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軾、蘇轍兄弟的名字和車輛有關?


古人對名字是極為看重的,在他們看來,名字不僅是一個代號,也寄寓著父母對子女做人做事的期許。蘇軾、蘇轍都是北宋時期蜚聲文壇的文化巨匠,他們和父親一起,被稱為“三蘇”,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那麼,蘇洵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都和車輛有關?

有關這個問題,蘇洵在年近四十的時候,曾寫下一篇文章《名二子說》,闡明瞭自己給兒子取名的心路歷程。

對於長子,蘇洵將他比作為車上的“軾”, “軾”是車前作為扶手的橫木,與車輪、車蓋相比,車軾似乎僅有裝飾作用,但沒有它又讓人覺得車身不完整。因此蘇洵給長子取名“蘇軾”,寓意著希望蘇軾能夠隱藏鋒芒,學會察言觀色,切不可過於坦誠。

對於次子,蘇洵給他取名為“蘇轍”,轍,即車輛行走時留在地上的軌跡。馬車大多循著前車的軌跡行走,即使出了禍事,大家也不會抱怨車轍,但平時車轍也不會被提起。故此,蘇洵希望次子能夠像車轍一樣,無功無過地過完一生。

作為一代文豪,在常人眼裡,蘇洵理應希望自己的兒子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但蘇洵本人卻很相信平安是福的道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蘇洵對兒子人生的規劃,與自己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蘇洵二十七歲立志讀書,三十歲已經在蜀中有了一定的名氣。當時流行的文章風格以佶屈聱牙、講求鋪排典故的“太學體”為主,而蘇洵的文章卻直言時弊,行文酣暢淋漓,在收穫不少喝彩的同時,也得罪了很多權貴。

多年以後,蘇洵為了兒子的前程,帶著兩個兒子到京城參加科舉。在京城,蘇洵結識了文壇名宿歐陽修,歐陽修頗為欣賞蘇洵的才華,便將他舉薦給朝中的大臣,得到群臣的讚頌,一時風頭無兩。但他清高自重的秉性卻沒有任何改變。甚至得罪了朝中重臣富弼和王安石。最終,宋仁宗有意提拔蘇洵時,富弼等人極力反對,蘇洵也就失去了升官的機會。

蘇洵本人對功名利祿並不在意,但很擔心兩個兒子恃才傲物,重蹈自己的覆轍,於是給他們起名為“軾”和“轍”,希望他們在紛繁的世界中能夠左右逢源,平安順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