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浅谈内向性格的秘密

什么是内向性格?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人们外部的生活及活动。内向者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

我打小是个内向的人。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举家从农村搬迁到城里。

我记得每到寒暑假回农村探亲,我都会心惊胆战,因为我害怕和那些原本熟悉现在却已陌生的亲戚们打招呼。

上初中以后,很多老师是不爱叫我回答问题的,因为我的声音太小,但我始终没有办法挣脱这种不自信的束缚。

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我也是个不讨巧的员工。当大家和领导打成一片的时候,我往往会羞于谈论工作以外的事情。

内向,成了困扰我生活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虽然慢慢找到了自我,慢慢变得自信,慢慢比从前开朗,但我知道,我内心依然藏了一颗内向的种子,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也是无法隐藏的事实。

直到我看到这本《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我才解开了深藏多年关于内向心结。

所以,我想借这篇文章来谈一谈,那些我了解到的关于内向性格的秘密,希望对你们也有些帮助。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浅谈内向性格的秘密

内向性格秘密①内向性格是天生的么?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内向的人,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内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因素影响的?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笃定内向是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或者成长过程中的环境造就的。

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却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此同时,为什么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的相同性格的孩子,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处境,虽然学识、生活方式等等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性格却始终没有太大改变?

作者引用了一个例子来解释了这个问题。

哈佛大学有一位心理学家,杰尔姆.卡根从1989年开始做了一项至今还在进行的纵向研究。

他和研究团队招揽了500名4个月大的婴儿,让这些婴儿听录音和气球爆炸的声音,闻酒精棉签的味道,看彩色手机在她们眼前晃动。

婴儿们对这些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有20%的婴儿会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用力蹬腿大哭。卡根称这部分婴儿为

“高度应激群体”,这些群体在未来最有可能成长为性格安静的少年。

当这些婴儿长到2岁、4岁、7岁和11岁的时候,继续跟踪她们的性格特征。那些高度应激的婴儿,果然更可能发展成为严肃、谨慎的性格,即内向型性格。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浅谈内向性格的秘密

这些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往往在孩提时代都很腼腆,但是卡根又是怎么知道这群高度应激群体会长成谨慎、敏感的人呢?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生物学的名词“杏仁核”。

杏仁核位于大脑边缘系统中较深的部位,也被称为“情绪脑”,我们很多同动物相似的基本欲望都是受杏仁核控制的,比如食欲、性欲、恐惧等等。

杏仁核接收到信息会传递到大脑的其他部分以及神经系统从而做出反应,杏仁核天生就异常兴奋的婴儿在面对陌生人时会产生警惕情绪。

当这些婴儿长大后,卡根的同事开始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对她们的大脑活动展开观察。并且发现,那些高度应激的性情在长大之后也不会消失。

这就表明我们的性格虽然可以延伸,但是非常有限。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情深深影响着我们,无论我们今后生活境况如何,我们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我们的基因、大脑和神经系统决定的。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的性格也像橡皮筋一样,会富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之后,会看起来相对外向了很多。

然而,这种弹性却无法超越我们的基因框架,它的拉伸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论怎样改变,虽然看起来外向了很多,但其实内心依然是内向的性格。

内向性格秘密②内向性格有哪些可以发挥的优势?

前几天看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李少红导演在挑选《请回答1988》现场试演的几个演员中,刻意没有选择那个饰演家中长子的高至霖,却将杨迪、周奇(小欢喜里的方一凡)和助演范湉湉的名字一并写了上去。在采访中,李少红侧面提及高至霖是个不自信的人,意思是因为高不够自信,所以没有选择他。

这一组除了高至霖,杨迪、周奇都是外向型的选手,使得高至霖的光芒被压了下去。不难看出,在这个外向理想型价值体系的社会,内向的人的确在某些情况下十分不吃香。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浅谈内向性格的秘密

内向性格的人,又被称作高度敏感群体。

然而,《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作者,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1/3以上的人都是内向者,内向并不是缺陷,无需改变,同样可以创造非凡。

周星驰内向,但正因为他的内向和自卑,才造就了一个无厘头的电影世界。

甘地内向,但正因为他沉默的力量,才有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高度敏感的人是生活的观察家,秉持三思而后行原则。她们往往会在人生方向上偏哲学或精神价值,而不会向物质主义或者享乐主义靠拢。

她们热爱音乐、自然、艺术和形体美。她们的情绪来得格外强烈——有时会突然的喜悦,也会突然的忧郁。

如果你和内向性格的的人聊天,那么谈论天气远不及谈论价值观有趣。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从来不看暴力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正是因为内向型人格的高敏感,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烈的良知,并且共情能力很高。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浅谈内向性格的秘密

还记得戴安娜王妃么?她1981年7月29日与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结婚,众所周知两个人的婚姻并不美好。威尔士亲王娶她,是因为作为王储,他需要天真烂漫的戴安娜来给他传宗接代。

婚姻里没有爱情的戴安娜却投身慈善事业。她拥抱艾滋病患者,关心无家可归的人、麻风病人和受性虐待的儿童,并且倾注了深切的感情。提倡废雷的她多次亲赴安哥拉、波黑等战乱地区,探视当地因触雷而导致伤残的平民。正因为她的影响力,使得这些以往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大概就是共情能力发挥出来的巨大能量。

内向性格秘密③内向性格何时该戴上外向的面具?

不知你是否也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过这样一种内向的人,她们平时私下里安静平和,但当她们在工作的时候或者做喜欢的事情时仿佛是舞台的王者。

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这得益于自由特质理论(Free Traits Theory)。

自由特质理论表示虽然你的性格可能是由天生的因素、文化赋予你的因素形成的,但是你却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

也就是说,你可以为了你认为你喜欢的那些重要的工作、重要的人而表现出外向的一面。

当我们对自由特质运用自如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看起来就像是超越了自己性格特征的表现了。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浅谈内向性格的秘密

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核心个人项目是什么了。

①回想一下你孩提时代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如果你想做律师,那么当你还在公司做秘书工作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真正运用自由特质。

②注意那些吸引你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在不断摸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那么平时多留意对你有吸引力的工作,那些也许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③重视让你觉得嫉妒的事情通常一个人会嫉妒那些拥有你所渴望的一切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同样是内向性格的苏珊.凯恩,原本对公众演讲深表恐惧,但是她了解到自己的个人核心项目:家人以及作家,还有她的这本畅销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之后,学会投入到演讲中,并且成为TED最受欢迎的演讲人之一。

无论如何,也请深信:内向者心中都有一个秘密花园,只要将自己的天赋和能量运用得当,我们的性格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助力我们完善自我,甚至改变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