武力征服、擴張領土的策略。

自從羅馬征服了維愛城,將臺伯河流域以及右岸的廣大地區收入囊中,嚐到甜頭後的羅馬開始不斷髮動軍事行動,隨著時間的發展,一個地跨洲際的奴隸制帝國在羅馬人的手中誕生。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經這樣形容羅馬帝國,說它是一個以戰爭發家,靠武力征服的國度。羅馬帝國將地方上的原住民納入自己的國家,多種民族並立,各個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語言及思維方式都各有差異,而且在眾多的民族中,羅馬人的文明和人數都不佔據優勢,只不過當時的羅馬人處於征服者的角色上,拳頭夠硬罷了,並且羅馬人的文字很容易就被其他民族的人們修改成為另一種文化(文字),而羅馬人對這種似是而非的文明並不認同。因此,很難形成統一的文明。因此,羅馬不像是一個國家,更像是一個多民族的城邦生活在一起,只不過是有個統一的名字——羅馬。

戰爭發家,武力征服,“蠻”力崩盤!漫談古羅馬帝國緣何隕落?

羅馬帝國地圖


在這羅馬境內海洋遍佈,國土"支離破碎",各民族的分佈也相當的鬆散,並且戰線拉的過於長了,這種情況是不利於統治的,時間一長,很容易形成"諸侯割據,政權對立"的局面。並且,羅馬境內各地區的經濟情況不同,並不是齊頭並進的。在公元1世紀到2世紀,羅馬帝國的生存環境相對平穩,開始大力發展工、農、商業,羅馬等大城市經濟繁榮。隨著國家機器的高速運轉,之前被損毀的城市開始修復,城市慢慢繁榮起來,還有了許多的新興城市。

隨著時間的發展,經濟不平衡矛盾越來越突顯,羅馬帝國的東、南兩部地區成為有名的糧倉,而意大利本土卻並不具備這個條件,他們就根本就沒有那麼發達的農業,能吃上糧食基本上都是依靠外地。西部以及北部就更慘了,經濟十分落後,生活條件遠不如其它地區。

在巨大的經濟差距差異的矛盾下,各民族開始了對立,這種征服遠不是拳頭能夠消除的,強行把他們融合在一起,又沒有正確的引導,實際上是十分危險的,走向分裂是必然的結果!

戰爭發家,武力征服,“蠻”力崩盤!漫談古羅馬帝國緣何隕落?

羅馬帝國


殘酷欺壓,奴隸沒有人權,反抗不斷

而羅馬帝國作為一個奴隸制帝國,奴隸們為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長期對四處征戰的羅馬人收攏了大量的戰俘,並將他們作為奴隸廣泛用於農、商、手工業。可以說數以百萬計的奴隸們為羅馬帝國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維持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和國力的穩定與強盛,為羅馬帝國成為軍事強國奠定了基礎。據說奴隸的總人數在不到短短的200年的時間裡,由原先的60萬急劇擴張至240萬,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吃驚。

在公元2世紀後,羅馬帝國對外擴張的手段漸緩,由於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場、地區原住民、罪犯等,不打仗就沒有那麼多的奴隸供羅馬帝國俘獲,再加上奴隸地位低下,對待他們像牛馬一樣,被稱作"會說話的工具",

奴隸主們可以任意的處置,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再加上繁重的勞動,會使奴隸大量的減員,據說284年,羅馬帝國的人口銳減了30%左右,可見奴隸的生活有多苦。

戰爭發家,武力征服,“蠻”力崩盤!漫談古羅馬帝國緣何隕落?

羅馬奴隸


在某種意義上說,羅馬帝國成也奴隸敗也奴隸!

奴隸們兢兢業業的工作為他們創造價值,而奴隸主則最大限度地剝削他們,甚至還會加以迫害。奴隸主們對奴隸的依賴異常嚴重,不僅不願意勞動,而且生活還異常的奢靡,他們認為勞動這種事交給奴隸這種下等人做就好了,他們要做的就是享受生活。據說遊藝慶典7天就要用掉2000磅金子,這些花費需要1000名奴隸工作一天才可以得到!

並且奴隸主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還會用各種方式去限制奴隸的自由,讓奴隸們戴上沉重的手銬腳銬,寧願產出效率低下,也要控制奴隸,維持統治,並且奴隸出逃被捕會有懲罰,在額頭上刻上"逃徒"的字樣羞辱,至於反抗、領導起義的的奴隸會被活活折磨死,奴隸生病也不會有人醫治,送到小島,任其自生自滅等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和不公的待遇迫使奴隸們死的死,逃的逃,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怠工、逃亡、起義的事頻發,內亂不斷。

兵源不足,軍隊構成成分複雜,內亂不斷

羅馬處於共和國時代,社會制度和風氣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以元老院、執政官等為首的文官掌權能更好的調停羅馬境內的矛盾,讓羅馬處於長期的穩定時期。自從斯巴達克起義以後,軍人勢力抬頭掌握政權,從前三頭和後三頭之間的鬥爭就是羅馬從共和時代邁向帝國時代。在此期間局勢動盪、政權不穩是那個時期的顯著特點,再加上羅馬帝國本就是依靠武力對外擴張發家的,實行公民兵制(最開始只有自由人才能參加),所以說自由人的數量也會影響著軍隊的數量和質量,從而影響國家的穩定

戰爭發家,武力征服,“蠻”力崩盤!漫談古羅馬帝國緣何隕落?

羅馬軍團


奴隸數量的激增,雖然也一定程度上為羅馬帝國創造了利益,但是也極大程度上積壓了自由人的生長空間,使得自由人紛紛轉變為債奴、隸農。身份轉換,自由人大幅度減少,那麼羅馬帝國的兵源就會受到擠壓。根據典籍記載,奧理略了,為了保證軍隊人員的數量,不得不打破這個挑選兵員的限制,任用大量的奴隸和罪犯,甚至蠻族人來補充兵員,這樣建立起來的軍隊還是之前那個羅馬自己人的軍隊嗎?羅馬的兵員補充不足,其他的兵員構成成分複雜,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盤算,內部不團結使得戰鬥力一降再降,此時境外的蠻族一批又一批地衝擊著羅馬帝國的政權。

奢靡享樂,統治政權日漸腐朽,難堪大任

客觀上來看,羅馬帝國的覆滅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奴隸的覺醒、起義和外族蠻族的入侵,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統治階級的腐朽統治及公民意識的淡化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統治階級總想著有奴隸工作,而自己卻把縱情享樂、積累財富作為追求的目標,及時行樂、驕奢淫逸充斥著整個羅馬帝國,腐朽和崩壞也會傳染,損害著羅馬帝國曾經輝煌的一切。

戰爭發家,武力征服,“蠻”力崩盤!漫談古羅馬帝國緣何隕落?

古羅馬人聚會


那個曾經具有榮譽感和愛國心有十分的勇敢、尚武的羅馬帝國不復存在,

到了帝國晚期,禮樂崩壞,貴族階級無視傳統道德,經濟癱瘓和毫無凝聚力,甚至作為皇帝保衛者的禁衛軍也先後殺了五個皇帝。這樣的情況下,原本羅馬帝國有限的統治力更是消耗殆盡。羅馬帝國的統治階級沒有一個很好的掌舵人,和促使人民具有凝聚力的導向成為滅亡的最重關鍵因素。

評價

羅馬帝國走向滅亡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內因是帝國覆滅的決定性因素,羅馬帝國的政治改革遠遠跟不上它領土擴張的腳步,殘酷的奴隸制度極大的摧殘了被征服地區居民的身心,讓他們長年累月的生存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之後,此起彼伏的奴隸起義大軍燒燬良田、殺死奴隸主等就是反抗奴隸制度的最外在體現,這種現象的出現,統治者們也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只是一味的鎮壓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暴亂不斷極大程度上動搖了羅馬的根基。並且,帝國統治在處理矛盾時缺乏主次,

在帝國後期,主要的矛盾存在於奴隸和奴隸主之間,但是他們依舊視而不見,窮兵黷武,驕奢淫逸,想繼續依靠著千瘡百孔的奴隸制度生存,暴亂和鎮壓循環往復,每重複一次,帝國就更加衰弱一分,最後滅亡。

同時,羅馬帝國內部也沒有很好的處理擴張和發展的關係,羅馬帝國只是名義上佔領了那些地區,並沒有實際統治那些區域,最高統治者的控制力最多輻射到羅馬及附近區域,其他地區都是相對獨立的,並且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諸侯割據的局面下,很難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再加上統治者們就是為了掠奪土地和財富,根本沒有有效管理,四分五裂是必然情況。之後,羅馬帝國走向了終結!

參考文獻:《羅馬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