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状态是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常态,从没有千百年的王朝能够始终如一。中国所有的封建王朝走的都是一样的道路,从开创者的英明神武,子孙三代同样能够继承这种英明,将王朝延续百年,结果王朝中途总要出现几个昏君使得天下百姓民生哀悼,之后或许会有明君再次振兴,但是王朝的腐朽总是难以避免的。


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大泽乡起义


兴盛——衰退——中兴——腐朽——灭亡——新朝取代,这似乎是封建王朝的共性,然而,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打响封建王朝灭亡第一枪的似乎都是农民。例如秦朝的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汉朝的黄巾起义,宋朝的方腊起义等等,都将封建王朝外强中干的面目彻底揭开,由此中原各地开始相继爆发起义运动。


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大泽乡起义


然而如果研究历史,那就会发现,这些打响第一枪起义口号的农民起义军,很少能够得到成功,反而是紧跟随在他们身后起义的农民起义军能够尝到胜利的果实,也就是所谓的“农二代”。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够震撼人心吧,司马迁的千古名著《史记》中甚至专门写了一篇“陈涉世家”的文章,肯定了陈胜吴广的起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成为了千古名句。然而为什么这些首先掀起起义运动的起义军往往不能建立新王朝呢?


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黄巾起义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每次天下大乱的时候,大部分有识之士都会隐藏下来,等待着这些农民的起义,这些起义军其实就是这些人的探路人。至于为什么不能成事,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

一个王朝,在走向末路的时候尽管虚弱不堪,但是仍然是有一定的力量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农民之所以发动起义,是因为无法忍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于是愤然发动起义,这无疑会让统治者感到威胁,并且天下只有一家起义军,王朝统治者需要以迅雷不及耳的态度迅速平定,来证明自己仍然还有力量,以此震慑那些有心之人。所以第一批农民起义军往往会遭到十分严厉的打击。


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方腊剧照


而这些所谓的农民起义军其实就是普通百姓出身,不如陈胜吴广,不就是因为去参加徭役耽误时间害怕受到惩罚于是决定起义。在古代,由于书籍的贫乏,所以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这也是他们起义的局限性,这些百姓没有一个好的系统理论,所以起义没有战略,再加上很多这种农民起义军有了一部分地盘之后,很快这些首领就被那些金钱美女所腐朽,变得不上进,陷入到争权夺利之中,这是中国这些大部分农民起义军得局限性。


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太平天国运动


例如东汉著名的黄巾起义,尽管是首次得农民起义,但是前期计划得好,一发出起义得信号,天下景从,上百万之众,但是由于这些起义军中的部分统领很多都是普通百姓出身,一有了权势,就也开始了欺压百姓,所以黄巾军从最初得百姓欢迎到后来的百姓也开始抵御。


看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首先开头的结局都不好,便宜了“农二代”

太平天国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首次发动起义的农民起义军往往因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要遭到的打击也是最大的,而那些第二批农民起义军甚至更靠后的起义军,因为前面有大个子的顶着,所以可以心安理得的在后面悄悄苟着。比如项羽刘邦,刘备曹操都是在有了起义军带领之后才在后面悄悄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中国封建王朝首批起义军的下场,成为了别人的前锋,为后面的人吸引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