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古往今來,中國不缺美女,西施貂蟬哪個不是傾國傾城;中國也不缺才女,卓文君李清照哪個不是詠絮之才;但是說到可愛的女人,估計很多人會頓時無言,直到我《浮生六記》中看到了陳芸。

林語堂先生讚譽:芸娘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中一個可愛的女子。

她能包容、能關懷,對生活有幽默感,樂觀,堅強,善良。她內心有種強大的力量,支撐她歷經苦難後還能心存善良。

實際上,讀完全書,我都產生了“沈復簡直配不上她妻子”的念頭。陳芸實在是個有趣的女子,最可貴之處在於她風雅感性之後的緘默沉靜。

陳芸和沈復青梅竹馬,陳芸自小聰穎明慧,聽一遍白樂天的《琵琶行》,便能背誦。四歲喪父,家中只剩母親和弟弟,家徒四壁,待到陳芸年紀稍長些,靠著嫻熟的女紅給別人做針線活養活一家三口。

《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沈復驚羨她的才華,一心要娶她,小時候對自己的母親說,“倘若為我娶妻,我非淑珍(陳芸的字)姐姐不娶”。沈復摯愛的陳芸,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清目秀,長著兩顆小虎牙,從傳統美女的角度而言,卻乎算不上一個美人。

但正如沈復所說,陳芸眉眼間的靈氣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顧盼之間,神采飛揚,這樣一看,還生出了些溫柔纏綿的感覺出來,沈復喜陳芸,也便是她溫柔繾綣裡的絲絲靈動,端莊不失有趣,正經而不失可愛,體貼卻又不失自我。

卷一的閨房之樂寫盡了小兒女恩愛非常的日常,簡直字字句句都要羨煞旁人,滿篇滿篇撒狗糧秀恩愛,根本停不下來。

一、閨房記樂

1、吃粥記

《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二人從小熟識,親密無間。陳芸堂姐出嫁送親後,沈復夜深肚子餓,又嫌僕人們拿來的棗脯太甜,陳芸偷偷帶他到自己閨房中,將自己藏起來的熱粥和小菜端出來給他吃,沈復正要拿起筷子吃時,堂兄玉衡擠門進來,調笑陳芸:“剛剛我向你要粥,你說沒有了,原來是藏在這裡專門招待你的夫婿呀!”

這一追問讓陳芸又羞又窘跑了出去,沈復也因此負氣,當晚帶著僕人先回去了,自從因為吃粥被嘲笑,沈復再去,陳芸便躲了起來。

這種小兒女情愫真是甜蜜又有趣!

2、我取軒記

婚後炎夏之日,沈復攜陳芸到滄浪亭我取軒避暑,陳芸伴他研習書文,兩人談及唐詩。

沈復問她:唐朝以詩取士,而詩的集大成者首推李白、杜甫,你更喜歡誰?

陳芸說道:杜甫的詩錘鍊精純,李白的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甫的森嚴,不如學李白的活潑。

沈復說:杜甫是詩家的大成者,學者多推崇他,你獨獨推崇李白,為什麼呀?

陳芸說道:格律嚴謹,用詞老道,當然是杜甫所擅長的。但是李白的詩宛如姑射山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的趣味,很讓人喜愛。不是杜甫不如李白,而是我私心喜歡杜甫淺,喜愛李白更深。

沈復笑她:想不到我的陳芸還是李白的知己呢!

陳芸說:我還有啟蒙老師白樂天先生,常常銘感於懷。

沈復笑她:怪了,李太白是你的知己,白樂天是你的啟蒙老師,而我沈復字三白是你的夫婿,你是與“白”字多麼的有緣呀!

後來兩人說到楚辭漢賦,陳芸說她覺得司馬相如的賦最好。

沈復戲弄她:原來當時卓文君跟隨司馬相如,不在於他的琴藝而在於此呀!

兩人從唐詩宋詞談到楚辭漢賦,足見陳芸一顆聰慧的通透玲瓏心。與其說是紅袖添香共讀書,不如說是知己共同辯論詩文更恰當一些。

3、鐫章為信

《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沈復和陳芸夫妻二人相敬如賓,頗有情趣,兩人同行並坐,不以為然。即使是在自家院內的路上遇到,沈復都會拉住她的手問:去哪裡?

七夕佳節,沈復鐫刻了兩方圖章,圖章上寫著“願生生世世為夫婦”,他自己執朱文,陳芸執白文,(朱文和白文是印章的兩種不同刻法,朱文突出,白文凹進去)用來寫往來書信時用。

4、雖醜不嫌

陳芸喜歡吃腐乳和滷瓜,而沈復比較討厭這兩樣東西,便調笑他像狗與屎殼郎一樣不覺得臭還反覺得是美味。陳芸調笑說:那你家就是狗窩,還說這兩樣東西與無鹽女一樣貌醜而德美,就像沈復愛吃大蒜也是一樣的。然後夾一筷子強塞到他嘴裡逼他吃,沈復捂著鼻子吃,竟也覺出美味來。

後來陳芸還發明瞭滷瓜與腐乳拌起來的吃法,取名“雙鮮醬”,沈復起初很厭惡這種味道最後還是愛上了,自己也不能理解為什麼。陳芸說,“情之所鍾,雖醜不嫌。”因為喜歡所以並不會去計較和嫌棄。

5、我亦女子

適逢洞庭盛會,沈復回來和陳芸描述盛會的熱鬧景象,惹得陳芸感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一同出來觀看,沈復讓陳芸:戴上他的帽子,穿上他的衣服,女扮男裝。

二人攜手去看廟會,陳芸為效仿男子拱手、大步走,居然沒有人發現她是女子。結果她一激動不小心在貴賓臺按到一個少婦的肩膀,旁邊奴婢就要開口罵她輕狂了,沈復剛要解釋,誰知陳芸自己脫下帽子翹起腳說:我也是女子。對方先是驚愕,而後轉怒為歡。

陳芸的迅速機敏,在沈復筆下,一個活脫脫的可愛任性不顧禮教的女子躍然紙上。

6、伉儷情深

《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陳芸和沈復伉儷情深,二人志趣相投,因為彼此相互瞭解,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足矣瞭解對方的意思。兩人相談時,沈復希望能夠攜手同遊好多地方,卻感嘆怕是等到陳芸兩鬢斑白才能同遊,陳芸則很坦然道:“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則戲言道,來生陳芸做男子,他來做女子,再續今生的緣分。

為能再續來生的緣分,二人祈求借助神力來成全,每逢初一十五時,焚香拜禱掛於室內的月老像,只是因家庭變故後來畫像卻丟失了,不知落在何處。

二、閒情記趣

沈復喜歡花石,佈置園林的景緻,陳芸便常常為他出謀劃策。

《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1、沈復按照陳芸所說的方法,在山間撿了一些頑劣的石頭,把灰搗成末,趁溼敷在石頭上,讓石頭和盆的顏色相近。然後用宜興窯的長方盆,疊起一座假山峰,空出的角上,用河泥種上了幹瓣白萍,石頭上種上了蔦蘿。到了秋天,綠色的蔦蘿蔓延到假山上,就像懸在石壁上,花開紅白兩色,就像是蓬萊仙島,夫妻兩一起品題:這兒應該設個水閣,那兒應該立個茅亭,那兒可以題字,哪兒又可以居住、垂釣、遠眺,彷彿可以住在這假山中一樣。

2、陳芸說沈復的插花很是精妙,要是能效仿畫中有草蟲就更好了。沈復說:蟲子爬行不受控制,怎麼效仿呢?陳芸支招:可以找螳螂、蝴蝶等,用針刺死,用細絲扣著蟲脖子,系在花草中間,整理一下蟲腳,有的抱著花梗、有的踩著葉子,這樣就會栩栩如生。沈復按她的法子來,看到的人無不叫絕,雖然方法有點罪過,但是怕是再沒有如此會心的女子了。

3、後來兩人寄居在錫山華氏家裡,陳芸教華夫人的兩個女兒做“活花屏”,拿木頭做成長條凳子狀,中間空著,頂上做個橫樑,四周再做四根木檔,中間插上竹子,用花盆種上各種花,隨意攀附生長著,這種屏風可以隨意移動,還可以隨時更換花盆,賞心悅目還透風遮日,真是有趣極了。

《浮生六記》:陳芸,她真的是可愛又有趣


4、沈復好客,愛結交朋友,一次朋友們想在蘇州的園子裡賞花喝熱酒,大家一時不知該怎麼辦?陳芸想了辦法,僱了賣混沌攤兒的爐火,又自制了煮茶的砂罐,供大家飲酒喝茶吃菜餚。事後大家都說:若沒有沈復的夫人,這次遊玩一定不能這麼盡興。

5、陳芸為沈復製作梅花盒來裝菜,用舊竹簾做欄杆,從起居飲食到衣服器皿再到屋舍,因為有了陳芸的慧心巧手,一切都有趣起來。

其實,在讀完第三記後,才發現陳芸做活花屏時,是二人被趕出家門,與一雙兒女離別,陳芸又病重之時。在蘇州園子裡賞花喝酒之時,也是二人寄居在朋友的蕭爽樓中,但是在沈復的筆下,絲毫不見愁苦之態,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樂趣。

顛沛流離的清貧生活,也因有了陳芸這般蕙質蘭心,把眼前的苟且都過成了詩一般美好。


PS:《浮生六記》,共包括《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六記。後兩記已遺失,前兩記比較有意思,第三記離愁別緒,第四記為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