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季主動股票基金TOP20:最高收益26.9% 工銀瑞信佔前三甲

美股一月內多次熔斷,全球恐慌情緒蔓延,A股身處經濟全球化的風暴之中難以獨善其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究竟哪隻基金奪得季度榜首?

Wind統計顯示,截至3月31日,從A股公募基金業績來看,各類基金平均收益率漲跌不一,以另類投資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其中,主動股票型基金TOP20中,工銀瑞信基金包攬一季度前三名桂冠,由趙蓓管理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工銀瑞信養老產業分別以26.90%、25.42%的收益率奪得一二兩名,排名第三的是譚冬寒管理的工銀瑞信醫藥健康A23.91%。值得注意的是,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0.50%,並未能夠取得正收益。


2020年首季主動股票基金TOP20:最高收益26.9% 工銀瑞信佔前三甲


今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股市巨震下,A股市場先揚後抑,不少投資者收益坐了“過山車”。為前瞻性研判二季度走向、結構性機會以及海外股市的發展趨勢,工銀瑞信基金經理趙蓓、銀華中小盤基金經理李曉星、華泰柏瑞投資研究部副總監呂慧建、富國精準醫療基金經理於洋為您詳解。

工銀瑞信基金經理趙蓓表示,一季度我們依然延續我們自上而下分析行業不同領域景氣度的框架,看好創新藥及產業鏈、醫療器械、不在醫保的特色專科藥、製劑出口、醫療服務等領域,但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個新的變量,考慮到疫情的影響,我們更關注疫情受益相關標的,比如疫情相關的防護用品、診斷試劑、醫療設備、藥品等。“我們認為基於完善的行業分析框架,在行業遇到重大變化時及時作出分析和應對,是獲得超額收益的關鍵因素。”

李曉星表示,若市場出現非理性大跌,我們會堅持在優質公司估值合理或估值較低時“越跌越買”,在市場底部獲得更多的籌碼。

呂慧建認為,一季度出現了突發重大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較大的衝擊,對股市走勢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歐美國家未能在疫情初期採取有效措施,疫情擴散遠超預期,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我們需要謹慎評估疫情衝擊下投資標的景氣度能否延續。總的來說,行業景氣分化仍然在延續,如果疫情發展沒有出現極端情況,A股仍有可能走出結構性行情。

短期來看,A股面臨一個較為困難的局面,但A股長期投資價值顯著,結構性牛市的可能依然存在。近期,全球股市經歷了一輪大幅下跌,已經基本消化了疫情對經濟的巨大沖擊,有可能進入相對平穩階段,走出一個L形走勢。即使經濟在三四季度後進入持續衰退,股市下跌也應該是幾個月以後的事,短期再度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

於洋說,一季度市場波動較大,核心變量是疫情。一般來說,A股的大跌有幾種情況:首先是流動性的緊縮,目前來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第二是基本面受到外圍的衝擊,目前來看,一季度的市場波動主要反映了外圍衝擊的影響。雖然國內的疫情控制情況還不錯,但全球是一個共同體,外需會反過來對國內產生影響。

我們會根據市場進行動態調整,我的投資風格是尊重市場,選擇風險收益比合適的標的進行投資。當前我們根據市場對疫情的反應在倉位上做了適當擇時,減倉明顯受損標的。

展望二季度,趙蓓認為,中國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便有反覆預計也是局部小範圍可控的,所以人們的一些必須生活需求預計在二季度會逐步恢復,所以

看好疫情過後必須消費品的消費反彈,這裡面也包括醫療相關需求,跟疫情無關的藥品、診斷、手術器械、醫療服務等。另外,一季度需求受到負面影響,一季報業績普遍不好,股價也受到影響,如果二季度需求反彈,可能會對基本面產生正面影響。這裡會重點關注需求剛性,受疫情影響從一季度延後到了二季度的一些相關公司,而可選消費品的消費可能恢復需要更長一些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