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哪位大將組建紅色「御林軍」拱衛延安?

1937年12月,中央軍委將在延安的八路軍後方留守處改編為留守兵團,蕭勁光擔任司令員。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下,留守兵團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齊心協力鞏固了延安大本營,壯大了革命隊伍,擴展了革命根據地,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支持,為以後全國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留守的歲月也成為蕭勁光革命生涯中輝煌的一頁。

抗戰中哪位大將組建紅色“御林軍”拱衛延安?

在1937年8月22日至25日的洛川會議上,中共中央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11人組成新的中革軍委,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主席。1937年8月22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總指揮部下轄3個師,每個師1.5萬人。同時,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同意了八路軍東進,在冀察晉綏四省交界區創建根據地,配合友軍在平綏線和平漢線作戰的方案。之後,完成了改編的八路軍部隊陸續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根據毛澤東的提議,蕭勁光被任命為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並上報南京政府。3天后,南京發來蔣介石的委任狀:任命蕭勁光為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

“勁光啊,守好延安這座大本營擔子不輕喲。”彭德懷率八路軍總部啟程赴山西時給蕭勁光留下了一句話。

“蕭主任,我們走後,陝甘寧根據地的安全就靠你們咯。”劉伯承率一二九師出征前也拉著蕭勁光的手交代道。

主力將帥們臨行前的叮嚀,令蕭勁光深感責任重大。

留在延安的部隊,來自各個根據地,大部分同志經過長征,是在殘酷鬥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排以上幹部都經過戰鬥考驗,平均每人負傷兩次,戰士大部分有3年軍齡,黨員比例也比較大。但眼下部隊的問題也不少:組織不健全,機構不統一,編制裝備參差不齊,紀律渙散,軍容風紀不整,遊擊習氣濃厚,執行命令不堅決;本地幹部與外來幹部之間、同級幹部之間、上下級幹部之間都存在著不團結的現象;部分幹部戰士對把紅軍改編到國民黨軍隊的統一序列中去接受不了,戰士中開小差的現象時有發生;主力東進以後,一部分同志不安心後方工作。從這些情況看,要完成保衛大本營的任務十分艱鉅。蕭勁光毫不隱瞞地將部隊存在的問題和如何抓好這支部隊建設的想法向毛澤東作了彙報。

毛澤東十分關注這支紅色“御林軍”的建設,他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御林軍教頭”蕭勁光身上。“勁光啊,有了問題並不可怕。發現問題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怎麼解決呢?我看,還是按照《古田會議決議》的精神去做,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團結,把這支來自各方面的比較散亂的部隊建成一支具有很強戰鬥力、打不爛拖不垮的正規兵團。”毛澤東還要求蕭勁光每天晚上到他這裡,談談部隊情況,彙報工作。那一段時間,蕭勁光有空就往部隊跑,一會兒找各部隊的領導交談,一會兒和戰士們圍在一起聊天,之後把自己關在屋裡,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再按時向毛澤東彙報工作。經過蕭勁光的努力,紅色“御林軍”的建設納入了中革軍委的謀劃之中。在毛澤東的指導關懷下,這支隊伍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毛澤東十分關注這支紅色“御林軍”的建設,他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御林軍教頭”蕭勁光身上。

1938年初春,蕭勁光和羅瑞卿、劉亞樓、郭化若幾人應邀來到毛澤東住的窯洞。事先,他們並不知道毛澤東此番請他們來的真實目的。

“大概又要打大仗囉。”劉亞樓的腦子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每個細胞都活躍在軍事版圖上。

“我估計,一定是什麼重大軍事問題需要解決。”羅瑞卿估摸著毛澤東請來的人都是幾個在延安的軍事理論方面頗有造詣的將領,便如此猜測。

蕭勁光沒吭聲。這幾次去毛澤東那裡,他都看到毛澤東伏在案前或凝目沉思,或揮筆疾書,想必很快會有一個重大的戰略理論出臺。

見到幾位愛將,毛澤東開門見山:“請你們來,主要是談談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蕭勁光心裡有了底。上次毛澤東給自己佈置了任務,他認真做了準備,寫了一厚本,今天也帶來了。

“今天你們是老師,我呢,是學生。不過,我這個學生可是要給老師出題目的。”毛澤東沉思片刻,接著說,“比如,游擊戰爭有沒有可能提到戰略位置?這是一個題目。游擊戰爭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指導原則?這是又一個題目。游擊戰爭的實施階段……”他一連出了幾個題目,然後環視一圈問道:“每人一題,誰先講啊?”

“主席,這些題目太大,你得容我們考慮考慮。”羅瑞卿先發言道。

“我們今天是研究問題,不是形成決策,大家可以隨便講,講對講錯都沒關係。”

見大家都不說話,毛澤東一揮手打破了屋內的沉寂。

“蕭勁光,我聽了幾次你在留守兵團軍事輪訓班上的課,我看你對戰爭的指導原則似乎挺有研究,你先談談游擊戰爭的指導原則吧。”

雖說毛澤東是臨時點將,但蕭勁光是有備而來,便不慌不忙地說了起來。

“我認為,游擊戰爭的指導原則,就是要在軍事上想方設法使自己處於主動的地位。因而要堅決果斷地採取主動的進攻方略,善於集中優勢兵力,靈活地有計劃地運用兵力。”蕭勁光先提出一個論點,接著逐一闡述開來:“當敵人進攻的時候,採取單純防禦,分兵把口,以致被敵人各個擊破,是游擊戰爭中指揮者的戒條。必須採取積極的進攻方略,集中主力消滅或削弱敵人,以進攻的方略來爭取主動地位。”“兵力的靈活運用,是變被動為主動的重要手段。好像漁人打魚一樣,既要撒得開,又要收得攏。”

“唔,撒得開,收得攏……”聽了蕭勁光的這個比喻,毛澤東若有所思地打著手勢:“說下去,說下去。”蕭勁光繼續說:“游擊戰爭要取得勝利,離不開它的計劃性。無論是整個游擊區的行動或是單個遊擊部隊或遊擊兵團的行動,事先都應儘可能地嚴密計劃……”

蕭勁光說的是游擊戰爭的問題,總結的是他自蘇聯回國以來軍事實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他對這些教訓深有體會,刻骨銘心。

“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我很贊成。”毛澤東聽完蕭勁光的發言後說道,“有一點講得不夠明確,就是集中兵力的問題。在敵強我弱的抗日戰爭中,在戰略上,我們必須強調以分散的游擊戰為主,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大兵團作戰。集中兵力的提法,只能用在戰役戰鬥上,相對集中數倍於敵人的兵力,達到殲滅戰的目的……”

將領們逐一發言,整整討論了一天。毛澤東送他們出來的時候,囑咐他們每人將自己的題目寫一篇文章給他。後來,蕭勁光才知道,這是毛澤東在為寫作《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兩篇著作準備材料。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全軍將士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十分關注這支紅色“御林軍”的建設,他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御林軍教頭”蕭勁光身上。

1939年,八路軍三五九旅接替了留守兵團一部分河防任務,延安兵力緊張的狀況得到緩解,但接著發生的幾件事卻讓蕭勁光傷透了腦筋。延安女子大學有個女學員在延河邊的石坎下洗衣服,留守兵團一個戰士邊走邊踢路上的石頭,不料,一塊石頭正巧打在那位女學員的頭上。雙方爭執開來,女學員說那名戰士是有意的,戰士則聲稱是無意的,於是爭吵不休。毛澤東聽了彙報,很不高興:“今後要立個規矩,軍隊和地方出了問題,軍隊首先要做檢討。軍隊和地方鬧了矛盾,軍隊首先要做自我批評,事情就比較好辦了。凡是處理內部的團結問題,都要這樣做。”毛澤東的這一條,不僅為留守兵團立了“規矩”,也為後來的軍隊正規化和處理好軍民關係確立了原則。

第二件事是留守兵團的南方籍戰士不懂陝北風俗。陝北人把棺木叫“板子”,有的南方戰士在向群眾家借門板搭鋪時,總是開口閉口“借板子”,群眾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鬧得很不愉快。為此,蕭勁光又捱了批評。而最讓蕭勁光感到委屈的,是以高崗為首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向中央“奏了一本”,批評留守兵團不尊重西北局和地方政府,有鬧獨立性、本位主義、個人主義和違反紀律等問題。蕭勁光知道西北局的意見主要來自高崗,部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像沒有經常向高崗等人彙報請示工作,政策觀念不強,在生產上有時與民爭利等等。對這些問題,蕭勁光都主動承擔了責任,但他對西北局抓住一些軍政之間協調不夠、軍民之間偶有糾紛的問題如此上綱上線,甚至搞擴大化,說成是路線錯誤和軍閥主義,與張國燾的“黨軍論”相提並論,感到很不滿。他知道這完全是高崗在洩私憤。高崗曾任邊區保安司令部的司令,成立留守兵團時,保安司令部隸屬於留守兵團。因此,在一個時期裡,蕭勁光把對高崗的關係僅處理成一般的隸屬關係。當時,修建延安飛機場的工程進度滯後,蕭勁光讓高崗去督促快些把機場修好,結果任務沒完成,他對高崗發了火,當面訓了一頓。後來,高崗成為了西北局領導。蕭勁光當時認為,留守兵團屬於中革軍委直接領導,與西北局沒有直接隸屬關係,所以也沒有經常向西北局報告工作。為此,毛澤東當面批評了蕭勁光,要他尊重高崗,尊重地方政府,搞好軍政關係。從那以後,蕭勁光更加註重發展軍地關係,維護內部團結,這對邊區穩定產生了重要影響。

事隔幾天,一個電話把蕭勁光召到了毛澤東的住處楊家嶺。

蕭勁光進屋時,毛澤東還躺在炕上批文件。蕭勁光知道毛澤東一般晚上辦公,上午休息。此時見他下午了還在炕上,以為他病了。

“主席,你哪裡不舒服,要不要我叫醫院來人看看?”蕭勁光問道。

毛澤東笑著指了指火牆旁正在烘烤著的溼棉褲說:“江青愛乾淨,把我唯一的一條棉褲洗了,我哪裡起得了床喲!起來我就會光屁股。”

蕭勁光鼻子一酸。這就是擁有幾十萬黨員和軍隊、並贏得了無數人民信賴的領袖啊!“主席,讓你受這份苦我可擔當不起啊。”蕭勁光馬上讓毛澤東的警衛員到留守兵團領一床棉被和一套新棉衣。

“不行,我不要。”毛澤東發火了,“勁光呀,你不是不知道,我生下來就是農村的娃,什麼苦沒吃過!我又不是洋麵包養大的,幹嗎要特殊啊?”

他讓蕭勁光坐下,然後一字一句地說:“有段古話不知你聽沒聽過,叫愚公移山,愚公挖山不止,最後感動上帝,把山揹走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感動上帝的事呢!我現在如果搞特殊,人民群眾就會不相信你,他們就會說你不是真革命者,是蔣介石,是皇帝……”

蕭勁光明白毛澤東的心情。5年之後,毛澤東在七大會議上重新講這段話時,他聽起來還是那麼親切。

毛澤東接著說:“勁光啊,我希望你記住我的話,我不能搞特殊,你也不能搞。有些人不明白這一點,他今天多弄點油,明天多弄點雞蛋,後天再弄套衣服,兩三回之後就會成為習慣。但群眾都有本賬。這樣搞下去,遲早要搞垮自己的。”一番教導之後,毛澤東才把話引入正題。

“留守兵團的工作是不錯的,但我們不能就此滿足。我對你們留守兵團的要求要高一點。不然,別人會說你們眼皮子底下的軍隊就這個樣子,軍隊就得不到群眾的擁護。”“我們打的是游擊戰爭,但軍隊不能是游擊隊遊民隊。你是喝過洋墨水的,我交給你一個任務。這幾天我看了國民黨發給部隊的一些軍事小冊子,裡面的內容都是封建法西斯的,都不行。你要在我們部隊搞一套自己的東西。”

說著,毛澤東順手把國民黨發的《步兵操典》、《野外勤務》、《作戰指導綱要》交給蕭勁光。蕭勁光接受了這一重任。當時,部隊有文化的人少,他只有自己動手寫教材,先寫出了夜間訓練、防毒防空、輕重機槍的使用等教材,然後再從一般軍事常識到單兵戰術,理出了一個小冊子。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蕭勁光一邊總結理論,一邊組織實踐,部隊的軍事技術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開展的創造特等射手活動,取得了突出成績。以步槍臥姿射擊為例,1937年100米環靶,命中率只有47%,而1938年200米環靶射擊,命中率就提高到87%。到了1939年,特等射手250米命中率為94%,每班至少有3名特等射手。

中央領導和邊區政府領導看了留守兵團的軍事訓練表演,幾乎人人都很滿意,只有毛澤東意猶未盡,告訴蕭勁光這才是剛剛起步。為此,蕭勁光又加了把勁。第二次兵團首長會議時,頒佈了“建立正規軍隊制度的各種草案”,其中有“報告制度草則”、“建立彙報制度大綱”、“司令部工作報告大綱”、“平時起居時間規定”、“值班制度規定”、“關於幹部提升及調動的規定”等等。1939年5月召開的留守兵團軍事會議,在上述草案試行的基礎上,進一步頒佈了《內務條令》、《紀律條令》和《參謀工作條例》等。這些條令條例和制度的建立,使部隊面貌大為改觀。

“有了法,就按法辦事。”蕭勁光把部隊正規化工作一步步向前推進。

1939年,留守兵團為了推廣這些制度和原則,開設了一期又一期的訓練班。先是骨幹訓練班、射手訓練班和參謀訓練班,最後發展到兵團首長參加的軍事研討班,形成了空前的學習軍事的熱潮。文化和軍事知識的逐漸積累,使高級將領們開始用理論去解決現實問題。

這正是毛澤東的用意所在。他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身邊這塊“試驗田”既為陝甘寧邊區鑄造一支紅色勁旅,又為未來建立正規化軍隊奠定了基礎。蕭勁光深知毛澤東的用意。

毛澤東十分關注這支紅色“御林軍”的建設,他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御林軍教頭”蕭勁光身上。

1939年,剛進入秋季後不久,逼人的寒意就襲向了延安。一天,蕭勁光桌上的電話鈴響了,他拿起話筒,電話是總後勤部部長葉季壯打來的。

“什麼,蔣介石停止發餉了?”蕭勁光從椅子上一下站了起來。

“不僅停止發餉,一切供應都停止了,糧食被裝武器彈藥,都停止了。”電話中傳來葉季壯不忿的聲音。

“這叫什麼統一戰線,團結抗戰!那一萬多邊區部隊的衣食住行怎麼辦?天馬上就要冷了,部隊棉衣都沒有呢。”蕭勁光急了。

“是啊,問題很嚴重。就目前的情況看,總部也一無所有,只有靠你們自己想辦法了。”

“自己想辦法?”蕭勁光扣下了話筒,心裡卻憤憤不平:蔣介石太狠毒了,在這個時候突然停餉停供,不是有意要搞垮我們嘛!部隊馬上要換冬衣了,這麼多的被裝短時間內去哪裡籌集呢?加上四周對邊區的封鎖,1萬多人的糧食也是大問題,在這個季節,臨時抓生產也來不及呀!

蕭勁光給陝甘寧邊區黨委負責人高崗和邊區主席林伯渠分別打了電話,請求地方幫助支援一下部隊,但是地方政府和群眾都很困難,拿不出多少東西支援部隊。

蕭勁光四處奔走,能想的辦法都想了,眼下最急迫的是部隊的冬衣問題。他不得已給各守備團發了電報,讓各團自行籌集冬衣和糧食。他明知這是給下面部隊出了難題,可又有什麼辦法呢?無奈之下,他把部隊面臨的困難如實地報告了中央。

幾天之後,作為大本營黨政軍負責人的高崗、林伯渠和蕭勁光被毛澤東叫到他的住處。

一進門,蕭勁光見毛澤東正蹲在火爐邊烤芋頭吃,心頭升起一陣酸楚:“主席,你怎麼也吃這個……”

毛澤東見他們進了屋,站起身一邊拍打著芋頭上的炭灰,一邊對蕭勁光說:“你不用笑話我,看看你自己吧,臉上的鬍子都快和頭髮差不多長了。”

蕭勁光苦笑了一下。頑軍四面封鎖,連幾片刀片也買不到了,他原從蘇聯帶回來的刮鬍子刀用了七八年,鈍得再也刮不動他臉上又濃又密的鬍子了。

毛澤東招呼大家坐下後,開口問道:“你們誰知道陝北這地方哪些年餓死人呢?”沒人答得很精確。毛澤東接過話頭:“我說吧。據我瞭解,延安這附近,1625年餓死人最甚,人吃人哩。我們到這裡來之前,1929年又是一次,陝北人口減少了70%多。不過那是過去。我說的是現在延安一個盤龍區,就餓死了500多人,大家知道不知道?”

高崗搖搖頭。林伯渠搖搖頭。蕭勁光也搖搖頭。“我們到陝北來是幹什麼的呢?”提完問題他依次望了望3人,順手推了推桌上固臨縣的調查報告,又問大家:“這些你們都看了嗎?”

3個人點了點頭。

“不錯,我們到陝北來,是來幹革命的。現在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頑固派要困死餓死我們。怎麼辦?”他的目光緊緊盯著面前的3個人:“我看只有3個辦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願解散,又無辦法,大家等著餓死。”說到這裡,毛澤東頓了一下。這兩條辦法都不是他所想要做的,他之所以要提出來,是為了把自己醞釀已久的決定公佈出來。他提高嗓門說:“第三是靠我們自己的兩隻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大家共同克服困難。”

蕭勁光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脫口而出道:“早該這樣做了。”毛澤東聽後笑了,接著說:“現在看來,也只有這種辦法。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是打破封鎖克服困難的有效辦法。至於頑固派對進出邊區的物資實行封鎖,我們也可以想辦法,來他個反封鎖嘛!”

“主席,你說吧,我們該怎麼辦?”蕭勁光急切地問。

毛澤東微笑著將目光投向蕭勁光:“戰士們不也有兩隻手嗎?你們就一手拿槍,一手拿鋤頭好了。”

此後,中共中央就向全邊區黨政軍民學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

毛澤東十分關注這支紅色“御林軍”的建設,他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御林軍教頭”蕭勁光身上。

1939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中央機關各級領導都以身作則地加入了這個行列。

這年秋天,中央機關掀起了紡線的高潮。房前屋後,到處響著“吱扭扭”的紡車聲。蕭勁光也將一架紡車搬進了自己的窯洞。他彎下腰搖了幾下,那紡車發出的聲響,讓他追憶起兒時家中那架靜臥在屋角的紡車。他伸出雙手仔細端詳,從來沒想到這雙握槍桿的手,今後要搖動紡車了。可共產黨人乾的事業,就是前人沒有從事過的事業。他們要用最原始的紡織工具,編織出革命軍隊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從那天起,蕭勁光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時間紡線。天還沒亮,他就起身搖起了紡車,到了晚上,在燈光下和月光下,他搖得格外來勁。開始,他的動作還不夠協調,紗抽得不是太粗就是過細,搞得手忙腳亂,但不久,他就逐漸適應了節奏,紡出的紗也均勻起來。

1942年,楊家嶺擺起了擂臺。在傳統的八一運動會上,增加了紡紗這一比賽項目。大院裡整整齊齊排列了幾十架紡車。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按男女分組,每人一兩棉花,看誰紡得最快質量最好。周恩來和任弼時等也來參加比賽了。評判員宣佈了比賽的時間和規定,並要大家做好準備。

9時整,比賽在統一的哨音下開始,全場幾十架紡車發出的“嗡嗡”響聲在楊家嶺上空迴盪。

蕭勁光與周恩來分在一個組,倆人並肩坐著,在紡車前使出渾身解數。抽紗,落紗,動作乾淨利索。周恩來一邊紡著紗,一邊時不時地看著蕭勁光的動作。身材高大的蕭勁光盤腿席地而坐,樣子似乎有點可笑,然而紡出來的紗卻是粗細均勻。

“蕭司令,真想不到你這粗手大腳的人,還能紡出這般好的紗來。”周恩來不禁有些驚訝。

“告訴你一個秘密,這是我祖傳的手藝喲。”蕭勁光一臉神秘地說。

“祖傳手藝?這話怎麼說?”周恩來詫異了。

“我祖父父親都是紡織小手工業工人嘛。”蕭勁光笑了起來。

“哦,難怪,難怪,那我只好望塵莫及了。”周恩來也隨之爽朗地笑了。

12時,紡線比賽結束了。

比賽結果,周恩來和任弼時紡的數量質量都很好,他們被評為紡線能手,並決定把他們紡的線送到邊區工農業展覽會上展出。

周恩來對有“祖傳秘方”的蕭勁光說:“看起來,我這是後來居上了?”

蕭勁光面對“半路出家”的周恩來一聳肩:“我只好甘拜下風了。”

1939年冬天開始,三五九旅開進雜草叢生的南泥灣,三五八旅開進虎豹出沒的大小鳳川,燒荒屯墾,一年就達到自給有餘。毛紡廠、被服廠、鞋襪廠、皮革廠、木工廠、煤窯、磚瓦窯、瓷器窯越辦越多,運輸業、商業等多種生產經營活動越辦越紅火。

蕭勁光感到自豪。留守兵團的部隊成了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一支生力軍。1942年,全邊區共開荒近百萬畝,使邊區耕地面積達到了1338多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84萬石。全邊區總糧食消耗量為162萬石,出現了22萬石餘糧。邊區大部分群眾做到了足食,一部分做到了自給有餘。棉花產量達173萬斤,1至9月生產棉布15840匹,自給率達73%。毛澤東提出的“豐衣足食”的目標基本實現。

1943年,陝甘寧邊區又迎來了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金秋收獲時節,中國共產黨的一位老朋友、國民黨晉陝綏邊區司令鄧寶珊將軍又一次來到陝甘寧邊區。

蕭勁光與鄧寶珊是老朋友了,便在聯防軍司令部熱情接待了他。酒足飯飽之後,蕭勁光提議去看一看邊區生產成果展覽會,鄧寶珊欣然前往。軍委小禮堂裡琳琅滿目,在農副產品陳列處,白花花的稻米、黃澄澄的穀子、尺把長的豆角、幾十斤重的南瓜……在工業品陳列處,馬陵草制的紙、細紡的布匹、粗紡毛呢、泥燒陶瓷,還有獵取的虎豹皮……鄧寶珊驚歎不已:“真沒想到你們在這樣短的時間裡就渡過了經濟難關。如今延安是今非昔比了,毛主席真有辦法呀!”他走到一個“南瓜王”旁,邊摸邊看,發自內心地說:“毛主席真是領導有方啊,延安的南瓜長得都比別的地方大!”蕭勁光會意地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