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刷爆家長群的育兒經,到底有多厲害!

教育不是讓孩子“服從”,而是讓孩子在父母的愛裡,感受到那份威嚴。


01、孩子不聽話,只能使用“暴力”嗎?


那天孩子在家裡快憋瘋了,吵著要出去玩。

想著孩子已經很久沒出過門了,於是就答應他,把作業寫了就帶他出去。

過了很久,檢查孩子的作業時,才發現他只做了一點,於是我直接朝孩子吼了幾句。

孩子被我吼了之後,不僅沒有反省,居然還和我頂嘴。

氣得我直接把作業本扯成兩半,還揚起巴掌朝孩子的屁股打了幾下。

孩子哇地一下就哭起來,朝我吼道:“你是一個壞媽媽”。

聽了他的話,我直接上前揪住孩子的耳朵,把他拉回到房間裡,狠狠地揍了一頓,就將他鎖在了屋裡。

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卻又覺得心疼。

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刷爆家長群的育兒經,到底有多厲害!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好像只能對他使用“暴力”,別無他法。

或許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時候: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常用哭來抗議;

說的話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總愛對著幹,常常與父母頂嘴…

一般耐性好的父母,還會和孩子講道理,但大多數父母往往會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輕則吼叫,重則打罵。

可這樣的方式,不但沒有達到效果,孩子反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


02、極端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叛逆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超限效應。

當一個人的刺激過多過強,或時間過久,他的心裡就會引起極度不耐煩,隨之出現逆反的現象。

用打罵的方式,來“逼迫”孩子聽話,孩子會出現表面上的順從,但長此以往,會刺激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叛逆。

《超級育兒師》有一期節目中,有一個12歲小男孩,非常叛逆,不管媽媽說什麼他都會反抗。

他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只要媽媽一叫他,就會大吼大叫,甚至叫她“滾”。

如果媽媽擅自闖進他的房間,便會被他指著鼻子大罵,還會砸東西來反抗。

節目中有一幕,小男孩因為要玩iPad,媽媽不給,他就衝媽媽發脾氣,甚至還和媽媽動起手來。

媽媽想和他溝通,他心裡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甚至是用抱頭咆哮的方式來抗拒。

後來,在調解師的開導下,男孩才慢慢地說出了緣由。

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刷爆家長群的育兒經,到底有多厲害!


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只要他不聽話,媽媽就會對他使用暴力。

有一次他因為不肯上學,竟然被媽媽用繩子綁在樹上打。

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嚴重的時候,媽媽不僅用衣架打他,有時候還會用針扎。

難以想象,小男孩遭受了怎樣的摧殘,才讓他的怨念如此之重。

對孩子毫無原則的打罵,是一種隱形的傷害。

任何極端的教育方式,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粗暴武斷的教育,並不能真正的讓孩子聽話。

真正的教育,不是打,也不是罵,而是屬於父母的那份權威。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馬克•雷諾研究指出:

幼兒教育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樹立家長的權威。

權威,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敬畏,是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尊敬父母,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


03、帶著權威的教育 才會讓孩子真正的尊重你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中談到: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愛,還要有敬畏。


它是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是建立在畏懼之上,孩子若是不怕你,是不會尊敬你的。


有的孩子,是因為犯錯的成本太低,父母沒有拿出對孩子犯錯的態度,讓他覺得即使犯錯,父母也不會將他怎麼樣,所以不會聽話。

只有讓孩子嚐到了犯錯的後果,才能警醒孩子,讓他知道害怕。

李玫瑾教授提起,小時候,她犯了錯媽媽要揍她,她撒腿就跑。


媽媽在後面追了半個操場,動靜鬧得很大,可是回到家,媽媽也沒有打她。

教育孩子,不一定真的要用“暴力”,讓孩子知道怕,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此孩子才會敬畏父母。

有權威的父母,只要一句話,就能讓孩子明白尺度。

這是一種嚴格而溫暖的愛,既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又能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尊重你。


聰明的父母,都這樣樹立權威。

1. 給孩子立規則

規則,是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感的一種方式,讓他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沒有規則感的孩子,會失去一個統一的行為標準,毫無界限可言。

之前,kimi的媽媽陳若儀,發了一條微博,說孩子最近迷上了玩魔方。

她規定,孩子一次只能玩25分鐘的平板電腦,於是孩子便用25分鐘的時間,全部用來玩魔方,還在一旁用了計時器。

父母給孩子建立規則,很大程度上,是培養孩子的界限感,讓孩子明白做一件事的尺度。

同時,規則教育,也是另一種培養孩子獨立的機會,讓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刷爆家長群的育兒經,到底有多厲害!


2. 對孩子要言而有信

《孟子•離婁上》寫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言外之意,就是要做一個誠信的人。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會輕易對孩子許下諾言,但事後又會拋之腦後。

這些行為在孩子眼中,和哄騙並無區別。

久而久之,父母的話,讓孩子覺得毫無信任可言,慢慢地也不願意再聽父母的話。

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建立信任的機會,所以父母只有說到做到,才能讓孩子真正的聽話。

應採兒在《童言有計》中說:

“無論自己前一天睡得有多晚,但是答應兒子第二天七點鐘去哪裡玩,“死”都要爬起來。”

言而有信的父母,會竭盡全力兌現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說到的事情必須做到,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贏得孩子的尊重。

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刷爆家長群的育兒經,到底有多厲害!


3. 懂得拒絕孩子的要求

曾有教育專家說過:孩子六歲前,一定要對他說“不”。

孩子3到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適當地拒絕孩子,不能過分地滿足孩子無禮的要求。

在家裡,我和兒子約定好,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時間是吃了晚飯過後。

有時候,孩子想看動畫片,就會在我面前鬧脾氣。

每一次,我都會對孩子說:“每天只能看一次,我們約定的時間還沒有到,不能看。”

就這樣,試了幾次沒有成功後,孩子也不再提這樣的要求了。

我們要學會合理拒絕孩子的無禮要求,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威嚴,同時,這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孩子他的某些行為不合時宜。

拒絕孩子,能讓孩子清楚父母的底線在哪裡,從而收斂自己任性的行為。

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刷爆家長群的育兒經,到底有多厲害!


一位爸爸曾這樣問女兒:“你認為什麼是好爸爸?”

女兒回答:“90%的溫柔+10%的冷峻。”

如果說,90%的溫柔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那這10%的冷峻,包含的,則是父母的理性和原則,以及父母的權威。

這是一種帶著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愛。

教育不是讓孩子“服從”,而是讓孩子在父母的愛裡,感受到那份威嚴。

愛孩子,既要給孩子溫柔的愛,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

又要保持為人父母的權威,讓孩子真正地從內心深處尊重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