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音樂,《末代皇帝》大氣悲涼

電影《末代皇帝》,這是一部外國人拍的中國歷史片。從歷史文化角度來看,也許它不是最還原中國文化的,稍微細節上還加上西方人的想象好奇心,但從人性的性格轉變角度來看,拍得還是很到位的,把溥儀那種既自尊又被迫捲入歷史洪流的無奈刻畫得很好。而電影的音樂是真的經典有水準的,即使不去看電影,光聽到這些音樂就能感受到那種歷史動盪了,它做出了宮廷的精緻,遺老的腐朽,多種思想衝擊的矛盾,人物掙扎的無力。至少像是扶著故宮的牆,摸到了故去的哀傷,一種小人物大人物在歷史前無能為力的脆弱感。

電影音樂,《末代皇帝》大氣悲涼

《末代皇帝》的配樂是三個人完成的,坂本龍一,david byrne,蘇聰。中國人,日本人,英國人,三個不同視角的人來寫中國的音樂,講中國的歷史。中國文化和風情躍然紙上,變成了鮮活的動態。

電影音樂,《末代皇帝》大氣悲涼

我最喜歡主題音樂,對那段音樂一直記憶深刻,就是那個有小提琴做主旋律,木琴配和聲,聲聲的鼓樂伴隨著,隱隱的有柔和的琵琶配樂的那段主題音樂。每次聽到這個音樂,感覺上就是老北京的皇宮裡,一排排的清代裝束的宮女,提著燈籠,穿著墊底鞋,嫋嫋挪挪地走過幽深的宮廷長廊。那一排燈籠照不出宮裡的事,照不完宮裡的人,所有不可說又說不盡的故事,都在這個音樂的韻味裡。它像女子,很美只有背影,話出一點點悲涼。它像男子,但並不陽剛,被無形的東西壓著。這是沒落朝代的皇宮,美麗卻逃脫不了衰落的命運。原以為這個音樂的是蘇聰寫的,結果卻是個外國人,david byrne,他把這個旋律裡的老北京韻味拿捏得非常到位,很有貴族大家閨秀的風範。優雅有層次感,一聽就是有規矩調教出來的場所。這是西方人眼裡的東方文化的神秘,啟動他們的想象力,從感情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一個人在這個衝擊下的體會。

電影音樂,《末代皇帝》大氣悲涼

另外幾段音樂分別用在幼年洗澡成年選親成親床戲之時,也一樣的生動有趣,和坂本龍一大氣悲壯的主題音樂不同的是,david做的音樂是宮廷的個體,節奏鮮明有活力,比較婀娜多姿,比較詼諧幽默,再一個沉悶哀傷的環境裡帶來鮮活的瞭然生氣的氛圍。中國宮廷音樂的風格用得挺濃,雖然有西洋樂,但參與進來的西洋是給中國風情做陪襯,做得恰到好處。很微妙的感覺,如火的感情,看到的是人性釋放最真實可愛的表達,哪怕他是個皇帝,但關起房門和床第間,他仍是個鮮活有靈性的孩子。

電影音樂,《末代皇帝》大氣悲涼

而坂本龍一寫的幾段主題曲,那是有大氣勢的歷史場景,在交響樂的烘托下,古箏,二胡,琵琶,竹笛交相登場,既有西方古典音樂的宏偉,又有中國古典宮廷音樂的典雅。這主題曲分好幾次出現,每次的編曲和樂器表現方式都不同,有多種民樂與交響同時演奏,有交響單獨演奏,有琵琶獨奏,二胡獨奏,有電子樂做出很空泛的感覺。曲子一樣的是那種心底的孤獨和淒涼,不一樣的編曲是在不同的歷史時空裡,扮演的力不從心的各種角色。在這些音樂裡,皇宮,軍隊,戰爭,生存,死亡,革命,一幕一幕,如同翻書那樣殘片零星一點點閃過,打開門不能出門,想看外面的世界被壓制,最親的人一個個離去,動盪的人生都是身不由己的悲劇。坂本龍一的西方大氣編曲方式,加上蘇聰的中國樂器編排,西洋音樂是西方人的事件視角,而民樂在裡面很符合那種夾雜在西方帶過來的動盪裡的卑微,單薄在這裡用得恰到好處。坂本龍一果然是很有深厚功底的音樂家,一段音樂可以用不同的花式節奏表現不一樣的心理,在這裡玩得更宏大有整個近代史的濃縮。

電影音樂,《末代皇帝》大氣悲涼

另外坂本龍一又給很多場景配了很多音樂,分別是登基之時,宮廷遊園時,阿嬤被送走時,文秀離婚時,婉容生孩子時,也是中西合璧,西方式的大氣恢弘與中國式的溫婉含蓄並不交融,是兩種不同場景的音樂角色,但是卻彼此能做好銜接的默契,音樂闡述很有自己的特點。中國人就是中國人,西方人就是西方人,一聽就能聽出是怎麼樣的場景下哪種人的心理。渲染得很到位,悲傷和痛苦隨著劇情的起伏而更貼切。

蘇聰在這裡只寫了一首曲子,他多是參與了整部配樂的民樂部分的編配。他那支曲子是午餐音樂,單簧管演奏出很幽怨的感覺,合上琵琶揚琴,很孤獨,很有禮節,體現了貴族皇家身份的舉止得體外,還是高高在上的孤獨,這種氛圍孤獨到把一個人孤立成了孤家寡人,雖然他尊貴可是他只是個空殼什麼也沒有。這個音樂很讓人深思和回味的,也體現出人微妙的心理感受,孤獨迷茫,需要依賴,越是沉悶,越是想在幽怨中尋找出路。它就是一個擴大版的幽靜的大宅門,皇宮深似海,豈是一個蕭郎是路人。而蘇聰改編的另外幾首文革型的曲子,那便是典型的那個時候的口號音樂,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拿捏編配的最貼切。齊奏手風琴,高喊“造反有理”,和一開始皇帝登基時的百官朝拜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音樂,都能還原到貼切的歷史角落裡。

總之這個電影的音樂是有里程碑式的經典性的,再放多少年拿出來聽,一直是感動的,會聽著這個音樂感覺,歷史的帷幕落下去了,而後面還是一串串省略號和未知,幾千年來的悲傷還在迴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