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李斯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人生譭譽參半,功績大到深淵,而過錯亦是彌天。他的思想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但也荼毒盛遠。作為秦相,他以一己之力先後兩次改變了秦國的歷史走向,嘆曰:興也李斯,亡也李斯!

他是歷史的佼佼者,也是亡國的匹夫;他的命運連同著大秦王朝的命運,甚至可以說是李斯以決策者的身份顛覆了大秦帝國。

但這樣一個人最後卻落下了一個絕望的下場。李斯的不歸宿正是由於他年青時所認知的兩字格局——“倉鼠”,並且一生都在為這兩個字而活。這種“倉鼠”格局早已註定了他的人生結局——腰斬,一個沒有人同情的悲劇。

史學家司馬貞用一句話總結了李斯功、過各半的人生:“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陽,人臣極位。一夫誑惑,變易神器。國喪身誅,本同末異。”

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立志“倉鼠”

李斯並非秦人,而是楚國上蔡人士。少時,他便是大才;年青時,就在楚地為官。然而,滿腹經綸的他卻深感委屈,如此大才,焉能當一小吏乎?

有一次,李斯在如廁之時,目睹吃屎的老鼠,不管是遇人還是遇狗,都嚇得逃走了。深度意思便是,吃個大便都要提防他人,這活得也是夠嗆了。

又有一次,李斯在開米倉時,見兩隻老鼠吃得頭大肚圓,竟然還在交配。這裡的深度意思是,米倉是上鎖的,難得打開一次,裡面的老鼠可以放開膽去吃,還能享受生活,這活得真是有滋有味。

同樣是鼠,而命運卻截然不同。李斯因此悟出了他的人生態度——立志要做一隻“倉鼠”,並一生都在為這兩個字實踐。

然而,李斯選擇做倉鼠,不僅是由於他所處壞境的自卑,還因為他對做人上人的迫切與渴望。並且,他驕傲地認為,他的才能就應該匹配“倉鼠”的生活,也唯有如“倉鼠”,他的人生才滿足愜意。

李斯: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處耳。

一個人要有什麼活法,所處的壞境決定了他的命運。的確,做“廁中鼠”還是“倉鼠”,做英雄還是狗熊,平臺很重要。古之英雄,無不如此,商鞅若不選擇與魏勢不兩立的秦國,等待他的命運就是“海捕令”;反之,屈原堅持選擇了楚懷王,他的命運逃不過一死。

儘管李斯說出了這等至理名言,但他的內心並非想成為英雄,他只想做一個倉鼠——解決個人溫飽,謀求榮華富貴。

李斯: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然而,一個好平臺被個人所用,註定偏離本質,被私心所荼毒,李斯就是如此。

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帝王之術

李斯的老師是大思想家荀子。

荀子是諸子學說並一統之前的一個轉折人物,他將儒家推向了一個至高點,孔子和孟子的“王道”思想無法左右列國諸侯,但荀子的思想開啟了封建時代。

荀子的思想簡而言之就是儒家的“帝王之術”,先法后王(仁政德政),只有先重法治國,才能以仁政治國。並且,荀子的思想一直影響到了今天。

要知道的是“帝王之術”與“帝王心術”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前者在於輔佐帝王治國,後者在於帝王自身。而李斯向荀子拜師,學習“帝王之術”正是想要輔佐帝王。當然,他學習“帝王之術”的目的依然是想做一隻撐死的“倉鼠”,成為人上人。

從後期的發展看,李斯學業“不精”,他將荀子的思想偏離了軌道。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

這是荀子思想的精髓之處,也是帝王之術治國的理念。但一心想成為倉鼠的李斯,為逢迎秦始皇的法派,硬是把成效卓著的帝王之術學成了帝王心術,譬如焚書坑儒。

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入秦為客

習得了帝王之術後,正如李斯而言,選擇一個好平臺是關鍵,選哪裡好呢?——秦國。

李斯選擇秦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實現成為“倉鼠”的夢想。秦國最強大,列國皆懼於秦。

李斯憑藉獨樹一幟的才華被呂不韋相中而在秦國做了一個小官。有一次,李斯終於有機會見到秦王嬴政,立即勸說秦王趕緊統一六國,現在是統一天下最好的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李斯:昔者秦穆公之霸,終不東並六國者,何也?諸侯尚眾,周德未衰,故五伯迭興,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

嬴政聽了李斯一番話,發現李斯確實有才,立馬拜李斯為長史,又聽其計謀,擲重金遊說列國文臣與諸侯,使了一出離間計。

但沒過幾年,李斯的夢就要破碎了。嫪毐事件讓呂不韋下了臺,同時呂不韋的幾千門客也遭到了秦廷的驅逐。李斯曾經作為呂不韋門客,自然也在其中。

眼看,到手的榮華富貴轉瞬即逝,李斯很不甘心。於是,他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寫了一篇《諫逐客書》給秦王:

李斯: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意思是說你現在把老百姓都趕到敵國去,敵國不是變大了;你現在又把人才趕到敵國去,敵國不會笑死才怪。你秦王現在做的事情,就好比當年魏惠王趕走了商鞅和張儀一樣。

嬴政看了這篇文章後,越發覺得李斯是個人才了,就單李斯跑到敵國去了,秦國的損失都不計其數,嬴政幡然醒悟,不僅撤回了逐客令,還提拔李斯成了客卿。

到此,李斯的“倉鼠”夢,終於得以實現。在上《諫逐客書》給秦王時,在他的內心深處明白嬴政是個善於納諫的明君,而他的這篇氣勢磅礴的論文也足以打動秦王,他有必勝的把握,並且還有可能升官,就像當初勸諫秦王統一六國一樣。然事實果真如此。

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位極人臣

用一句話來描述秦始皇統一六國:沒有李斯,何來秦國大一統?

嬴政在李斯的出謀劃策下統一了六國,而李斯也得到了秦朝左丞相的職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李斯位極人臣。

並且,值得李斯炫耀的是他的女兒都嫁給了秦國的王子,他的兒子贏取的都是秦國的公主。可見,秦始皇待他隆寵了。

在李斯70歲大壽時,朝廷上下無不為他道賀,相府外車騎以千數,相府內高朋滿座,賓客皆敬於前。李斯面對此情此景,發出一番感嘆:

嗟乎!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騖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

從草民到人臣,這是李斯的一番自謙,也是他內心的滿足感。從見到米倉的老鼠悟出“倉鼠”的人生觀,到如今使然,李斯花了40年的光景。這是他的夢想,他一生都在奮鬥,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而活。

但誰也不曾想到,為了活成一隻幸福至死的“倉鼠”,他不惜改變大秦王朝的命運,陷天下百姓於水火。

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沙丘之謀

沙丘是一座響噹噹的歷史名城。

公元前295年,具有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

然而85年後,統一六國、南平百越、北破匈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至沙丘後也暴斃了。

趙高生怕扶蘇繼位後遭到蒙恬打擊,於是竄說李斯秘不發喪,並矯造聖旨,讓胡亥繼位,又以不忠不孝之名賜死了扶蘇,還害死了蒙恬。

這個計劃雖說是趙高提出的,但李斯也並非叢謀,甚至說他比趙高更邪惡更無恥,因為李斯作為秦相,有絕對的決策權。

他完全可以以秦國丞相的身份,處死趙高這個亂臣賊子。即使被胡亥阻擋,也可以通風報信給蒙恬;更何況只要將秦始皇暴斃的事情說與百官聽,胡亥就不敢作為了。

然而趙高簡單的一句話,就將李斯收買了:

方令天下之權,存亡在子與高及丞相耳,願子圖之。且夫臣人與見臣於人,制人與見制於人,豈可同日道哉!

意思是說你李斯現在位極人臣,倘若那扶蘇繼位了,丞相之位必是蒙氏兄弟的了,昨天蒙氏看了你李斯要低頭,現在你李斯看見蒙氏要行禮,這是何等羞辱啊!

李斯就這麼簡簡單單被一激就答應了。況且李斯何等的聰明,大秦王朝的宰相何至昏聵於此?說白了他此次此刻已經忘記大秦王朝了,他的私心已經在作祟,他聯想到趙高所說的畫面,不禁打了一個冷顫,想想以前是何等的風光,如今沒了豈不功虧於潰。

這就是李斯,無論是青年白首,甚至到至死他都沒有忘記他想要的榮華富貴,忘記他的“倉鼠”人生。也許,他心疼熬成“倉鼠”所花費的三四十年,但正是因為他內心只有自己,只有名和利;他剛愎,他自私,他自傲,他自以為是的以為他能佐盡千秋萬代的秦君。

品讀李斯:一生都在為兩個字而活

絕望腰斬

胡亥成了秦二世,李斯繼續做著“倉鼠”的美夢。

李斯是一個治國大才,但他絕非一個政客。倘若不是秦始皇愛惜,他豈能坐穩朝堂?秦二世當政,在爾虞我詐之間,等待李斯的結局只有被坑死。

有句話說,兩個人有共同的敵人就是朋友。對於趙高和李斯來說,像這種關係但也不像,因為趙高是個壞人。與壞人為友,就是在自尋死路。

趙高作為胡亥最親近的人,故意讓胡亥聲色犬馬。為了弄死李斯,他故意每次在胡亥尋歡時讓李斯去稟報國家大事。三番五次後,胡亥怒了,說我每次無事等你彙報的時候,你不來;我每次在興頭上,你就偏偏來攪局。於是,李斯被抓到牢裡去了。

昏聵的李斯見到自己又跌落神壇,於是又想起了當年寫《諫逐客書》力挽狂瀾。於是,他在獄中又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獄中上書》,想呈給胡亥。可胡亥不是秦始皇,更何況牢門之外還有個一心要弄死他的趙高。

公元208年,改變了大秦王朝歷史走向的第二年,李斯被以謀反罪腰斬於咸陽,結束了他榮華富貴的一生。他一生都在為“倉鼠”二字而活,也把自己活成了一隻倉鼠,為了名利而首鼠兩端,似乎腰斬為他做了一個最完美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