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小問題,大學問

“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這個孩子的經歷,引起了我對學習方法的思考,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習效果大大提升。

“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小問題,大學問

原來小時候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大有學問

那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呢?各種相關學習方法文章和書籍讀了不少,例如,使用碎片時間,分段記憶法,21天養成一個習慣,等等各種說辭,讀起來感覺十分有道理,但真正用到時發現根本不適用自己,所以對學習方法或者說教育方法總結了兩點。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正所謂龍從雲,虎從風,要深度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來提煉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可以盲目隨從,若盲目隨從到頭來發現會弄巧成拙,試想一下,古時候的:“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現在網紅版的“苦學劉德華”“模仿張國榮”,無一例外最後都是鬧了個大笑話。

找好老師是關鍵

自古至今,老師傳承了幾個世紀的角色“三人行必有我師”,“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說的都是老師,老師又被稱為社會的園丁,可見老師的重要性,但現在需要教育的學生太多了,活到老,學到了,每個人無時無刻都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教導。

“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小問題,大學問

想找到一位好的老師並不容易,但卻有兩位一輩子的導師在身邊,那就是父母,父母的教育理念很重要。

分享兩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鄭曉博”老師。學會計或者備考會計註冊會計的人一般都認識。

曉博老師小時候,有一次,他爸爸考他一道智力題:“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可能曉博老師當時還沒那麼聰明,怎麼想也想不明白,曉波老師的爸爸找來了一個蘋果,親自演示瞭如何切成八塊,曉博老師瞬間就明白了。故事說明了什麼?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比成人差,但形象思維能力強,所以要化抽象為形象。成人也不盡相同,可能那便是決定智商因素之一吧。也是曉博老師小時候的事情,因為太小還沒上所以不認識字,中午去媽媽辦公室吃飯,曉博老師的媽媽趁著午休時間給他講一些歷史、傳說故事。曉博老師的媽媽講完一個故事之後,一定要讓小小曉博老師複述一遍。這樣曉博老師的記憶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一味消極的輸入知識,不如同時也去積極的輸出知識。


“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小問題,大學問

可見人生最好的導師便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找到好的學想法,需要父母老師的引導。

正文會計理念

英語有句諺語(據說是莎士比亞或富蘭克林說的):“Tell me and Iforge;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翻譯過來是,你告訴我,我轉眼就忘,你教給我,我姑且能記住,你讓我親身經歷,我才能真正學到本事。對前邊這句話感觸頗深,當然是誰說的作者不太清楚,但我知道“鄭曉博”老師說過。


“一個蘋果,只能切三刀,怎麼把它切成8塊?”小問題,大學問

所以再好的學習方法,不如親身經歷,所有的經歷都是寶貴的經驗,好的方法是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心動不如行動,如果你對會計感興趣,關注我,一起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