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细数《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警世名言

《红楼梦》第五回算是整本书的总纲,按曹雪芹在这回总所写的是,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公所托,带宝玉游历太虚幻境,希望宝玉能在此有所醒悟,于是警幻仙子向宝玉展示了书中女子的命运判词。曹雪芹的文笔自不必笔者多夸,在这回中他看似是在警醒宝玉,未尝不能说他是在世人一个警戒。笔者这里就整理了本回中他写到的一些警示之语,配合脂砚斋的评语,与各位品味品味。

1、“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这句是写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求全之毁,不虞之誉”八个字上,脂砚斋评这八个字上说了这么一句话: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为古今天下亲密人当头一喝。各位如果有对象的话,对这句话应该有切身的体会,暂时没有对象的话请记住这句话,以后总要经历的。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细数《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警世名言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是宝玉到了宁府吃完饭后,突然想睡午觉,秦可卿带他去了第一间房后,屋内《燃藜图》上的一副对联,这句话大家在熟悉不过了,小学时都背过。脂砚斋对此联也有个评语:看此联极俗,用与此则极妙。盖作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

3、“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这句是宝玉入梦之后,警幻仙子所唱,意思也简单明了,人世在世,好的坏的,都会像春梦一样烟消云散,作为世间人,又何必自寻烦恼呢?这是笔者瞎译,仅供参考哈。脂砚斋对后两句也有个评语:将通部人一喝

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是太虚幻境牌坊的对联,记性好的读者会记得这句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就见到过了。做他个几十年人就会懂得此联的大意,有时候有些事,真真假假其实并不要太在意,用港剧的经典台词来说就是,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啦。

5、“春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这句是“薄命司”的对联,意思和之前警幻仙子的那首诗差不多。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细数《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警世名言

6、“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这句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的判词,说的不仅是巧姐的命运,也反应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社会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那么的现实!脂砚斋评此句写道: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此句应该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了。

7、“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这句是警幻仙子请宝玉入室喝茶时,宝玉在墙上看到的一副对联。说的是这世间有多少才华横溢、剔透玲珑的可人儿,奈何天意弄人,世事难料,这些人儿命途多舛,生出了许许多多人走茶凉、曲终人散之事,令世人为之惋惜。脂砚斋评词语说:两句尽矣!撰通部大书不难,最难是此等处。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8、“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是《终身误》的唱词,说的是宝玉始终忘不了黛玉,如果各位身边的对象不是初恋的话会对这句深有体会,不知道为什么,人总是对初恋难以忘怀,甚至有的人后来成家,身边的那个人却不是自己所爱,那么即使他们天天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心里也不是滋味吧。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细数《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警世名言

9、“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这句是《世难容》唱词,描写的是妙玉。此句却也是至理名言,想想一个人身处高位,会被人妒忌,太过孤高,往往也会被身边人有嫌恶,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脂砚斋看到此句,只用了两个字评价:至语!

10、“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晚韶华》唱词,说的是李纨。这句和之前的《好了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好了歌》唱道: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追逐名利,最后不过也只是个虚名儿而已。不过笔者觉得,虽然是个虚名,但是大家如果能混个这样的虚名还是要争取一下的,毕竟要体会过这样的虚名之后,我们的人生才完整嘛!

以上就是曹雪芹在第五回中的警世之语,有空的话各位可以细细把玩原文。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