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导读:

从周秦以来,中国人的君位传承方式逐渐变得完善丰富起来。过去那种天下草创,与兄弟乡党誓约为君臣的时代逐渐过去,汉朝的朝政格局也在秦亡以后逐渐精细化,早期的异性诸侯王心中的天子人人可为之的观念在汉帝国的兴盛中一步步湮灭。而

从汉文帝开始,单一的继位方式逐渐多元化,高祖时代的受上玺只是君位传承的一个实体存在,而汉文帝独创的谒高庙却成为了历代汉帝以孝道承天下的唯一方式。

汉文帝以外藩继君位而创立的谒高庙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汉文帝历史画像

谒高庙这一继君位方式最早出现在孝文时代,汉文帝原先只是代地的一个藩王。当时的汉朝朝政从吕太后驾崩之时就进入了一个乱局,刘氏与吕氏为争夺天下而爆发了战争,当时的长安城也可以说是腥风血雨,好在与刘邦开创汉朝天下的诸多功臣没有死绝,众多的功臣故旧势力荡平了诸吕之乱,但摆在他们眼前的却是比诸吕之乱更麻烦的事情,被吕后扶持的两位少帝都因为身份原因被他们一一否决,而汉帝国的君位则进入了一个待定状态。

功臣故旧掌握着汉朝新君的册立之权,在有兵为王的时代,谁的势力强谁的话语权就强。而当时这些功臣考虑的汉朝新君也不是一定要对整个天下有利,他们知道在当时那个情况不立君是一定不行的,但他们又要利用当下的威势来保住自己将来的权力,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说到底就是皇权产生后与臣权的对抗问题,这很可能是自秦始皇创立封建帝国来的第一次,当时的人们都属新见,并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两位少帝被废

挑选新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铲除叛乱之后的功臣势力再强也不可能抛开刘邦血亲而立君位。当时的他们挑选了很久决定迎立代地的藩王刘恒为汉朝新帝。而得知这一消息的刘恒也是十分忐忑,谁又能知道这不是功臣势力的一次圈套,毕竟两位少帝的例子活生生的摆在眼前,但帝王之位的诱惑与刘氏天下的传承驱使着刘恒必须前往,他是一个谨慎的人,谨慎到连帝王之权都全面内敛。

刘恒第一步做的并不是立刻来到未央宫接受朝臣拜见,他第一步是来到长安附近的高陵等待消息,高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两汉时期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味,在长安百姓的心中,已经逝去的刘邦和天地神明没有什么两样,而百姓心中那一丝孝心又被刘恒利用了起来。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后世壁画刘恒入长安的车马

他停在高陵,一方面可以借拜谒高皇帝陵墓之名来收拢京城地区的人心,一方面又可以在这里躲避功臣故旧的兵锋,因为他们再大胆,也不可能在高陵前面动武,此举一出将很难得到人心。而刘恒以未来皇帝之名在这里等待群臣前来主动找自己,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说,他从威势上面就已经压服了功臣势力,这是一个被动与主动相争的关系。

受上玺与谒高庙的确立是刘恒的出奇制胜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群臣和将士对刘恒的朝贺

被动接受帝位的刘恒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京城地区的功臣乖乖的奉上了天子玉玺和符节。天子玺节代表的是一种君位传承,这种传承是从三代以来就开始的特殊行为,原始社会的中国先民,对于特定的历史信息没有专门的记录方式,而夏禹则是铸造九鼎以明天地万物,九鼎的铸造代表着四千年前最为先进的技术水平,而那个时代的技术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不为人知的技术在底层民众眼中成为了通神的存在。而九鼎也和天子之位相伴相生,历代君主继位都要册命以见九鼎。

九鼎的传承历经夏商周三代,到秦始皇手中却出现了问题,周朝的社稷在秦始皇的手中灭亡,而代表天位传承的九鼎也在此刻消失,秦始皇只能寻找新的方式来代替天位传承,当时的秦人选中的是和氏璧,以和氏璧这种实体物质来替代九鼎的作用,这种方式延续到了汉朝,曾经的开国皇帝汉高祖从秦王子婴手中接过了这象征天命的重宝,而今天,长安城的功臣故旧又把这天命象征送到了刘恒手中,这一次的君臣博弈的确是刘恒赢了,

功臣故旧自以为掌握了天子玺节就可以绝对的把控住刘恒这位未来天子。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决定天下走向的却是高祖陵前那聚集的人心。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象征天命传承的玉玺

汉文帝刘恒通过自己的手段击败了长安城中的功臣故旧,但解决的只是疥藓之患,而真正难以解决的却是皇权与这些功勋故旧的矛盾,这些随着刘邦开国立家的人,他们只要有心可以随时威胁到刘氏家族的帝位传承,而

代表帝位传承的天子玺节又是一个实体存在,后世帝王一旦不争气就会让使得权臣掌握这一项权力,从而威胁到皇权的传承。为此,汉文帝以自己为榜样,独特的创造了谒高庙的君位辅助传承。

汉帝国的君主继位方式从汉文帝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二元君统时代。天子玉玺和符节再也不是唯一的帝位符号,更有甚者是谒高庙带来的人心归附。汉文帝以后的天子继位除去在群臣百姓面前接受恭贺,获得玉玺符节以外,拜谒高庙才能得到天地祖宗的认可,当年的汉文帝在群臣面前接受天子符节之外,他还在之前祭祀了高陵,在逝去的汉高祖灵庙之前做了一回孝子贤孙。而谒高庙则是成为了决定方式,受上玺符节在汉朝只是代表着成为预备皇帝,而谒高庙之后的天子才是天下臣民心中的真正天子,淳朴百姓的心中相信那高庙中弥漫的香火气是来自先帝的传承。而高庙显灵赐福则是暗示着天地神坻的认可。

失去谒高庙的机会预示着无缘君位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汉昭帝画像

从汉文帝三代以后到汉昭帝,汉家天子已经连续四代人都使用受上玺和谒高庙这种二元君统即位方式。包括皇帝在内的天下臣民都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而孝昭皇帝的即位也是霍光亲自带着他接受群臣朝贺,然后进入那烟火迷茫的高庙之中。这样一来,刘弗陵就在这个繁琐的过程之中完成了身份的三重转换,在孝武皇帝去世的时候,霍光受命的时候,刘弗陵是大家眼中的嗣君,而在孝武皇帝的灵柩前即位的刘弗陵则是成为了预备皇帝,得到玉玺符节的刘弗陵则是拥有了成为正式皇帝的资格。

谒高庙才是汉家天子即位的最重要方式,纵观西汉历代皇帝,从汉文帝以后的每一代天子的谥号之中都带着一个孝字,这就是谒高庙的最好例证。新皇帝继位以后谒高庙,在这个过程之中安稳无事才能得到祖宗天地的认可,而代表祖先认可的皇帝在未来谥号之中将会获得一个孝字。反之,后世的失位之君将永远与这个孝字无缘,更有甚者连谒高庙的机会都会失去。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辅佐天子的霍光

孝昭皇帝死后的刘贺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当时的霍光虽然想要效仿周公辅助成王那样完成汉朝的成康之治,可惜的是孝昭皇帝太过短命,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就去世了,而霍光也面临着和汉初群臣一样的抉择,如何确立未来之君以保住自己的权势。霍光选中的是刘贺,他还专门为刘贺在未央宫前举行了新君即位仪式,刘贺在宗法血缘关系上面成为了孝昭皇帝的嗣子,此时的孝昭一如当年的刘弗陵一样,正在按照新君继位仪式一样按部就班的进行。

使人簿责胜,缚嘉系狱。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

可这个完整的君位继承仪式却少了最重要的一环,刘贺没有谒高庙,这是霍光对刘贺的算计,他当时很有可能只是想着对新皇帝进行一番考察,姑且让他做一次预备皇帝又如何。从当时的藩王考察来说,刘贺轻狂不惠,简单点来说就是贪玩不懂事,而天下之主在秦汉时期的要求极高的,有一丝缺点都很难真正做到君临天下。

受上玺与谒高庙:汉朝皇帝的继位方式是孝道递进与祖先认可的结合

失去君位的刘贺

霍光没有让刘贺谒高庙,而刘贺自己也不清楚,身边没有明白人指点,或是明白人装糊涂,这就使得刘贺的君位继承从二元构造变成了一元构造,而这个完整的过程缺一不可,缺少谒高庙的刘贺没有资格列入汉家祖庙之中,这是他做了二十七天皇帝被废的法统原因,而霍光这个政治高手对于刘贺这个政治小白是算无遗策,失去谒高庙的刘贺成为了后世天子血的教训,孝宣继位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和霍光一起谒高庙,因为他从刘贺的教训之中明白了二元君统传承的重要性。

结语:

汉文帝以自己独特的手段和智慧重新构造了汉朝的君位继承方式,过去那种受上玺符节,接受群臣朝拜就能够成为皇帝的继位方式一去不复还。

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二元君统结构,汉文帝以后的历代汉天子必须同时受上玺与拜谒高庙,这个出奇制胜的操作使得汉朝君位的传承变得稳固,不会轻易的被功臣势力要挟,而在这个君位传承过程之中,孝道递进与获得祖先认可成为每一位汉朝皇帝的责任与义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