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本是刺客,一念之差卻保全劉備,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不難發現歷史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再強大的人物最多也只能影響發展的進程。正因如此,人們看待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才會覺得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即部落聯盟進化為奴隸社會,私人財產不斷積累,促進生產力發展,進而邁入封建社會,然後政府財富積累引發兼併戰爭,中央集權制度成型。

劉平:本是刺客,一念之差卻保全劉備,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三國鼎立形勢圖

在中國歷史上,文明制度的升級是大勢,非人力可以逆轉。然而促進歷史發展的“天命”落到誰身上,卻是可以人定,即誰有能力肩負歷史責任,就可以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大人物。在這種人力可以操作的“小勢”中,人的作用會被無限放大,一些小人物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徐州陳登,幫助曹操扭轉戰局擊敗呂布,重新奪回兗州根據地;東吳將領馬忠,設伏抓獲關羽,蜀漢失去荊州;這兩人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前,鮮為人知,但他們聲名顯露時,直接影響三國曆史的走向。今天子淵要向大家介紹的刺客劉平,就差點兒使三國曆史發生重大轉折,如果他狠心一點,或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劉平:本是刺客,一念之差卻保全劉備,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黃巾起義劇照

劉平,東漢末年平原縣地主,家中有萬貫錢財。秦漢時代有一風氣,財多必求名,劉平就常常以仁義君子標榜自己,說自己平生最厭惡假仁假義之徒。正是因為如此,劉平和自己本家的劉備產生了矛盾,當時劉備因為鎮壓黃巾起義和平定盜賊有功,被朝廷委任為平原縣令,後又任命為平原國相。在平原縣,劉備時常宴請鄉賢,幫助縣民解決生計問題,仁義之名很快傳播開來。對此,劉平十分不滿,他認為劉備實際上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用卑鄙手段搶走自己的仁義之名,這樣的人罔為縣令。

劉平:本是刺客,一念之差卻保全劉備,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劉備劇照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競爭關係。劉備或許無意得罪劉平,但是他取得仁義之名,就直接侵犯了劉平的利益。有人為錢財可以殺人越貨,而劉平則會因為名聲選擇除掉劉備。自命清高的劉平認為,派出家奴或者門客刺殺劉備有損自己的名聲,於是決定僱傭刺客。不久後,劉平便聯絡上當地一位綠林高手,花費重金請他接下刺殺人物,不過這位“刺客”的姓名並未記載於史冊。

劉平:本是刺客,一念之差卻保全劉備,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三國戰場劇照

刺客接下任務後,就前往縣衙做準備工作,伺機刺殺劉備,但當時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貼身護衛,刺客根本近不了身。經過數天潛伏,刺客終於摸清了劉備三人的作息規律,同時也對劉備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通過這些天的觀察,刺客發現劉備並非劉平說的假仁假義,而是真正的仁德之人,既不貪汙錢財,也不欺壓百姓,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但尊重職業道德的刺客,還是決定趁午休刺殺劉備。經過一番潛行,刺客進入劉備的臥室,掏出手中的匕首準備向劉備心窩扎去時,刺客心軟了。

劉平:本是刺客,一念之差卻保全劉備,否則不會有三國鼎立

▲東漢三國營帳繪畫

人心都有一杆秤,刺客最終被自己的良知喚醒,他丟掉匕首,叫醒劉備告訴了他實情。聽完刺客所述,劉備嚇出一身冷汗,隨即加強了縣衙的警衛力量。這一次刺殺堪稱劉備最危險的時候,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刺客稍微狠心,蜀漢政權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就可能一戰定乾坤,華夏重新進入大統一的局面。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資治通鑑·卷六十九至七十·魏紀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