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是愛與自由那麼簡單,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別想著給孩子“自由”,而是引導他學會負責

媽媽:“中午吃麵條好不好?”

孩子:“不要!”

媽媽:“麵條很好吃,媽媽放了蔬菜和雞蛋。”

孩子:“不好!我要吃包子!”

媽媽:“好吧,等會媽媽給你蒸包子。”

在這位媽媽的心裡,吃麵條還是包子是孩子選擇的自由,媽媽自己小的時候沒有得到過這樣的自由。媽媽選擇了尊重孩子的自由,努力去滿足他。

把一個孩子養大成人,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關鍵在於父母育兒遵循怎樣的教育準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自由,也在教育孩子時提倡尊重孩子的想法。可惜如果沒有把握自由的本質,孩子的未來將是一場家庭的災難。

哪裡是愛與自由那麼簡單,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看似缺少自由,恰恰讓我們學會了承擔與改變!

上一代父母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心中想要的往往都不能被滿足。甚至人生髮展的軌跡都看似不“自由”,充滿被動的選擇。

很多人對那段沒有選擇的歲月印象深刻,感覺到沒有自由的遺憾。那一代人有著吃苦耐勞的品質,有著努力拼搏的精神,一心想著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

人們往往容易關注自己未得到,而忽略了自己得到。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歲月,我們缺少選擇的同時,也學會更多地承擔後果,並且努力去尋求改變。

如今在物質條件變好的今天,那些兒時對“自由”未得的滿足感,驅使著父母希望更多地給予孩子。

哪裡是愛與自由那麼簡單,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自由真的可以給予嗎?

自由看起來就是可以選擇,感覺孩子有不吃麵條的自由,也有想吃包子的自由。希望孩子可以有選擇,而不必聽從父母的安排。給予孩子選擇的便利,看起來像是一種自由。

可惜,自由並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選擇的背後都有一種結果。選擇吃包子,就需要蒸包子。案例中的媽媽給了孩子選擇的自由,卻代替孩子承擔了選擇產生的後果。

自由不僅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能力。如果我們的行為,導致孩子們在沒有控制能力的情況下隨心所欲做他喜歡的事情,其實恰恰走向了自由的反面。

如果孩子習慣了不去考慮自己選擇背後的擔當,習慣了讓別人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往往在走向社會的時候將四處碰壁,頭破血流。

哪裡是愛與自由那麼簡單,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如同有人口中的言論自由,卻忘了需要承擔的後果!

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近期NBA不消停,看了很多聲明。 好像有的人把別人當傻子,你跟他講原則,他跟你講自由;你跟他講情感,他跟你講價值觀。 觸碰了別人的原則,又傷害了別人的情感,哪裡是一句言論自由,或是價值觀不同能掩蓋的了的。

切記,如果一件事只與自己有關,想怎麼自由就怎麼自由,後果都是自己承擔。

如果一件事與別人有關,請先尊重事實和朋友,因為往往別人在承擔你選擇的後果。

原來,這世界本就沒有什麼自由,只有做選擇的權利,以及承擔選擇產生的結果的能力。不要再糾結於給孩子“自由”的問題了,幫助孩子掌握規則,承擔責任,才是真正在幫助孩子掌握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