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在我國古代的中國人看來,整個宇宙就好像是我們的生活一樣,彷彿一個“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的世界。當然這個“盤古”生在其中,只不過是一個混沌的世界類似於雞蛋殼一樣大氣層的東西。

除了當時古人們這種“混天說”的設想之外,我們早期的中國人還為此提出了一個關於整個世界天地環境的“蓋天說”思想,即一個“天圓地方”的說法和觀點;當然,在我們的古書也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就是“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這句話描述的就好像一個穹隆狀的天空覆蓋在整個正方形的蒼茫大地之上,天地之間宛如一座頂部為圓形的“涼亭”一般的世界。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當然,古代時期的中國人由於受到當時的科技水平與自身生活環境的限制,使得當時的古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認知上,基本還停留在通過“觀天”的活動上而進行獲知的。

同樣,這種情況在中世紀時期的西方世界那裡,人們就已經開始對宇宙的認知產生了新的看法,然而在此之前,他們的認知水平並不只侷限於自身的生活世界,在過去的西方世界那裡,人們以往也是將高山大海當做是宇宙的盡頭,而深邃的天空懸掛於高山之上一樣的那樣“觀天”的行為。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哥白尼的“日心說”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人,曾在殷商甲骨文上刻下了一段“壬午卜,扶、奏丘、日南、雨”的文字記載,在他們的這段話中詳細的描述了上古時期的人們,如何通過太陽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每天天氣變換的情景。而實際上,不管是他們抬起頭來望著天空看著星星,還是對他們自身生存的世界產生很多的疑問,隨著時間的推進那時的人們,也會慢慢的開始逐漸的認識到我們地球上,各種發生在天空中的風、雲、雨、雪的一切大氣物理學的自然現象。

因而,在他們逐漸地認識到天氣的氣象條件,會因此直接的影響到農業的生產以及季節的輪迴變換時;於是,人們便就開始有意識的去觀測和認識氣候的變化現象,以備能夠更好的預知到未來的氣象變化來服務於農業的生產與自身的生活,因而這種根據氣候的變化來進行規律性的農業生產作息,也便成為了當時的人們最為普遍性的農事活動之一。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甲骨文

而這種活動也就在無意間,開啟了我們人類認知和探索宇宙的新開端。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這句話就是距今兩千多年以前我國戰國時代的古書《鶡冠子》中的一段內容,書中描述了當時的人們根據每天日落的黃昏時分,他們所觀測到的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判斷一年當中四季輪迴的季節變遷的現象。

然而實際上,古代的人們通過對天象進行不斷的觀測活動,逐漸的掌握了一個從日、月、星辰的升降規律中所總結出來的年、月、日的時間概念,並以此為根據還制定出了一系列方便生息勞作的歷法,以便人們熟悉每一天每一月的氣候變化情況,來進行下一步的活動;當然據我們的古代歷史的資料記載,在古時候的中國殷商時期,人們就已經制定出了陰陽曆的歷法,在這部曆法當中,年有平年、閏年之分,而平年少則有12個月,閏年多則有13個月的年曆,因此古時候人們將歷年之中的閏月置於年終並且稱之為“十三月”。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北斗七星

不過,從我國出土的甲骨卜辭中還偶有發現“十四月”甚至“十五月”的月份記載出現,這就說明了當時的人們還未能夠很好的把握年、月之間的時間長度關係;因此,這種情況在地中海尼羅河地區的古埃及人那裡,卻能夠很早的注意到一年四季的時間變化。

古代埃及人經過長期的天文氣象觀測,為此產生了名叫“季節”的氣象學概念,並且他們還把一年當中的時間定格為365天;所有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陽曆就是來源於這部古代埃及時期的歷法年曆。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古代埃及人民根據陽曆來進行農業勞作

當然,古代埃及時期的歷法對當時那些立足於農業生產與出行生活的古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所以從人們普遍性的觀測天象的活動,到後來根據天象的氣候變化規律,來總結制定出各種有利於農業生產的計劃,使得當時的歷法無意間為人類認識宇宙打開了一個新大門。

“天象垂,見吉凶,聖人象之”這句話是距今我們三千多年前的《周易·繫辭上》的文書記載,這句話體現了當時的古人們利用天象的變化來預測吉凶的情況;因而在古代時期,這種通過觀測天象來制定出曆法與時節的活動,使得當時的人們從宇宙的天體運行中又發現了一個更加頗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星辰的變化預示著世間會發生興衰更替的結果。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日、月、星辰

然而於是乎,另一種基於天文觀測的學說便出現了,這種學說便就是古代西方世界的占星學,這種學說使得當時的人們在觀測和研究宇宙天體運行的時候,進一步的認識到什麼是宇宙而提供了一個堅定的基礎。

“紫微星下凡”是我們古代中國人所最為熟悉的一句話,當然這句話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眼中,其紫微一詞意味著我們的故宮紫禁城,故宮紫禁城是我們人間的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紫微星則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真命天子”下凡。

而在同時期的西方世界天文觀測當中,一些當時天象觀測的成就也體現在了占星學上;比如在公元前兩千多年以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蘇美爾人首先就根據了天象與星辰的變化來建造了一座七級的神廟廟舍,這座七級的神廟之上每一級臺階都代表了一個天體,即我們的太陽系之中月亮、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的星體等臺階來劃分。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蘇美爾文明

因此,古代蘇美爾人們為此還制定出了專屬於自己的星座,同時還把天空以此劃分成三個部分;由於在占星學的推動下,古代的人們在天文觀測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多卓越的成就,同樣對於後來的人們在太陽、月亮以及行星的研究上提供了一個堅定的方向。

藉助於這些系統性學說的觀測結果與天文圖像,後來的人們則從科學的層面上,開始重新認識了自身生活的世界,並且開始有意識的逐漸建立起來一個關於整個世界本質現象背後初級的宇宙科學體系。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十二星座

現代時期,我們在學校裡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宇宙學的科學家是來自於古希臘時期的泰勒斯,這位有著現代科學史上“科學與哲學之祖”的泰勒斯,在古希臘時期第一個提出了“什麼是萬物本原”的問題;當然,他本人在研究這個問題時就認為,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大地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從海底出現的,我們生活的陸地地面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思想和觀點等等。

隨後,泰勒斯的一位門生阿那克西曼德則又在他的理論基礎提出了另一個新的學說觀點,那就是他試圖在這個新的學說理論上以此解釋出我們整個宇宙之中天體的形成原因;因而在他的理論中他認為,我們的太陽是天上最高的天體,其下依次是月亮,再往下就是“固定的恆星”,直到最後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行星的觀點。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古希臘神廟

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以前,古希臘時期的另一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把當時的人們也帶入到了一個新的宇宙認知的階段;在他的《論天》這部書中,亞里士多德曾用絕對的事實論據,來論證了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球形的天體。

首先,他發現了月食是由我們的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亮之間的位置時所導致產生的,由於我們地球的影子總是以圓形的形態分佈的,所以當地球通過太陽的照射把自身的影子投射到月球上的時候,就以此形成了月食的景象。

從古代的“觀天”到占星學說,來探討古人們對宇宙科學的認知變化

月食形成的原理

從亞里士多德的“球形的地球”開始,西方世界也就開始逐漸的進入到一個新的系統而科學的宇宙本質現象的研究方向;而在我們中國,雖然古代時期的人們很早就進行了天象方面的觀測和研究,並且還取得了很多非凡的成就,但是因為封建專制集權的限制,所以我們的古人對於宇宙科學的認知與研究的方向上並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宇宙科學體系。

當然,不管是古代埃及人的歷法,還是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的“球形地球”的觀點,西方世界從一開始的時候便通過這些理論來建立起了一個宇宙科學認知的初級階段,並且還以此帶領了我們整個人類進入到一個新的宇宙科學研究的前進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