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撞墙”了,怎么办

运动员出现“撞墙”的时间是与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比赛当日配速和跑步节奏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通常,专业马拉松运动员和有一定训练基础的马拉松爱好者如果能够按平时的运动配速匀速跑,“撞墙”出现在30~35公里的概率相对较高。

一般情况下,竞技水平差的人,出现“撞墙”的时间早一些,反应也更强一些;相反,竞技水平高的人,出现“撞墙”的时间相对较晚,身体反应也较轻,而且度过“撞墙”的时间也短。

马拉松“撞墙”了,怎么办

出现“撞墙”怎么办?

首先,消除心理障碍。“撞墙”这个词已成为业余跑者的口头禅。当每个人跑不动的时候,就会雄赳赳气昂昂喊出“撞墙了”。其实“撞墙”是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在任何竞技类项目比赛中都会出现。例如:足球运动员70~85分钟抽筋现象;400米运动员300~350米动作僵硬、变形现象以及篮球运动员第四节命中率开始下降等现象都是因为运动员体能严重透支,造成身体处于或接近“撞墙”的表现。所以,一旦出现“撞墙”,我们要积极、乐观面对,而不是消极、浮躁地选择逃避比赛。

其次,宁肯慢不要停。马拉松是一个超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后程基本处于一个机械运动状态,一旦停下来,就很难再跑起来。所以,当运动员出现“撞墙”现象时,绝不能完全停止运动,要适当降低配速,始终保持运动状态,哪怕保持原地的小碎步慢跑都很重要。同时,出现“撞墙”时,要注意控制呼吸频率和增进呼吸深度,延缓呼气,这些都有助于快速消除“撞墙”现象或缩短它的持续时间。

最后,加强意志品质。在日常训练或比赛中出现“撞墙”前,运动员脑海里会有一个复杂的状态。例如:心情浮躁、消极,暗示自己上厕所,劝诫自己下次再跑,可怜自己何必这么苦,告诫自己健康最重要,安慰自己撞墙了可以停下来等。其实,这一连串的思想变化都是运动员准备逃脱比赛,放弃比赛的前奏。

马拉松“撞墙”了,怎么办

当你在30公里处遇到“撞墙”的时候,请你看看周围的队友或对手,换位去感受一下他们此刻的身体状态,如果你觉得他们是在享受,那你可以放弃。如果你觉得他们和你一样正承受着“撞墙”的折磨,那你有何理由选择放弃。

“撞墙”不是“极限”,它是正常的运动生理想象,“撞墙”出现后,运动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继续坚持运动,随着机能的调节及内脏器官机能的改善,氧供应增加,乳酸的清除加快,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惰性得到克服,“撞墙”出现的现象及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生理过程将出现新的平衡。

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次呼吸”。此时运动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技术动作感到轻快,不舒适感逐渐消失,这也是通常马拉松运动员跑到38公里后竞技状态逐渐回升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