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到底在吃什麼?將來我們會吃什麼?

有過生物基礎的同學都瞭解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物質:水、蛋白質、糖(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油脂。(另一說七大營養物質,加上膳食纖維)其實也就是組成人體各細胞的物質,這也側面印證了老祖宗說的話吃啥補啥(You are what you eat.)

我們每天到底在吃什麼?將來我們會吃什麼?

人類自從有了文明以來,就一直探索長生不老的秘訣。但據我所知,還沒有人找到這個秘訣。不過人類樂此不疲,發明出了一系列的衍生物,藥物、保健品。中醫講究的還是天然中草藥,或者其他的取自天然的東西(絕大部分)製作而成,通過五行陰陽等理論。西醫講究的是提取、合成和原理(數據)支持。這兩者我的觀點是和稀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每天到底在吃什麼?將來我們會吃什麼?

保健品,我認為兩大功能:補充和調節。(CFDA規定中國的保健品功能限定為27種)補充缺少的,調節某些如血脂、血壓水平。人體應該本身就帶有調節的物質。保健品只不過是補充調節的物質,其實調節也是補充。

前面說到,六大營養物質,我認為這些保健品的實際物質逃不出六大營養物質的自由組合。藥物不是,因為有些藥物本身人體沒有,但是我認為起作用的那一部分或者官能團是屬於六大營養物質的。

我們國家從很早就開始研究這六大營養物質,或者說忽悠。大家想必聽過磁化水,一年前一箇中年同事還向我講這個磁化杯具,獲得認同感。我當時只是笑笑,不想去費力糾正科普,估摸結果是不認同,而且破壞了當時的合作關係。當然還有,阿膠、魚翅、燕窩等,當然其中有些還是有一定作用。

因為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我接觸的六大營養物質的研究是在飼料中的,發酵豆粕。科普一下:豆粕是豬飼料中的最主要蛋白質來源。發酵豆粕就是把豆粕通過乳酸菌等進行發酵後的產物。這個屬於蛋白質類。蛋白質被分解成了多肽或氨基酸,節省了體內消化的步驟,而且多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具體有促進免疫、調節激素、抗病毒等等。蛋白質是由多肽組成的,多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人體本身有各種各樣的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質。它們可以通過我們獲取的氨基酸進行補充和合成。功能應該說是最廣泛的。簡單且認知最廣泛的例子:胰島素就是一種多肽。如果我們研究的夠透徹,對多肽,也許能治癒目前大部分絕症。剩餘的一部分呢?還有剩下的五大營養物質。

第一個舉蛋白質的例子因為它被人熟知,應用很廣泛。其他的從簡單的講,水,很重要的物質,細分到水分子就沒有了。水分子也有排列組合的情況,但是很弱很穩定。暫且認為水沒什麼變化。但是,水可以和其他物質組合。礦物質,或者說微量元素,帶金字旁物質的和碘、硒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們也是不能再細分的,但是它們也可以和其他的組合。維生素(或其前體或衍生物)、油脂(碳氫化合物和脂肪酸?)也是這樣。把這幾個先放一邊,我就是想講講糖,因為糖比蛋白質的組成更多,功能誰都不好說。我們的遺傳物質DNA就是糖組成的,玻尿酸屬於糖。主要功能物質是糖,我們吃的穀物、澱粉類也是糖。植物纖維、木頭、紙巾也是糖。糖和蛋白類似之處是小分子也有活性。糖的聚合物狀態又有很好的惰性,撕不爛,吸水性(如玻尿酸)。

講到這裡有點亂。上面主要想表達,糖和蛋白質(氨基酸)他們和自己玩,有很多功能,也開發了很多藥物、保健品。糖有氨糖軟骨片、玻尿酸注射液、胰島素、粘菌素等。還是飼料的事,有個公司搞了個蛋白跟金屬一起,蛋白銅、或者甘氨酸鐵、甘氨酸鋅、蛋白鐵、酵母硒等。生物活性和吸收率進一步提高。糖也可以的,透明質酸鋅、葡萄糖酸鋅等。其他的組合就算是少見商品,但是我們體內都有,比如糖蛋白、脂蛋白、糖脂。既然六種物質組成人體,那肯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種組合。剛才想起乳酸亞鐵,才想起漏了個東西,就是這六種物質的中間體也可以構成或者具有生物活性,乳酸就是其一。網傳的不老神藥NMN也是中間體。我想表達的是我們的生物學研究不外乎這幾樣東西。雖然這樣說,但是各種東西雜糅在一起,研究還是很困難的。

上面說的是研究,假如我們研究出來了,那怎麼生產呢,化學合成、生物提取、還是微生物發酵?我已經給上面的生產效率做了個排序,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正確的。化學合成慢、副產物多,生物提取生物量有限,雜糅物質較多,微生物發酵微生物幾何級數增長率,且相對物質簡單,易提取。華熙生物就是利用微生物發酵法提取玻尿酸(透明質酸)~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就是研究從那六七個方面開始研究。生產要利用微生物生產。將來人越來越多,我們土地等資源有限,養牛養羊種菜的地不夠這麼多人吃,除了開發以外的星球,還有個辦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長和產物進行生存。比如海藻的幾何級數增長,我們需要的是選育營養安全變異小的海藻。酵母全身都是寶,我們已經利用起來了。有人說將來我們應該去吃昆蟲,比昆蟲效率更高的就是微生物了,將來我們很有可能去吃微生物和(或)其衍生物。它們更高效、更單純,而且可能更美味。

W 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