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書偶記:《國民大樂——大同樂會鄭覲文主制樂器評介》

陳正生、沈正國編著的《國民大樂——大同樂會鄭覲文主制樂器評介》一書,介紹並評論了大同樂會的創始人鄭覲文主持製作的樂器,由此重現了鄭覲文在民樂改良運動中的豐功偉績。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本人在分享陳正生彙編的《鄭覲文集》一書時,曾談及近代,有三個半江陰人曾經扛起了民樂改良運動的大旗。這一個半人就是鄭覲文、周少梅,以及劉半農、劉天華兄弟。劉半農算不得音樂人,但他在音樂理論上的探索,對劉天華改良琵琶有指導意義,所以稱他為半個人。

相比周少梅與劉氏兄弟只是改良了他們常用的樂器,鄭覲文的工作可謂體大而周。不多說,先看看《國民大樂》目錄中羅列的鄭覲文主制的樂器吧。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從目錄可以看出,鄭覲文主制的樂器包含了「匏土革,木金石,絲與竹,乃八音」。根據本人的理解,鄭覲文主制的樂器,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其一,已知且流傳的樂器。為了讓這些樂器更適應時代,在音高、音律上進行了改革,使其聲音更高,且符合十二平均律,以便形成民樂之交響。如果熟悉鄭覲文的讀者,應該想到這張照片——鄭覲文帶領大同樂會合奏,其陣勢猶如交響樂隊。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其二、已知有該樂器,但已失傳。這就需要根據古書記載復原樂器——不但在外觀上符合舊觀,而且在功能上也真實適用。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其三、原無此樂器,根據需要創制樂器。比如下圖所示的幢琴。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鄭覲文是中國音樂史上的奇人,理論、實踐皆有建樹。他創辦大同樂會的初衷是「研究中西音樂歸於大同」,在創建初期就成立了三個部——研究部、編譯部、製造部。他培養了大量音樂人才,主制了大量仿古樂器,改編了《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等古樂。鄭覲文還創編了《國民大樂》(或稱《東方大樂》)並將他仿製的180種樂器運用其中,這也是本書題為《國民大樂》的原因。

淘书偶记:《国民大乐——大同乐会郑觐文主制乐器评介》

根據本書後記中沈正國先生的回憶,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陳、沈二人就已相約整理大同樂會樂器文獻。此後幾年間,陳正生先生著手編寫本書「大同樂會樂器評介」部分的文稿,不料在接近完成時因電腦硬盤損壞,所有資料毀於一旦。陳先生並不氣餒,憑著熱忱和記憶,重新輸入文字,不但補全了原文,還增補了新的研究成果。其間,陳先生往來上海、江陰等地,通過鄭覲文的後人、傳人,以及有關部門,蒐集到很多珍貴的資料,得以彙編成本書,流傳後世,對鄭覲文及其大同樂會有了交代,對後人也有所啟迪,實在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