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來搪塞孩子,如果錢真不夠可以這麼說

家長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來搪塞孩子,如果錢真不夠,可以這樣說

由於自己好久沒逛街,今天正好約上閨蜜帶上孩子一起逛街,我們走到一個賣玩具的地方的時候,閨蜜的孩子樂樂看到一個玩具就不走了,於是樂樂就開始纏著媽媽說:“媽媽我要這個玩具你給我買” 閨蜜低下頭看了看價格,發現這個玩具需要600多塊錢,閨蜜臉沉下來對孩子說,樂樂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樂樂聽到他媽媽的話,一下就不高興了,雖然樂樂沒有哭,但是一直低著頭一聲也不吭,閨蜜看到自己的兒子不高興,於是決定不逛街了,帶著一聲不吭的樂樂回家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以買不起為藉口,畢竟大家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有些價格低的東西,我們可以隨手就給孩子買了,但是遇到價格高的話,我們通常都會好好考慮一下,很多家長會直接告訴孩子,這個我們買不起,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這種說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傷害。

1. 對家長失去信心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所做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若孩子想要某一個東西,而父母沒有錢或者買不起為藉口,孩子的需求一次兩次沒有得到滿足,雖然不會釀成大禍,但是長期以往孩子會對父母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孩子覺得自己父母什麼都買不起,放棄向自己家長的求助。

家長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來搪塞孩子,如果錢真不夠可以這麼說

2. 讓孩子自卑

自卑並不是長大後才有的,很多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有自卑的影子,只是做父母的沒有清晰的發現他,如果說父母長時間說自己窮或者沒錢,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一個窮孩子,導致孩子自卑。

家長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來搪塞孩子,如果錢真不夠可以這麼說

3. 孩子壓抑自己正常的需求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個東西太貴,買不起,這樣時間一長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有一種我們家裡缺錢買不起東西,以後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也不會告訴父母,孩子在心裡中知道,告訴父母也會買不起,儘管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去買,會壓抑孩子的正常需求,孩子喜歡的東西而不敢用。

家長不要對孩子說”買不起”來搪塞孩子,如果錢真不夠可以這麼說

大家都知道孩子提出需求,家長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會養成孩子鋪張浪費的習慣,在家裡成為小霸王,如果不滿足孩子需求就會哭鬧不止打人等情況,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家長要有一個度,哪些需求該滿足孩子,哪些需求不該滿足孩子,如果真的沒錢或者錢不夠,爸媽可以這樣說,告訴孩子,爸媽正在給自己攢錢,而且可以讓孩子加入自己攢錢的行列來,這樣不僅可以和孩子互動,而且讓孩子對錢有所認識,讓孩子懂得所有的東西並不是一下就可以滿足的,需要積累和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