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夏朝是假的,認為蘭亭序是偽作,郭沫若這輩子,值了

郭沫若走了,留給我們的,全是大麻煩,因為他做的事情,在今天看來,也是驚世駭俗。

在郭沫若的心裡,挖掘帝王陵都是小事,他提出的命題,一直在動搖著我們的精神基礎,作為一個文人,做的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他這輩子,不管後人對他有什麼微詞,都是值了。

郭沫若這輩子幹了兩件大事,就是懷疑了兩件事,這兩件事是中國人們的靈魂基礎。他的大膽假設,讓許多人無法接受。

第一件事,否認夏朝的存在,他和胡適、顧頡剛研究許多文獻,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就根本就沒存在過,裡面的故事是周朝人杜撰的,《史記》是的夏朝故事是根據上古神話撰寫的,沒有任何根據。


懷疑夏朝是假的,認為蘭亭序是偽作,郭沫若這輩子,值了


夏朝的不存在假說,把華夏子孫來了當頭一棒,人們紛紛在遠古遺蹟中,尋找蛛絲馬跡,希望能夠找到我們祖先存在的證據,每一次上古考古發現,許多人都在翹首期盼,希望能夠找到夏朝存在的證據。

第二件事,對於書法愛好者更難以接受,我們捧為聖經一樣的《蘭亭序》,他認為是後人偽作,郭沫若通過出土了一些東晉的墓誌,得出了結論是,王羲之的生存年代,隸書的韻味沒有消除,並且沒有行書。所以在公元353年4月(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當年王羲之這件事作序,所作的《蘭亭序》,不應該是行書,而是一篇類似隸書的作品。


懷疑夏朝是假的,認為蘭亭序是偽作,郭沫若這輩子,值了


郭沫若得出這個結論發表的時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的結論,好像也有一些根據,他認為,晉朝人的性格,不像唐代那麼多愁善感,蘭亭序的文章,抒發的感情很可疑,文章前半部描寫歡快之情,寫得很流暢,後半部突然悲痛起來。這就不是晉朝人的文章風格,在說一次文人集會,王羲之和謝安作為長輩,還有王羲之的幾個兒子在內,本來就是為了飲酒作樂,沒等飲酒就開始傷感悲痛,好像有些不合時宜。

郭沫若的言論,引起了很大反響,形成了正方和反方兩大陣營,具體孰是孰非,我覺得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郭沫若這個讓人覺得可愛,雖然他的年紀,比我們大的多,可是他的思維,一點也不僵化,不管什麼樣的命題,他都敢提出來,我覺得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他的擔當精神。


懷疑夏朝是假的,認為蘭亭序是偽作,郭沫若這輩子,值了


我們的生活,有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許多事情,我們不敢逾越雷池一步,都說前人比較守舊,可是前人也有不少先驅,甚至他們提出一些問題,作為後來的年輕人,不去求索,而是無端的痛罵。

許多人都拿郭沫若的私生活說事,把他的人品說的一無是處,所以他提出的一些問題,就不再理會,我個人覺得,一碼是一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


懷疑夏朝是假的,認為蘭亭序是偽作,郭沫若這輩子,值了


魯迅先生的文章,我是最喜歡的,不過他罵郭沫若的語言,有些粗俗,不敢苟同。不過郭沫若的書法,我實在是看不出好在那裡,當年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康生覺得,他就是用腳寫字,也比郭沫若寫的好。因為這篇文章,我偷偷的笑了好幾天,覺得這些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