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從古書裡打望成都

【品讀】從古書裡打望成都

朱曉劍

近年來,各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總是讓不同的讀者著迷,這不僅可尋古探幽,亦可觀察到一地文化的興衰。哪怕一條尋常街巷或一塊舊碑刻,都似乎孕育出獨特的地理文化來。相對於林林總總的傳說,歷史文獻的記載給人更為靠譜的感覺。而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林趕秋在《古書中的成都》裡對成都文化的挖掘、整理,即可看得一代年輕學者對地方文化的深情,由此也可看到成都文化的流變,可謂是別開生面的歷史人文解讀。

「品读」从古书里打望成都

林趕秋著 成都時代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這讓我想前不久一家媒體將“錦裡”稱為代表成都的“古街”,可作者哪裡知道這條街的歷史不過十多年的歷史。在成都的歷史上固然有“錦裡”,但與今天遊客所遊逛的錦裡實則並非一個地方。這樣的笑話,恐怕是閱讀相關內容太少的緣故吧。

成都以休閒的安逸生活著稱,故留下來的歷史遺蹟並不太多(與戰亂也多少有關係)。好在還有一些歷史記錄,讓我們看到了成都的過往。林趕秋從不同的歷史時期選取圖書,以此來詳細考察並關照成都文化的變遷,比如說先秦時期的古蜀王與巴蜀圖語之間的微妙關係,今天恐怕只能想象了。成都有史以來留下各類文獻數量眾多,如《華陽國志》《成都記》等等,都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成都的歷史,但從這其中發現城市、文化的變化也是需作者採取獨特的視角才能洞察這其中的奧妙。

林趕秋在這裡所選用的“古書”,其歷史下限為明清,他以獨闢蹊徑的方式觀察成都,讓我們看到了成都的“另類”生活,如杜甫的成都歲月、陸游與青城山道士、范成大與成都等等,都有著讓人好奇的一面。唐宋人物在成都活躍的還不只這幾位,如李德裕、高駢、趙抃等作為城市的領導者,不僅促進城市建設,在人文發展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應有值得記錄的一筆。

至於明清時代的成都記錄,數量就更多了,在我所看到的《丁治堂紀行四種》就有對晚清時的成都生活多有著墨,原來那時候的成都生活並不比今天落伍。至於像《益部談資》《聽雨樓隨筆》《蜀遊聞見錄》《蜀海叢談》《芙蓉話舊錄》等作品都有對成都生活的仔細書寫。讀這樣的舊籍,讓我感興趣的是成都人生活的演變,也是耐人尋味的話題,比如說川菜在明清時依然是屬於古早味,今天所看到的食材當時尚未引進來,這也就註定了成都人的飲食消費是傳統型的,加之“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帶動了飲食文化的發展,也逐漸使其變得多元和繁榮起來。

相對於這些筆記或文獻記錄,留下來的與成都相關的詩詞或竹枝詞裡記錄的成都生活,數量也很有不少,比如散落在南宋時編的《成都文類》裡的內容,若與這些文獻對照閱讀,也是有意義,比如對唐宋園林的記錄,也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林趕秋將這些歷史文獻與現實生活對照閱讀,也就讓我們看到了更為立體的成都,猶如一幀幀老照片,訴說著歷史滄桑。在這些古書裡留下來的影像,雖是驚鴻一瞥,卻已是彌足珍貴。當我漫步在成都的君平街或琴臺路,不免穿越歷史時空去想象著其舊時樣貌,以及來往這裡的人物與故事,這其中的微妙恐怕只有踏足這“歷史現場”,才能洞察一二吧。

如果說,城市文化的普及可採用多種方式的話,像林趕秋這樣還原歷史常識,且以此來打望城市變遷,尤其是值得肯定的。當我們對生活的地方不夠了解時,閱讀這樣的“常識”,無疑對人文精神的補充和繼承。從這個角度看,《古書中的成都》善莫大焉。

《古書中的成都》 林趕秋著 成都時代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