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俗語也被叫做老人言、老話、常言等等,俗語通俗易懂又簡單深受農民的尊重,因為它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以前古代人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了教育後人就把整件事總結成一句話來傳承。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話從字面來看就比較明瞭了,也可以說比較現實,這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可能就建立在一種橋樑上,就好比我們農村叫“梁橋”兩個姐妹的丈夫之間稱作“梁橋”就是一種通過妻子搭建的橋樑所認識的親戚,不然根本沒有親戚可言,說遠也不遠,但是說近也不會太近。那麼這句話到底具體講訴的是什麼意思呢?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哥走侄不親

首先來說說“哥走侄不親”,這句話就如表面的意思,哥哥走了,那麼自己或自己的後代跟哥哥的後代往來也少了,那麼有沒有道理呢?

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說的是親戚之間即使有血緣關係,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或因為常年的不聯繫,或因為血緣的淡化,或因為雙方之間的矛盾,基本上不再親了。

更何況做為親戚聯繫人的哥哥走了。當然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也有一些有情有義的人,並非靠錢才能維持,畢竟還有點血緣關係。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姐去門檻斷

“姐去門檻斷”和“哥走侄不親”的意思相同,說的都是作為親戚關係的關鍵人去世,兩家的關係就會淡化,不過在最主要還是要看大人之間的感情。

姐妹關係密切,姨就親外甥,孩子就覺得姨親。如果姐妹之間疏遠,姨不親外甥,孩子也就不會覺得姨好。大半年不見一次,怎麼會親?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兄死叔就嫂

“兄死叔就嫂”則說的是,在舊時,如果一個女人的丈夫去世後,那麼作為丈夫的弟弟,也就是這個女子的小叔子要照顧她的生活,這是因為舊時女人地位極低,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很難維持生計。

其次自古以來就有“長兄為父,長嫂為母”的古訓,而作為小叔子對嫂子只能敬愛!受到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有的人甚至不管自己的未來,守著自己的嫂子過了一輩子!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

這句話用到今天還是有些道理的,現如今農村斷親得越來越多,尤其一些孩子連自己的親姑姑家都很少去,這一代可能比較親,但是兩代或者三代之後甚至隔代就顯得比較生疏。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於人情冷暖問題上還是比較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