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隨後成立,共同抵禦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抗戰初期,戰略防守階段,正面戰場上的主力主要以國軍為主,八路軍主要是在敵後建立革命根據地,進行小規模的游擊戰和山地戰來配合國軍。工農紅軍經過整體的整編,八路軍主要包括115師、120師和129師,每一個師之下都分別轄有2個旅,這是八路軍的主要作戰力量,以此來與國軍聯合對抗日軍。

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部隊,被稱作是“御林軍”,這到底是什麼來頭呢?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以上所說的八路軍的主力作戰部隊相繼由陝西省三原、富平等地出發,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這些主力部隊的加入使得前線抗日軍隊的壓力大大減小,但是與此同時,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陝甘寧邊區的軍隊力量就會相對的薄弱,如果敵人來犯,將會有很大的危險。正是考慮到這一點,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建立一支裝備、實力較為優良的“留守部隊”,也就是“御林軍”。

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決定八路軍第115師炮兵營、輜重營,第120師第359旅第718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第129師第385旅旅部和第770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共9000餘人,留守陝甘寧邊區。既然有了留守部隊,自然就要建立這支“御林軍”的軍政幹部體系,為了統一指揮,在延安設立了留守處,並任命蕭勁光為留守處的主任,負責邊區的安全事宜。這些安全事宜除了抵禦日軍的侵略外,還有當地土匪的破壞活動,這是這支留守部隊早期的主要任務。

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在當時的陝甘寧邊區,由於遠離東部發達地區,加上處於戰爭年代,當地的土匪十分猖獗。他們燒殺姦淫無惡不作,給當地的社會穩定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靖匪除暴安民的任務十分迫切。在蕭勁光等人的帶領之下,這支“御林軍”配合邊區政府開展群眾工作,進行抗戰動員,並以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相結合的方式,對流竄於邊區境內的土匪進行清剿。但是土匪集團的勢力經過多年的發展,非常的頑固,因此清剿的進程也是緩慢而艱鉅的。

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從1937年11月開始,一直到1943年1月才將陝甘寧邊區的土匪大體上清剿乾淨,同時也付出了一些代價,很多留守部隊的將士們都英勇犧牲了。除了剿匪,更重要的任務當然是抵抗日寇的侵略,陝甘寧邊區位於黃河流域地區,東邊就是湍急的黃河天塹。在這裡,“御林軍”擔負著守衛河防、阻止日軍西渡的艱鉅任務,一旦日軍西渡,將不僅威脅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安全,還將切斷中央與抗日地區之間的聯繫,對全國的抗日局勢十分的不利,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黃河固防顯得尤為重要。

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陝甘寧邊區的留守部隊,充分利用黃河地區的崎嶇地形,特殊的地理優勢,建立了綿延一千多里的防線,在防線之上積極地構建戰爭防禦工事。經過多次與日軍的激烈交戰,各部總結作戰經驗,運用最佳的方法來防禦敵人的進攻。後經總結主要有兩條經驗,一是“半渡而擊”,是針對敵我裝備條件差距而總結的戰術,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火力;二是“主動出擊”,主要強調不能單純地採取防禦措施,還要適時的主動出擊,襲擊敵人。留守部隊的頑強作戰的精神和靈活應變的策略有效地保證了這千里河防,保證了邊區的安寧和戰局的穩定,貢獻十分的突出。

八路軍留守兵團,保衛中央被譽為“御林軍”,功勞媲美三個主力師

這支全面抗戰初期建立的“御林軍”出色地完成了最初建立時的任務,在艱苦的作戰環境之下,保衛了邊區的安全,這些軍功完全可以與主力部隊的三個師相提並論。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表彰戰爭年代的革命英雄,1955年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授予大將軍銜,警備三團團長閻紅彥授予上將將軍銜,參謀長曹裡懷、政治部主任莫文驊以及多位警備團長、副團長被授予中將軍銜,以此來肯定他們在戰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