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又是一处令人绝望的上坡 远远的就看到前方不远处聚集着一大批人 马上30KM了 心想应该是30KM补给点 看了下时间比北马快了近20分钟 其实从25KM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迈不开腿的感觉 更准确的讲是不敢迈腿 因为身体除了累之外并无任何不适的地方 夏马的赛道上下坡之多与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还是要保存一些体力 更主要的还是前两次跑崩的经历无时无刻在敲打着自己 慢一点再慢一点 争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跑完一场马拉松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随着距离补给点越来越近 发现前面的430官兔正不停的向右侧靠拢 果然到达补给点官兔略微停下了脚步迅速拿了两个纸杯完成补给然后继续爬坡前行 速度之快让我仿佛纠结一个世纪 是直接跟着跑还是停下补给 不过很快欲望战胜了意志呵呵 因为我听到了志愿者再喊有热汤面 长跑的消耗实在太大 人在饥饿的时候真的很难抵挡美食的诱惑 哪怕只是一口素面 我从一位僧姑的手里接过一个纸杯 透过纸杯手指感受到汤面的温度 热的 闻着很香 迅速喝下 沿途补给虽然很多 但是基本都是凉的 当这碗热乎乎的面汤进到胃里的时候 甭提当时有多舒服了 迅速喝完又接过一杯 这杯有点烫 反正已经停下了 全当短暂休息一下 抬头看到补给点后面石头上刻着三个大字 进明寺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进明寺?来厦门前做了很多功课 或许是南普陀寺太有名的缘故 唯独这座寺庙竟然没有一丝印象 但是没关系 从今往后我会对此印象深刻 下面是百度百科知识点

厦门市进明寺,位于思明区黄厝溪头下4号,坐落在风光迤逦的滨海度假旅游区——环岛路旁,是厦门唯一临环岛路的佛教圣地,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尽得地缘优势。

该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原为外道先天教传教之所,后归佛教。第一任住持为杨张玉姑,民国九年(1920年),富商蒋以德捐资重修,惜不久遭回禄之灾,仅存“神灵感化”题匾一方及窗框数副。民国十二年,杨张玉姑圆寂,由其弟子萧木笔、苏东来继承。抗战时期,寺院经历炮火几近毁坏。第三任主持陈爱痛姑不辞艰辛努力护寺,古刹终迎来新的生机。1992年,爱痛姑邀请闽南佛学院普端法师出任进明寺监院。法师除旧革新、弘扬正法,一时善信云集,俨然重兴景象。

2001年3月20日,寺院重建工程启动,由山门、放生池、钟楼、鼓楼、主殿组成,主殿一层为地藏殿及念佛堂,二层为观音阁,三层为藏经阁,四、五层为大雄宝殿.仿唐风格,彰显疏朗大气、俊美平和之美。另建四层内院,配备有上客堂、僧寮、库房、斋堂等。建成后的进明寺,将以“古朴雄浑”独树一格,成为滨海风景观光带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进明寺作为厦门马拉松沿途一处补给点 已经延续十八年 是当真的铁杆儿志愿者 而补给的是很有名的面线糊 当然这个名字我也是后来看新闻才知道的 当时喝的时候以为是海带粉丝汤哈哈哈哈 当时并未多想 只觉得面汤让自己充满了电 浑身舒爽 穿着僧袍的僧姑依然不停的为沿途的选手递上面汤 看着已经渐行渐远的官兔 虽然很想再多喝几杯 一方面是脸皮薄������另一方面还是要尽量完成赛前目标的 于是继续爬坡前行 又艰难熬过了一个5km 这5KM眼睁睁看着430兔子越来越模糊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 心想赛前目标应该很难实现了 当时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失落感 一直坚持到35公里 或许是面线糊的能量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 身体状态竟然恢复了很多 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按理说后面应该会越跑越累才对的 现在想只能说是我佛赐予我力量 阿弥陀佛啦 后面的一段路程一直保持一个很舒服的配速跑着 直到完赛最终成绩441 虽然没跑进430 但还算按计划完成赛前目标的跑进了444 冲过终点的那一刻 经历了一场从有到无 又从无到有过程 我能感受到不自然扬起的嘴角以及内心一闪而过的喜悦之情 想必 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会懂吧……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吐槽时间

为什么没有跑进430 那跟锻炼刻苦不刻苦 跑量达标没达标 跑步肌发达不发达 鞋子回弹足不足是不是名牌都没什么关系

只怪厦门环岛的赛道太美丽 让我不停掏手机

只怪进明寺的面糊太香甜 让我喝了一碗又一碗

只怪补给站补给太丰盛 吃了香蕉柿子还揣了一兜橘子 最后还薅了一堆盐丸能量胶 全是前进的绊脚石

只怪赛道上的美女数不胜数 让我迈不开步子流哈喇子

赛道如此美丽 为何不多享受一分一秒呢 因为脸皮薄会晒伤啊

美女如此的多 为何不撩呢 因为脸皮薄怕被扇耳刮子啊

补给那么的多 为何不带个塑料袋儿呢 因为脸皮薄怕被摄影师拍当网红啊

厦门马拉松之进明寺


顿悟

跑马拉松 脸皮厚很重要������

在同一个城市 吹着你吹过的海风 这算不算相拥 踏着你踏过的赛道 这算不算重逢

期待下一次的重逢与相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