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之間差悟,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掌握3種能力,幫孩子開悟。

為什麼同一所學校,同一套課本,一樣的教學資源,教出的孩子成績不一樣,能力不一樣?因為知識轉化成能力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這個中間需要悟性。

領悟能力好的孩子可以觸類旁通,做一道題會三道題。而只學不悟的孩子,可能做一道題忘一道題。同樣的題,做完了,過段時間再考,還不會!把眼見的知識轉化成理解的知識,領悟這個環節不能少。

悟性是可以培養的,在家庭教育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通過3種能力認知,幫助孩子開悟。

教與學之間差悟,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掌握3種能力,幫孩子開悟。

1、 自我認知的能力

A 、“我能行”對孩子身心發展意義重大。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孩子在每一件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會自我認知、自我探索、自我否定或自我肯定。通過對做事的理解,慢慢學習事情的做法,理解大人的期望,領悟自我的能力。

例如4歲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刷牙洗臉、收拾玩具等,要及時鼓勵。寶貝,你可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棒,這是自立的表現。孩子慢慢能夠感知,自立是我能完成自己的事情,這是一個好行為。我自立的過程,也讓父母省心,我為家庭帶來了貢獻。潛移默化的,他會更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上學後的預習,複習,寫作業等,都是自己有能力做,並能做好的。認識個人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自信的過程。讓孩子明白“我能行”的引導將會幫助他增加面對生活的勇氣。

B、“我有用”,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在家庭生活中,要有意識引導孩子所做的事情對家庭的價值感。例如孩子喜歡幫家長做飯,做家務,要給予機會,並及時鼓勵,表揚她通過勞動給家人帶來的價值。個人能力的感知,是一個實踐與感悟的過程,潛移默化開發了孩子的悟性,引導孩子自我認知。

教與學之間差悟,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掌握3種能力,幫孩子開悟。

2、 自主探索的能力

日常孩子瞭解外界的方式比較單一,家長要教會孩子使用一些搜索軟件,讓他可以自主學習。Sally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媽媽教會她使用百度,每天課後練習,她都能夠自我完成,不會的問百度,從此做練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做完練習對照參考答案再檢查一遍,比之前學習效率高了很多。

有時候我們覺得電子產品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這個其實不用過度擔心。但要提前立好規矩。養成好的使用習慣,過程中,跟進下使用情況,及時糾正不良問題。

還有一些好軟件,例如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學習型軟件,可以幫助孩子加載在學習機上,並約定好使用時間和觀看範圍。孩子通過自主探索方式獲取的知識,會比傳授的知識,吸收效果更好。

自主探索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通過思考獲取的知識會逐漸轉化成孩子的能力。

教與學之間差悟,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掌握3種能力,幫孩子開悟。

3、積累並思考的能力

荀子在《勸學》中對積累做過形象的論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興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d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段話很明確地告訴我們積累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開始學習的時候,知識量少,每一個知識點都分散著,需要背誦。通過不斷的積累,知識豐富起來,就需要理解,把知識串起來,培養思考的能力。

家庭教育,開悟引導很重要。開悟的孩子,對於學習,一事通百事通。通過自我認知、自我探索、積累並思考,把學到的知識轉換成能力,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