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孫權,為何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不北伐,且沒有統一大志

辛棄疾有一首詞開篇就讚頌了孫權為千古英雄,他這樣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在辛棄疾的內心中,無疑孫權是他一生中最崇拜的英雄。

千古英雄孫權,為何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不北伐,且沒有統一大志

但是,我們在讀三國曆史時卻知道孫權從18歲成為東吳主公到70歲的吳國大帝,他這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並沒有像諸葛亮一樣進行實質意義的北伐,並且唯一一次還是在諸葛亮的要求下對曹魏進行了軍事打擊,但也是草草收場。縱觀孫權一生,幾乎都是在防守,很多人都認為他根本沒有統一三國的大志,那這樣一個孫權為何還被叫做千古英雄呢?

論防守,可以說孫權屬三國第一。公元221年至224年,曹丕發動了三次滅吳大戰,均以失敗而告終。而孫吳相比曹魏,軍事實力還更弱,唯一的大將呂蒙也在220年病死,孫吳不僅缺兵,而且缺將,如此曹魏完全是碾壓姿態,然而曹魏卻連敗三次。從這裡,沒有一個人不佩服孫權的能力,絕對稱得上三國第一梟雄。

千古英雄孫權,為何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不北伐,且沒有統一大志

還有公元221年,蜀漢劉備也向孫權發動了一次規模宏大的夷陵之戰,甚至可以說劉備是在藐視孫權的狀態下發起的,可見孫吳的軍事實力也是弱於蜀漢的,但這一戰孫權卻打得劉備全軍覆沒,並且如果不是趙雲拼死相救,劉備恐怕都要慘死夷陵。雖然計策是陸遜出的,但決定權在於孫權,正是孫權的這種魄力,以及在狹縫中求生的能力,一次次讓東吳得以重生。

從兩件事情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孫權才是三國時期真正擁有雄才大略之主。並且,在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可見東吳已經遠超之前的軍事實力,敢於以帝王的姿態正面迎擊曹魏或者蜀漢。但是從229年到252年,如此有能力有魄力的孫權大帝在位24年卻始終沒有北伐,痛擊曹魏。而孫權的這種做法,讓許許多多的後世之人都認為他沒有統一三國的大志,或許就甘願偏安江東,做一個一方之主。

千古英雄孫權,為何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不北伐,且沒有統一大志

很多人都感慨可惜了孫權的謀略,連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麼好的才華,又具備一個千古帝王的資歷,孫權沒有統一三國,著實令人惋惜。那麼,孫權真的就甘願固守江東不出,不願統一天下嗎?

其實,我們都冤枉了孫權!拿他的父親孫堅來說,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孫堅甘願打先鋒損兵折將,難道他是傻子嗎?這正是因為孫堅有野心,雖然史書沒有表明孫堅將來有篡漢自立之心,但他想雄踞東吳卻是史實。父親都如此有鬥志,做兒子的孫權難道會不想讓家族的基業發揚光大嗎?

再說孫權的哥哥孫策,在曹操發動官渡之前前夕,孫策就說要迎回漢獻帝,並且當時他已經具備了這個實力,無奈江東局勢不穩,孫策慘遭襲擊重傷而死。但這顯然可以看出孫策的野心,他也想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超過父親而稱帝的心願。孫策死前,將東吳託付給了孫權,難道孫權就不想完成孫策的遺願嗎?

千古英雄孫權,為何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不北伐,且沒有統一大志

顯然,他想,他做夢都想,可江東只有固守的力量,沒有北伐的實力啊!上世紀末,考古隊的一次發現徹底為孫權解開了“沒有統一大志”的誤會。考古隊在長沙的一處古井中發掘出了一批三國時期的長沙郡縣誌以及記載了當地重要文獻的竹簡殘片。殘片的數量多達10萬有餘,文字數量多達200萬個,完全給我們展現了三國時代一個清晰的孫吳。

殘片中記錄了一件事和孫權一生都沒有北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殘片記錄長沙當地許許多多戶主都是女人,這在男權鼎盛的封建時代簡直不可思議,難道東吳這麼超時代?其實不是!從戶主的信息,我們得知這些作為戶主的女人大都是單身未嫁以及喪夫這種情況。喪夫好理解,丈夫從軍戰死了;但單身未嫁這真得不可思議了。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很多女子15歲的樣子就已出嫁,而東吳大都數女人卻是單身。在現在看來,女人單身無非就兩種:一種是不想嫁,另一種就是沒有男人可選。在三國時代的東吳,女人不想嫁那是不可能,所以就剩後一種沒男人可選擇了。殘片真是這樣記載的:郡吏黃士,年十二。這是說吳國男人的兵役年齡在十二歲。這也就是說吳國嚴重缺乏男丁,十二歲就被要求服兵役,這樣戰爭打下來哪裡還有男丁供單身女人選擇了。

千古英雄孫權,為何一生都在固守江東不北伐,且沒有統一大志

所以,面對這種窘境,孫權也恨自己的謀略無法施展啊!一個沒有兵丁的孫吳,哪有實力去北伐呢!孫權只有固守江東而積聚實力,因而他在帝位24年都沒有北伐。就像那句非常流行的網絡臺詞:不是孫權不北伐,不是孫權沒有統一大志,而是實力不允許啊!孫權五萬大軍能打跑劉備,也能扛住曹丕的三次進攻,若是給他50萬大軍,以他的英雄膽識和謀略,天下豈不是他的囊中之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