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佛骨禪心入紅塵,魂歸輞川返舊林。

-

在今天,提起“佛系”,儼然是年輕人掛在嘴邊的靈魂指引:一切隨緣,隨遇而安。

-

倘若穿越回盛世大唐,諸多才子俊傑中,能擔得起一個“佛”字,僅王維一人矣。

-


-

“詩佛”王維,乃世間奇才,不僅揚名於詩壇,繪畫精湛,且精通樂律、書法超群,在篆刻領域也頗有建樹,可謂全面開花。

-

然而,本該一帆風順的他偏偏坎坷不斷,掙扎於黑暗官場,煎熬於安史之亂,最終在藍田輞川尋得精神棲息之所,虔誠事佛,望斷紅塵。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武則天長安元年,一個男嬰降臨在河東蒲州,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濟市。

-

據傳,其母十月懷胎時,曾夢見維摩詰入室。在佛教中,維摩詰是著名的居士、在家菩薩,象徵以淨潔、沒有汙染而著稱的人。於是,男嬰被起名為“維”,字“摩詰”,從此與佛結下不解之緣。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論出身,王維繫太原王氏血脈,屬“五姓七家”,正統貴族後裔。論相貌,王維俊逸挺拔,《集異記》稱他“妙年潔白,風姿都美”

-

王家世代信佛,加之雙親情致高雅,王維耳濡目染,悟性極高,九歲就能作詩。見他頗有音樂天賦,父親還請來當時的第一琵琶手入府教導。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好景不長,父親英年早逝,家道中落,母親崔氏挑起了養育兒子們的重擔。崔氏出身書香門第,能詩善畫,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

-

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王維和弟弟王縉的學業都很出色。年紀輕輕,王維已在河東小有名氣。十五歲時,王維懷著一腔熱血前往長安謀求功名。然而,迎接他的,是意料之外的冷遇。

-


-

天真的王維以為,憑藉一身才學,很快就能在科舉場上嶄露頭角。奈何,當時的皇族貴戚對人才選拔擁有一定話語權。

-

一種名為“行卷”的習俗盛行。應舉者在考試前,將平日詩作謄寫於卷軸,投送朝中顯貴,若得貴族賞識,便可藉此提升美譽度,從而拔得頭籌。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儘管初到長安時,王維也曾拜訪父親的故交,但屢遭閉門羹。一個落寞貴族子弟,縱然才華橫溢,因無人引薦,只能孤芳自賞。

-

一晃兩年過去了,十七歲的王維仍一事無成。這年重陽佳節,他獨自登高望遠,舉目無親,壯志未酬,想起家中的母親與兄弟,心中的愧疚苦楚,可想而知。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惆悵之餘,王維題下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沒有華麗辭藻,僅以寥寥數語,就將異鄉人的孤獨無助與思鄉之情躍然紙上,成為千古名作。

-


-

好酒也怕巷子深。王維明白,沒有人脈,寸步難行。他開始走上“行卷”之路,四處打點,總算得以面見玄宗的弟弟岐王

-

岐王對王維很是欣賞,請來府中樂隊助興,王維當即用琵琶演奏一曲,引得岐王拍案叫絕。從此,王維擠進了王公貴族的交際圈。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岐王有心助王維博取功名,但其影響力尚不足妹妹玉真公主

-

玉真公主與唐玄宗是一母同胞,自十一二歲起就慕仙學道,自願做了女道士。登門相求玉真公主舉薦進士的人絡繹不絕,但她心氣極高,只對真才實學之人另眼相看。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在岐王的張羅下,一身樂工打扮的王維在晚宴上見到了玉真公主。他為公主獨奏一曲《鬱輪袍》,並順勢獻上行卷。

-

玉真公主連聲讚歎,稱這些詩文都是自己平時愛讀的,原以為是古人名篇,沒想到竟出自眼前人之手。再看換回正裝的王維容貌清秀,她當即表示會力舉王維當解頭。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又一年科舉,二十一歲的王維發揮出色,加上有了皇親國戚的保舉,順理成章成了狀元。

-

高中進士,雁塔留名,本是喜事,王維卻百感交集。他無奈在功名面前,不得不靠“行卷”才能走上仕途;他更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想要大展宏圖。可惜,他低估了官場的複雜。

-


-

王維狀元及第後,被任命為太樂丞,主管禮樂事宜,以供宮廷祭祀宴享之用。

-

供職短短數月,王維就無心犯下僭越之罪,只因排練時私下觀看了黃獅子舞。在古代,“黃”亦有“皇”之意,黃獅子舞只能為帝王所賞。官椅還未坐穩,王維就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濟州位於山東的西部,所謂濟州司倉參軍,就是糧倉管理員。

-

五年中,本該大有作為的王維遠離京城朝局中心,空有壯志不得施展,彷彿早已被世人遺忘。他失落、不甘,備受煎熬,只能在詩作裡抒發滿腔憤懣。五年後,王維辭去官位,重返長安。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直到開元二十三年,三十四歲的王維才迎來轉機。他因敬仰宰相張九齡高風亮節的氣度,為其獻詩,得到賞識,被提拔為右拾遺

-

此時的王維不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褪去了稚嫩青澀,未曾改變的,是建功立業的赤子之心。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現實是殘酷的,王維的熱血再度被澆滅。當時朝政中,張九齡與李林甫之爭日益激烈。

-

由於李林甫的煽風點火,導致玄宗對張九齡失去信任,耿直的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就此失勢。身在官場,心不由己。王維親眼目睹了這場震動,感到了難以言說的失望。

-


-

九齡調離後,王維做過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中郎,也曾奉命出塞,擔任河西節度幕判官。

-

正是這段寶貴經歷,讓他暫時從政治漩渦中逃脫,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繁華京城無法領略的壯闊景象,無疑昇華了王維的心境。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促使人悟道的,往往都在逆境。掙扎於逆流,最能給予人撫慰的,多是無聲無息的風景。望不到盡頭的邊塞,沒有爾虞我詐、權謀爭鬥。

-

黃沙飛舞、狂風肆掠,天與地相連,人行走其中宛如微塵,茫茫眾生皆有各自宿命。與其耽溺於自身遭遇,不如順其發展,享受當下。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看淡了名利,生出了慧根,王維已然將骨子裡的佛性傾注到詩畫上。

-

明朝詩人徐增所著《而庵詩話》認為,寫詩離不開一個“才”字。李白是天才,勝在氣韻;杜甫是地才,勝在格律;王維是人才,以理趣更勝一籌。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何為理趣?亦指具有感發讀者的審美情趣。王維在創作中不僅融入了對生命的深度思考,也給予後人解讀的空間。

-

蘇軾稱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蔣勳認為,王維的詩非常像廟裡的籤文。若不是親歷過塵世紛擾,舍下了萬般雜念,何以昇華到如此境界?

-


-

長安的日子太累,使人懼憚於官道紛爭;涼州的日子太慢,令人參不透前路方向。對王維而言,這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在輞川閒居。

-

人到不惑之年的他,在長安東南邊的藍田縣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那本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故居,有山有湖,綠蔭繁茂,溪谷相依。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半官半隱,修身養性,王維因藍田輞川留下了諸多精彩詩篇,如《鹿柴》《竹裡館》《文杏館》《辛夷塢》、《終南別業》等。

-

和遼遠的邊塞相比,輞川有的只是阡陌田野、村舍人家,王維卻已將視線從宏觀的天地,落回到最尋常的人間煙火。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他曾向歸隱終南山的摯友裴迪袒露遠離喧囂的愜意,“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他曾在吃齋唸佛之餘閒情漫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他也曾在竹海獨享靜美時光,“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他還曾因花開花落感懷人世寂寥,“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


-

天寶十四年,大唐王朝最大的劫難“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陷長安,城內混亂不堪,大小官員逃的逃、躲的躲,如一盤散沙。

-

王維不幸被捕,先是被押送到東都洛陽,後被軟禁於寺廟。安祿山素聞王維有才,想招為己用。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王維不願屈服,想盡辦法抵抗,吃藥裝病、絕食數日,被看管的守衛刀棍相持,捆成粽子一樣送到安祿山面前,但最終迫於性命威脅,王維還是做了偽官。這件事成了他畢生無法抹去的汙點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樣被逼出任偽官的,還有中書舍人韋斌。王維為韋斌攥寫墓誌銘時記錄了那段屈辱的日子。

-

大臣們像被關在籠子裡的猴子,小官們似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碑銘中,王維表明,韋斌假意降賊,只為有朝一日擊敗叛軍,效力朝廷。其實,這又怎會不是他的心聲!

-


-

王維的無可奈何,今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烽煙四起,生靈塗炭,人命如草芥。

-

他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個人的苦難,而是整個國家的危難。百姓流離失所,朝綱渙散,奸邪當道,不可一世的興盛王朝正江河日下。他一心向佛,渡不了自己的劫,只能苟延殘喘地活著。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某日,安祿山在洛陽的皇家園林神都苑宴請部下,宴席就設在東面的凝碧池。當時,席上有偽官數十人,梨園弟子近百人。

-

安祿山與部下一邊把玩國庫珍寶,一邊命伶人表演助興。伶人們唏噓不已,淚雨漣漣。安祿山當即下令,有不從者、哭泣者當即斬殺。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一位喚作“雷海清”的樂工絲毫不為所懼,將樂器狠狠扔在地上,寧死不為叛軍演奏,後被綁在戲馬殿前虐殺。

-

王維聽聞此事,悲痛萬分,自愧不如,題下《凝碧池》一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


-

安史之亂平息後,王維因投效叛黨打入大牢,按律當斬,恰是這首《凝碧池》救了他一命。

-

唐肅宗見字裡行間流露著思念朝廷之情,念及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在剿滅逆賊時立下戰功,而王縉本人也主動請求削籍降職,贖兄長之過,王維的死罪才得赦免,被降為太子中允。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大難不死,大徹大悟,王維經此浩劫,已心如止水,將餘生都奉獻給佛祖,每日清茶一盞,唸經參禪,寫詩作畫,撫琴種花,不問俗事。

-

上元二年春天,他深感體力每況愈下,恐時日無多,不由想起弟弟,向唐肅宗上書一封,名曰《責躬薦弟表》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在《責躬薦弟表》中,王維痛斥自己的罪過,並大力舉薦弟弟王縉,懇求削去官爵,放歸田園,換弟弟回到京城。言辭情深意切,令唐肅宗十分感動,遂召回王縉,官任左散騎常侍。

-

同年七月,王維與世長辭,終年六十歲,死後葬於他最愛的輞川。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王維的一生跌宕起伏,很難用隻言片語評判。他雖得益於“行卷”而踏入官場,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貨真價實的才學。他雖做過安祿山的偽官,但不可置疑的,是他對大唐的耿耿忠心。

-

每個時代都有無法逃避的難題,他只是在當時做出了不得已的妥協。

-


-

在文學領域,王維的卓越貢獻不容小覷,現存詩作近四百餘首。

-

從山水田園詩,到邊塞軍旅詩,從恬淡靈動的村野,到浩瀚廣袤的大漠,字字有禪意,處處有真情,未經辭藻雕飾,已唱響盛唐絕句。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在繪畫領域,王維對後世的影響也極為深遠。

-

他將禪宗思想融入水墨畫,被尊為“南宗山水畫之祖”,雪景圖更是堪稱一絕,錢鍾書稱他是“盛唐畫壇的第一把交椅”。長期隱居於山林的緣故,使其畫作多了澹泊清逸的意境。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王維 輞川圖

-

有關王維的畫技,還流傳著一則趣聞。

-

據傳,他曾為岐王繪製《巨石圖》。一個風雨交加之夜,巨石不翼而飛,只剩一張白紙。岐王多番尋找無果。七十年後,高麗使者送來巨石,稱其在幾十年前飛落神山,看懂漢字的學者認出是大唐之物,如今物歸原主。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王維 江千雪霽圖

-

唐憲宗命人查驗後,發現石上確有王維的印章,同王維的其他作品風格非常相似。於是,他將巨石收藏宮中,併到處蒐集王維的畫作。為了防止石頭再次飛走,藏品屋內的地面還灑上烏雞血和狗血為鎮。

-

這個奇幻的小故事是真是假有待商榷,但或多或少向世人證明,王維的畫藝已然達到爐火純青、以假亂真的境界。能詩能畫,精通各種樂器,且修禪悟道,如此人才的確是百年才得一見。

-


-

撇開王維的藝術造詣來看,他還是世間一個難得的痴情種。

-

他因買藥對藥鋪掌櫃的獨生女一見鍾情,便用詩詞小心翼翼地傳情。那少女冰雪聰明,也在詩句中以十種藥名試探王維。兩人志趣相投,結為連理,很是恩愛。怎奈,美好的姻緣如曇花一現。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王維三十一歲時,妻子因難產逝世。自此,王維終身不娶,孤獨終老,也沒有留下子嗣。雖然他沒能像蘇軾、陸游那般為愛妻寫下驚世詩篇,卻用一生詮釋著一片真心。

-

從前日子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她走後,提筆欲書訴不盡,蹙眉難展,卻生心頭繭……

-


-

生在人世間,何嘗不是在渡“情”與“緣”

-

“詩仙”李白以灑脫豪情於酒中放歌;“詩聖”杜甫將人間疾苦吐露筆端;王維最是特別,在他身上既有超然世外的愜意,更兼具胸懷家國的大愛。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親情、愛情、友情、知遇之情、惋惜之情;情緣、因緣、前緣、未了之緣、不解之緣……千百種滋味都飲盡,千萬份思緒湧心頭。

-

他在紅塵裡感知冷暖人情,在叵測人心中步步為營,曾見證開元盛世最後的輝煌,也曾飽嘗亂世的巨大苦難,終在舍與得中修成正果。

-

王維:大唐佛系才子,望斷紅塵路遠

-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

縱觀王維的六十載歲月,悲喜交加、喜憂參半,雖有遺憾,但終得圓滿,守一方淨土,得萬世清幽,此生足矣。

-

-END-

作者 | 納蘭敏月

圖片 |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