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特磨蹭,父母拼命催,后患无穷!尊重孩子的节奏很重要!

“快点!”“怎么这么慢!”“只有3分钟了,加快速度!”“再磨蹭就迟到了!”...... 父母为什么总是爱不停地催促孩子呢?也许你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日常节奏。殊不知,你的做法更容易打乱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文|房欲飞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编辑|方帘

故事回放:

4岁的佳佳,做事总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吃个饭,别人都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半;早晨穿衣服,妈妈都急死了,他还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系扣子,好像永远不会迟到似的......每每都看得妈妈很着急,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催他,这让小家伙很不感冒,有时候还故意放慢速度,这样下去可怎么好?

孩子做事特磨蹭,父母拼命催,后患无穷!尊重孩子的节奏很重要!


放松点儿,孩子磨蹭有理

案例中佳佳妈妈的焦虑和做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天性”就容易磨蹭的孩子,特定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以符合成人期待的节奏运行自己的生活。

先天神经类型使然

如果孩子从出生那天开 始,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即使有强烈的诱因吸引都快不起来,就可以考虑孩子可能天生就是相对安静缓慢的气质类型。由于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宽容,不要对孩子改变的期望值过高。

动作技能不熟练所致

幼小的孩子,由于动作技能还没有发展充分,分配注意的能力自然不会很自如,这决定了他们做事不可能像大人一样 “三下五除二”地熟练搞定,“慢”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需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

孩子做事的动力, 往往受直接兴趣的主导。如果孩子对当前的事情不感兴趣,或者对做完这件事之后的事情不 感兴趣,却又必须去做的时候,就很容易用磨蹭的办法来拖延时间。如果孩子不是做所有的事情都磨蹭,仅仅是做一部分事情磨蹭,就可以考虑这个原因。

孩子做事特磨蹭,父母拼命催,后患无穷!尊重孩子的节奏很重要!

没有时间观念

不磨蹭的节奏需要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已经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念,遗憾的是,时间观念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并非不容易具备的能力。一来学龄前的孩子甚至连钟表都很难认识,让他们建立时间观念尚有点期待过高。二来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游戏是其主要的发展活动,还无须面对强制性的“工作任务”,尚没有机会从生活经历中体验时间的重要性。

父母“拼命催”,后患无穷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磨蹭,就有点儿不耐烦, 再加上磨蹭往往带来做事低效、迟到等不那么 受人欢迎的结果,因此,就很容易频繁催促孩子,有时候甚至从早催到晚。殊不知,经常频繁地催促孩子,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让孩子难以做自己

如果孩子天生是动作相对迟缓的气质类 型,家长却无视这个现状,动辄就催促孩子跟上 自己的节奏,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因为这样的话,孩子就没有机会成为自己本来 的样子,而是被迫成为妈妈要求的样子,长期这 样违反“天性”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多美 妙的体验。

干扰了孩子内在发展节奏

磨蹭在孩子那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特定 的年龄决定他们只能以这样的节奏去做事,如 果家长不尊重孩子这个发展现实,非要求他跟 着大人的节奏来,那么孩子正常的发展节奏就 受到了干扰,不利于他们从容、按部就班地展开身心发展历程和应有的生命体验。对于孩子来 说,也很难体验到被全然接纳的感觉,这对亲 子关系的密切与巩固,有害无益。

弱化孩子对自己的责任

孩子被催促得久了,往往就会慢慢习惯被 妈妈主宰节奏的生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 的事情是无须自己负责的,反正总有妈妈操心 提醒他,给他设定做事的节奏。一旦获得了这样 的意识,孩子就很难再去主动规划自己的生活, 亦懒得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自行调节生活节 奏,进而妨碍他独立自主习惯的养成。

剥夺孩子选择生命体验方式的机会

幼小的孩子,自有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如 果磨蹭的生活让他们更快乐,又有什么不可以 呢?未必成人认同的生活节奏就是对的,当下的 快节奏生活已经催生了许多现代文明病,心理 学研究也表明,总是走在时间前面的A型人格并 不比悠闲自在的B型人格更优越,相反,B型人 格对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来说或许更胜一 筹。如果家长看不到这一点,把自己对生活节奏 的偏好强加在孩子身上,无异于剥夺孩子选择 生命体验方式的机会。

孩子做事特磨蹭,父母拼命催,后患无穷!尊重孩子的节奏很重要!

接纳磨蹭,尊重孩子的节奏

面对磨蹭的孩子,家长如何做出反应,才能既尊重孩子的天性,又不会让“磨蹭”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呢?

家长自身要清除对磨蹭的恐惧。

家长在看到 孩子磨蹭就来气的时候,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难以接受的,到底是孩子磨蹭真的带来了很不好的后果,还是磨蹭这件事本身,如果总是孩子磨蹭这个行为本身,家长就需要排查一下,是否 自己或者配偶身上也有类似的行为,因为难以接纳自己或配偶的这个“缺点”,就对孩子的类似行为过分敏感、如临大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

家长最需要做的,就不是如何终止孩子的磨蹭行为,而是清除自己内心对磨蹭的恐惧,因为孩子的磨蹭未必是应该被干预的,而是家长内心恐惧的投射扩大了问题。

● 允许孩子磨蹭行为的存在。

家长虽然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没有权利把自己认同的生活节奏强加在孩子身上,慢节奏的生活也是一种选择,未必就比快节奏的生活卑微。生命的意义不是用做了多少事情这个结果定义的,生命的过程自有它的价值。只要孩子的磨蹭没有妨碍到他人,允许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生命过程,是对他们 作为独立个体最基本的尊重。

尝试用游戏的方式来改变。

即使孩子的磨蹭行为真的经常误事,家长在引导孩子调节做事节奏的时候,也不能硬碰硬,因为孩子磨蹭的背后,很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时间观念还没有充分发展,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问题了,可以尝试游戏的方法,比如,在做有趣的比赛游戏、手工、简单的家务时,用比赛的方式激励他提高做事的速度,如果他胜出,就趁机表扬他的快速麻利,如果他失败了,就在帮他分析原因时指出是因为他动作太慢了。这样的游戏做得多了,孩子就可能渐渐体验到速度的价值,进而增强改变自己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