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新興傳(2019年3月版)(17)

李亮屏

蒙元新興傳(2019年3月版)(17)
蒙元新興傳(2019年3月版)(17)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崔法珍主持開雕的《大藏經》刻竣,歷時約30年。

亂世出英雄,草莽孕人傑。再說在山東半島的一個破落鄉村,童年的丘處機不幸失去父母,一個人流落街頭,過著飢寒無靠的日子。白天,手捧破碗,沿街乞食;夜晚,棲身村北的公山道觀。在晨鐘暮鼓中,遍嘗人間艱辛的丘處機,看著許多人在香菸繚繞中修煉成仙,心中非常羨慕,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不食人間煙火味,修煉成“仙”,離開苦難的日子。轉眼已成少年的丘處機,不願再過乞討生活,便在公山居住下來,過起“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為了磨鍊自己耐飢的意志,每天將身上僅有的一枚銅錢從公山石崖上扔到下面的灌木叢裡,然後耐著性子,仔細在灌木叢裡尋找銅錢,直到找到為止。一次偶然的機會,全真教教主王重陽看到了面黃肌瘦,卻精明能幹的少年丘處機,經過一番詢問,對丘處機動了惻隱之心,便將他收為門徒,跟隨自己在山東、河南傳教,一晃便是十二年。公元1174年,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十四年,二十六歲的丘處機隱居皤溪(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部)潛修。七年後,又到隴州(今陝西省隴縣)龍門山隱居潛修六年。十三年中,丘處機重拾少年時代的煉志生活,寒空獨坐,一面以飢煉志,過著清苦生活,一面潛心養生學和道學研究,當地許多前來遊學的學者,成為丘處機的學問之交,通過交流,丘處機的文史學識大為長進。

金大定十八年(1178),金朝佛門居士崔法珍把《大藏經》經版獻給金朝廷,金王朝感於其功甚重,賜給崔法珍“紫衣宏教大師”稱號,專門設壇為她舉行剃度出家儀式。此版《大藏經》後世稱《趙城金藏》,其以北宋《開寶藏》為藍本覆刻,保留了《開寶藏》原貌,因《開寶藏》及其它覆刻版本均已散佚,《趙城金藏》遂成為我國第一部官方刊印《大藏經》覆刻本中的孤本,對藏經版本及校勘方面的研究以及佛學、版本、雕版史研究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和意義。這部百科全書式的佛教經典,既是佛學文獻,也涉及哲學、歷史、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算、醫藥、建築等領域,包羅宏富,被佛教界譽為“天壤間的孤本秘笈”。公元1179年,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十九年,金世宗在金祖陵區設置了“坤厚陵”,安葬了昭德皇后烏林答氏。根據太子完顏允恭的建議,又特追降海陵王完顏亮為海陵庶人。繼而又聽從臣下的諫言,扒開了海陵王的墳墓,掘出屍骨,改葬於大房山金陵區西南40裡的荒野裡,令草木荒蒿掩其墳墓。金世宗在金中都北郊瑤嶼(今北海團城)挖湖造山,根據神話傳說中的月宮,在湖中瓊華島山頂(今北海白塔山)修建廣寒殿。北宋末年,宋徽宗廣求天下奇石,以十船組成一 “綱”,命人送往汴京,史稱“花石綱”。宋徽宗在汴京東北隅作土山,用太湖石等天下名石堆砌,名曰“艮嶽”。汴京淪陷後,艮嶽奇石成了金軍戰利品。金世宗建中都北郊太寧宮,派人去汴京拆卸艮嶽御苑的太湖石、靈璧石,令各府州縣役使農民和兵丁將其千里迢迢運往燕京。農民以苦役代糧賦,由官方以石塊大小折算糧賦,所以這些太湖石又稱“折糧石”。這些艮嶽奇石大部分被金世宗用來修建北海瓊華島,金代瓊華島不露泥土,漫山遍野堆砌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周圍遍植花木,成為燕京八景之一“瓊島春陰”。宋金時代廣泛流行在青磚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圖案,雕磚主要用於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築物的構建和牆面。廣寒殿建於瓊華島東岸與萬寧宮連接的橋樑橋頭。殿面寬闊七間,中間設有三開間宮門,整個大殿東西長一百二十尺,深闊六十尺,高達五十尺,重阿藻井,文石梵地,四面瑣窗,板密其裹,遍綴金紅雲,而蟠龍矯蹇于丹楹之上。廣寒殿四隅皆有亭,左邊二個,曰玉虹亭、方壺亭,右邊二個,曰金露亭、瀛洲亭,半山中間建有三個大殿,中間一座曰仁智殿,東邊一座曰介福殿,西邊一座曰延和殿。山下有太液池,池前架設一座漢白玉飛橋,以通儀天殿,東邊也有一座玉橋,通達瓊林苑,山上時常雲氣浮空,氤氳五彩,鬱郁紛紛,變化翕急,莫測其妙,故曰瓊島春雲。

公元1180年,金朝舉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成長於河北易水流域的張元素,經過刻苦攻讀,詩書滿腹,在金中都燕京城參加殿試,順利通過考試,獲得經義進士。興奮之餘,張元素欣然與在京學子一起遊覽郊區景色,飲酒作詩,十分愜意,人生得意須盡歡,正是春風浩蕩時。飲酒正濃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歡快中的學子們,只見一傳令官急駕望月亭前,蹬鞍下馬,大聲呼到:“哪一位是張元素進士,快來接詔!”張元素愣了一下,急忙整衣拱禮,應聲答道:“草民便是。”傳令官展開詔書,宣到:“今查考生張元素目無朝廷律令,褻瀆祖廟,公然在殿試卷中落寫太祖廟號,著實可惡,敕令褫奪進士資格!”張元素錯愕不已,自己一時筆誤釀成大錯,但已晚了,在朋友的勸解下,張元素只得平復心境,另想出路。失去進士的張元素從此棄仕學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