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长系列漫谈 (02):家庭规则

家庭成长系列漫谈 (02):家庭规则

盛夏:鼹鼠,发展心理学教授;螃蟹:蟹,教师;山岚:游戏治疗师;紫萝:猫头鹰,发展心理学研究员

【四个做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朋友,关于养育的聊天记录】

02 家庭规则

盛夏:接着我们上一次谈的,制定好规则之后,孩子要去练习遵守每一个规则。这个期间,通常家长不要去做太多的及时干涉,比如说某个时候可能规则遵循的不是特别好,家长很容易立刻就跳出来,开始纠正起来。我们要允许孩子有一个慢慢学会自我管理的过程,太快干预就又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

蟹:但是怎么去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干预呢?比如上网课,我们设定了一个共同的规则,这段时间是孩子自己安排,但可能这堂课他上的不太好,老师会有负面反馈。像这种情况下,哪个时间点是家长应该干预的节点,就是属于你说的应该跳出来的?

盛夏:你可以在一天结束之后,和孩子一起稍微回顾一下做的好和不好的地方。每天晚上都来总结一下这一天发生了什么。问问孩子觉得下次可以怎么改进,要记得把这个权利放在孩子身上,做决定的权利和制定规则的权力要交到他手上。你的角色就是给一些建议,孩子要去管理自己,而不是你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蟹:但是有时候太着急了就会马上去干预,比如说孩子没交作业,班主任就会找你。或者家长老觉得有比自己更急的事情,然后自己的需求就会排在后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慢慢的就跳不出来了。

盛夏:对,我觉得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回到我们之前讲的,你怎么去看待自己的角色。如果你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跟你有关,好像都是你的问题,你的责任,这个时候你就特别需要注意了。

像你说的孩子没交作业或者迟到了,这很明确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现在学校和老师也会加入到责备父母的队伍里,把这个责任放到父母身上。这种情况下家长就特别需要去警醒自己的角色问题,

分清什么是父母该负的责任,什么是孩子要负的责任。所以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家长的角色是要帮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陷在催孩子管孩子的恶性循环里。

蟹: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既要跳出来,又不要过度干预。但如果迟到一次不干预,迟到两次也不干预,然后慢慢的他觉得这些事情不重要,你反正也不管我,我就继续迟到好了。这样的时候家长心里肯定也很着急,应该怎么办?

盛夏:对,其实不是说完全放弃不管他,你要监督的是:孩子破坏规则后要承担后果。孩子迟到的时候老师和学校会有措施,这是自然后果。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家庭内部还有什么后果。这个就是我们说家长把权力放给孩子,孩子自我管理的时候,是要主动去承担后果的。

自己定的规则,自己定的后果,自己承担。人都有趋利避害的这样一个的心理特点,他自己很自然会去避免不利的后果。所以很多孩子在这个趋利避害的过程当中才会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校和家庭的措施都没有用,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要跳出来干预了,你得去了解清楚他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要去修改你们家庭的一些规则,修改后果?

蟹:所以不是说定了规则就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执行情况做出调整。

盛夏:家庭规则就像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一个协议,当规则一直不能良好地执行,就需要重新去谈一遍协议,然后找到一个解决方法。这时候,你可以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是一旦有不好的后果的时候,马上就能自己改正?还是说他也需要大人来帮忙?父母的这个帮忙不是父母直接去决定怎么做,你要问孩子你需要我做什么?问孩子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觉得可以怎么解决。

所有这样的沟通和规则制定,孩子都是一个主体,你要把主动权交给他、把他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主动性是儿童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主动去处理很多事情,这是我们当父母或者我们带孩子的重要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