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前段時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頻繁和老公發生矛盾,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看了武志紅的《為何愛會傷人》。

作者武志紅是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這本《為何愛會傷人》向我們解讀了為何我們總是會因為一些小事和愛人陷入矛盾。

《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一直以來,我覺得要經營好婚戀關係要做的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也一直在這麼踐行,但看了《為何愛會傷人》,我才知道在經營婚姻關係中我陷入了相互理解的誤區。

一、不幸福,是因為我們遇到了錯的人

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中,我們總是執著於找到一個正確得人,所以當婚戀關係出現問題時,我們就會想當然的認為我們只是遇到了一個錯誤的人而已,於是再去尋找下一個正確的人。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正確的呢?

不知帶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自己或者我們身邊大多數夫妻都是互補性格,上學時學霸和學渣的愛情故事,現在的男強女弱或者女強男弱的組合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作者的朋友是一個對什麼事都無所謂的人,不可避免的他和一個要求很多的女孩談起了戀愛。在戀愛的過程中,女孩總是提出很多合情合理的要求讓對方來滿足她。這樣相處了兩年後,兩人卻因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起了衝突,雖然說要商量解決。但兩人都各執己見,衝突越鬧越嚴重。

當我們愛上與我們不同的人時,剛開始我們會珍愛這種不同,被這種自己沒有的品質所吸引,但是時間久了,我們就會開始厭煩這種不同,並試圖去改變對方,於是就有了衝突,我們把原因歸咎於他(她)是一個錯誤的人。

心理學上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體系。在這套體系中,我們會認為,某些品質是好的,即“好我”,某些品質是壞的,即“壞我”。我們會執著於“好我”,並排斥“壞我”,不想讓它表現在自己身上。

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渴望圓滿,所以我們在排斥“壞我”的同時,我們潛意識裡也會渴望“壞我”,我們希望能吸納哪些不一樣的品質,所以我們總是會愛上與我們性格迥異的人。

但同時,我們對自己的邏輯很執著,雖然潛意識裡渴望但我們還是會排斥別的邏輯,所以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又很容易發生衝突。

《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上述作者的朋友與其女友就此次衝突進行了深入溝通,發現雖然男生總是說著“無所謂”,但是對於女孩作出的決定,內心其實是有著強烈的不情願,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不情願越攢越多,最終爆發成了衝突。兩人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

他們需要放下對自我體系的執著,去向對方學習。男生要學習尊重自己很重要的要求,女生要學習適當地說“無所謂”。

如何避免

當我們的婚戀關係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能只在別人身上找答案,認為對方是錯誤的人,我們需要向內探索,看到自己的內心,放下對自我體系的執著,去向對方學習,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婚戀關係維持在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

如果把這種現象比作一個功課,那我們只有學習接納這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並在一定程度上學到其品質,這個功課才算通過。

所以與自己不同的戀人,應該是我們的學習對象,而不是錯誤的人。

二、我對你這麼好,你也要用同樣的方式回報我

在婚戀關係中,我們總是因為相愛而習慣性的付出,想把最好的給對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付出往往隱藏著一個邏輯:“我對你這麼好,你應當給予我回報”。

曾經的我就有著這種問題,我是一個心思比較細膩的人,下雨天會問外出的老公有沒有帶傘,他加班回家晚了,我會把水果給他削好,在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裡去照顧他。但是他是一個比較粗心的人,很好會注意到這些細節,我一度認為他可能真的沒有那麼愛我。

《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在婚戀關係中,我們不但希望對方對我們好,還希望對方以特定的方式來愛我,如果對方不這麼做,我們就會認為對方不愛我,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投射性認同。

具有這種心理機制的人,在親密關係中只關注對方是否如自己所願,用自己渴望的方式對待我們,而忽略了對方也是作為一個真實的個體存在的,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這正是親人之間很難相互理解的關鍵原因。

我們看見的只是自己的世界,而並沒有看到對方真實存在。

如何避免:

同一件事請,因為座標體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認識。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體系,不能用自己的座標體系去衡量對方的行為,我們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

當我再次萌發老公可能不愛我的想法時,我試著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問題,回想他平時對待其他人的方式,才發現他不是不愛,只是愛的方式與我不同罷了,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他都會支持並尊重我作出的所有決定。

就像作者所言,真愛是要看到對方是真實存在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接受彼此不同的行為方式。

三、你真的理解你的另一半嗎

作者在做婚姻諮詢中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受助者總覺得自己沒辦法理解自己的另一半。

伴侶作為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總是想盡可能的去理解他,可是卻總是不得其法,是因為我們犯了常見的三個錯誤,很難讓配偶感覺被理解。

《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1. 揣測

我們作為最親密的伴侶,自以為我們是最瞭解另一半的人。有人說:“他一張嘴我就知道他想說什麼。”是的,隨著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久,我們對對方的一些習慣也越來越瞭解,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他們這些脾性背後的感受。

作者的一對受助者夫婦,就是這種情況。妻子因為聽說成功男人40歲離婚已是定律,所以每次吵架就會認為是丈夫在找茬想離婚,卻從來沒有去分析過兩人爭吵背後真正的原因。長此以往,問題得不到解決,兩人的關係就越來越緊張。

2.評價

在我們的座標體系中,其他人都是我們的分析對象,我們通常會通過評價他人來維持這個體系的平衡和穩定。這種站在自己的座標體系去評價對方的行為,雖然給予了自己安全感,但卻往往成為了傷害對方的武器。

作者的受助者張太太和丈夫就因為這種評價陷入了冷戰。之前張先生的公司準備提拔幾名中層經理,他也在列,可是當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分享給妻子時,妻子還沒聽完就打斷說:“得了吧,你人緣那麼差,也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能被提拔才怪了。”

張先生說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每次和妻子講述一件事情時,妻子就會打斷,並對他妄加評論,讓他很難受,久而久之,他便不想再與妻子說話。

3.出主意

前幾天,他向我訴說了在工作上遇到的一個難題,於是我就給他提供瞭解決方法,但是每個方法他都不滿意,最後甚至還不耐煩的發起了脾氣:“你明明就不瞭解情況,瞎出什麼主意。”

“明明就是你先向我提出問題的呀,我給你想辦法解決,你還不耐煩。”我感到非常委屈,這場聊天最終不歡而散。

《為何愛會傷人》|我們明明相愛,卻為何總是爭吵不斷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這種經歷吧,當伴侶一說到“問題”,我們就本著要與對方共患難得姿態急著去出主意、提建議,忙著為對方“解決問題”。但我們從自己的座標體系提出的“解決方案”,卻嚴重的妨礙了對伴侶的理解。

作者在書中通過心理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伴侶總是對我們的“解決方案”不領情,因為對方多數時候只是為了借“問題”宣洩情緒,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建議。

如何避免:

隨著和伴侶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久,我們自認為我們是最瞭解對方的人,總會習慣性的去揣測、評價對方的想法和行為,為對方遇到的難題出主意,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

作者說:“感受遠比所謂的事實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真正理解對方,我們就要通過溝通去交流、去理解對方在事件背後的感受,相信並接受對方的感受。


婚戀關係是需要用心經營的,有人說我明明已經很用心了,對伴侶體貼入微,但為什麼就經營不好自己的婚姻或者愛情呢?

有人總是感懷: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今時代在飛速發展,就連我們的婚戀關係也發展成了快餐式。

殊不知,是因為我們陷入了經營婚戀關係的誤區。時代在改變,但是我們愛的方式卻沒有改變。以前物質匱乏的時候,愛的內容是保證對方的物質需求。但現在,相比於無知需求,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則日益突出。

《為何愛會傷人》這本書通過作者做心理諮詢師期間接觸的案例,向我們解讀了經營婚戀關係的一些誤區,告訴我們要重視自己與伴侶的心理需求,建立一段安定穩固的婚戀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