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随着期盼已久的末日之战“2000响”在太阳系引爆,《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在B站的播放量也顺势突破2000万,评分依然稳居国创评分首位


恢弘如末日之战,精细如章北海2010式手枪,本季道具设计让我们看剧时一边热血上冲,一边闻着经费燃烧的气味,感叹: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这一次,特派员捕捉的到《我三体》场景设计师本图斯。和他聊了聊气势和细节都爆炸的《章北海传》道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Part 1

本图斯快问快答


首先我们通过10个小问题快速了解一下他吧~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右一是本图斯,中间是神游~


Q1:你的主要职业是?

《我的三体》场景设计师


Q2:这次在《章北海传》中你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我主要负责《章北海传》中部分场景和载具的设计。


Q:3做《章北海传》的场景设计师是什么感觉?

公司三体宇宙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自由,还提供了很多内部资料供我们参考~但是也非常有挑战性。


Q4:给自己这一季的表现打几分?

7.5分吧。


Q5:请用三个词形容一下自己

内向 真诚 专注


Q6:请用一句话证明你是三体迷

不,你妈妈说了,不要吃那么多肉肉,不好消化的,吃鱼鱼好吗?

(特派员:一定是真爱了没错)


Q7:在你眼中,《三体》是部什么样的作品?

博古通今,史无前例


Q8:《三体》中你最喜欢的角色是?

维德


Q9:《三体》中你最想把什么内容还原成动画?

三体第二舰队金牛座覆灭记

(特派员:安排上吧!)


Q10:除了工作,平时最喜欢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爬山 打游戏 刷微博


Part 2

舰船设计:最满意自然选择号


在《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中,大型战舰一共做了三种。

螳螂号、侦察机、运输机和工程艇各做了一种。同事还做了巨型空间站、交通艇和几种民用货船。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螳螂号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中的舰船


其中觉得最难的舰船设计应该是蓝色空间号。因为是第一次做30-60万吨级的大型太空战舰,而且按照剧本又有非常多的中近景镜头,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制作周期拉的很长。除了把船只拆成几个部分分别设计,后面模型的建模也花了我们模型老师大量的业余时间。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蓝色空间号设计图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蓝色空间号细部设计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蓝色空间号细部设计


最满意的舰船设计是自然选择号。因为它是最后设计的,经验要多一些,大体块构成、体块和细节的体积差异、细节把控上都比前两艘船要好一些,看起来要稍微顺眼一些。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自然选择号设计图


自然选择号在大的外形上延续了第二部《罗辑传》的设计,这部分不算是完全原创。后续的设计工作就是纯粹的原创了,大多是从功能性考量来做的。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罗辑传》中的舰船


比如,原作说过战舰配置了电磁轨道炮、激光炮、粒子炮和星际鱼雷,我们判断主要的进攻武器应该是电磁轨道炮、粒子炮和星际鱼雷,激光炮应该是更偏重防御的武器,所以在武器配置上,双联轨道炮配置了两组,射界分别覆盖战舰的前后半球,粒子炮配置了一组,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和增大射界射角,将其配置在舰腹突出的平台上。


激光炮则在外部结构大环上下共配置了12组,可以有效完成天球各个方向的中近程防御。导弹采用了储运射一体化的储箱设计,安置在前主舰体两侧。原著中还有对辐射驱动发动机的描写,我们认为辐射发动机的发射部分可能更类似于一个大型的透镜组,由多面驱动透镜组合而成,据此参考了大型拼接望远镜的结构,最开始还打算做透镜组的旋转/调焦运动,后来因为复杂度太高放弃了。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自然选择号停泊


实际上考虑到系列的延续性,设计上做出的选择是将第二季的飞船高清重置化。所以在大的外轮廓和体块构成上,和第二季爆炸的旗舰是非常相似的。不过因为高清重置的关系,对舰船的功能分区要进行额外详细的设定。比如,自然选择号后面的大球实际上是一个球形蜂巢机库,一开始还打算做成每个蜂巢都可以向外弹射,一个波次可以发射所有战斗机的设计。后来考虑到周围设施的阻挡和防护效果的问题,改成了上下各四个弹射/回收通道。以此类功能考量为基础,分区域对自然选择进行了细化设计,实际上中间的改动不大,模型倒是因为外包原因做了比较久。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自然选择号前进四


空天飞机是参考了乘波体结构。现在想起来乘波体可能不是最好的空天飞机构型。当时我去问了搞飞机设计的同学,同学表示“额……你随便吧~”但考虑到乘波体确实比较好看,还是保留了这一构型。除了构型,还要考虑发动机类型和布局、有效载荷和总质量之比、燃料舱和内部舱室的大小和布置。当然符合原著、演出效果好和符合工业审美也很重要。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乘波构型是一种适宜高超音速飞行的外形,飞行时其前缘平面与激波的上表面重合,就象骑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压力产生升力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高边疆号空天飞机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空天飞机设定图


考虑到去设施化的复杂度,以及我们MC/Q版/乐高风格的表现力限制,实际上我们没有采用去设施化的设计。去设施化其实是一种很难设计的高级形式,设计出去设施化场景/设施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它的动态功能化。你一面空荡荡的墙壁开个洞就钻出一个椅子/操控台,很容易做的很low。需要考虑这面墙壁下该布置哪些设施,设施又如何折叠才不会冲突,如何打开才美观又可信,设施之间的盖板/可动部件是否会产生干涉,管线和照明又如何布置……对于我们只有2-3位前期设计师的体量,可能过于影响制作效率,只能遗憾的放弃了,希望在下一季能弥补一些遗憾吧,也十分希望能看到艺画他们是如何考量和设计这部分的。(特派员也十分期待呢!)


Part 3

交通工具设计:保留MC神韵,注重美感


实际上在《章北海传》中我们做了两座太空电梯(不知道细心的观众有没有看出来)。


第一座是近未来的版本,也就是黄河站作为顶部配重的亚洲站。


我们将亚洲站分为了1、悬索轨道系统 2、加速和维护环 3、顶部配重的黄河站三个部分进行设计。


在设计亚洲站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意识到纯MC风格的局限性,用我们能用到的最多的体素块数(受制于maya能承受的面数、制作效率)搭建数千米级的场景,在中近景来看也比较粗糙,体素块有1-2人高且看不出功能。


于是不得不开始添加一些常规形态的细节,比如衍架和天线等。这也是为什么后面我们保留了MC的神韵,但是逐渐抛弃了MC的一些固有形态的原因。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亚洲站悬索轨道系统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加速和维护环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黄河站


第二座美洲电梯属于150年后的设计,我们认为除了一些核心构件,它的大部分已经进行了迭代和扩建。比如太空中就有专门的客运站和货运港两个独立的分区,海面上还布置了专门的集装箱转运港,海面下的第二新纽约市(对没错这是个《EVA》的梗)设计了巨大的电梯基座兼客运终点。

这一时期的太空电梯除了周边枢纽设施的扩大,也摆脱了早期空间站以衍架结构和拼接舱段作为主要构成形式的风格,真正拥有了独立建造的大型一体化建筑。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太空电梯客运站内第二新纽约市报站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美洲电梯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太空电梯海面站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太空电梯轨道货运站设定图


闵凯老师负责的地下城电梯基座和悬索轨道,看起来很有美感也很真实。说实话我负责的太空电梯地面站和空间站部分还有很多的改进空间。要说黑科技的话原作的纳米丝就蛮黑科技的。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美洲电梯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地下城电梯规划


太空电梯没有采用满环覆盖方式是因为工程量过于巨大,根本不是近未来人类可以采用的工程方式。大部分太空电梯设计,包括nasa的研究报告,都没有使用满环覆盖的方式。满环覆盖也涉及到整个环连接、受力和地理政治等问题,如果是500年以后的太空电梯,我想是可能采用满环覆盖的方式的。


地下城的飞行器没有按照原著中类似伞的共轴反桨设计,而是设计成“竹蜻蜓”,主要是从美学角度考虑。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地下城希恩斯接过飞行器


Q:您心目中最理想的进入太空方式是什么?


现代航天满足人类生理弱点和需求的方式成本太高,不如从人身上来想办法吧。比如把思维数据化,直接打包发射到目的地的设备上,完成工作再回传同步。


Part 4

枪械设计:细节爆炸的2010式手枪


《章北海传》中一共设计了五种枪械,有两个是上一季留下的mc风格的glock17和m4,新做的有章北海的2010式(带扩展套件)、未来舰队使用的泰瑟电击枪、标准版充电激光枪。最花精力的当然是章北海前辈的2010式了(笑)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章北海使用2010式手枪


2010式参考的枪支型号是格洛克17。格洛克17是非常经典且易于生产的军警用枪,朴实无华但性能可靠,停止作用也不错。而且实际上我国某些军警单位也采购了格洛克并用于反恐任务,实际评价超过了92式。我个人私心觉得我国下一代自研手枪参考格洛克17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Glock17


组合参考依然从功能性角度来考虑:首先枪管使用了重枪管来提高弹道性能;部分部件喷涂了金属氧化涂层来减少冷焊发生;其次给弹匣安装了快拔套以方便穿戴厚重的宇航手套时操作;扳机护圈同时也采用了加大的型号;为了能够在五公里上完成狙击,肯定需要一只可以计算偏差的电子瞄准镜和减轻后座方便抵肩射击的枪托;为了安装瞄准镜,则需要给枪支加装镜桥……(老航天:真是用心良苦啊)


这一套改造下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章北海专用2010式样了。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原著里弹头后面还是有一体成型的发射药的,只是没有弹壳。采用有壳弹,主要是因为无壳弹枪支本身现世的较少,结构也很复杂,看起来很怪,不是很符合一般性的审美。为了更好的表演效果,还是使用了有壳弹。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陨石子弹加工流程示意图


套筒后座和抛壳动作能让观众更好地对枪支的工作有直观的印象。以及装在枪口的并不是一个消音器,而是一个枪口制退器,用于减少后座。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Part 5

末日之战:花一年时间做出的10分钟


这部分是我们执行导演兼分镜师兼动画组长空青负责的。


空青:“做了一年,改了无数稿,难点在于国内基本没有相关宇宙题材动画制作经验,都是泪。”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手稿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手稿


确实是非常辛苦又消耗脑力的过程。因为没有经验,在制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分镜和实际设计的场景道具不能很好的对应,于是我们又从头捋了一遍,一步步修改分镜和模型,使之能互相配合。等一切好不容易弄得差不多了,后期老师过来一看,发现资源还是不完全合规,材质不对劲,场景版本修改过多,还得把场景再重新整合一遍。顺带每艘船也要弄四种模型,高模普通一艘,高模可破碎一艘,低模普通一艘,低模可破碎一艘。我记得好几个下午,每个人脸上都是崩溃的表情。(PS.善良的后期老师最后自己增补和修正了部分资源)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场景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场景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场景


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末日之战场景


Part 6

打破MC画风局限


一开始尝试添加非体素设计的原因是巨型建筑和场景体素已经无法完成镜头需要表达的精细度。所以实际上如果采用了非MC设计,一定是因为MC在表达上已经效率过低或者效果太粗糙了。比如说设计中我们想突出光滑的曲面,工业加工的精巧,我们再用十几个个正方形构成的锯齿来表达这个特征,就不是很合适。但是我们依然会保留MC的可爱感和朴拙感,并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调整部件粗细,外形的圆滑度,长宽比,细节和大轮廓的大小差异,以免整体上过于背离MC风格。


在接下来的制作中,该方的地方还是会方,圆的地方会更细致。


最后,对三体社区的粉丝说一句话吧

作为航天和军事非专业的爱好者,时间精力有限,同时真实性和艺术美感有时也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所以在设计上难免会有纰漏和遗憾,欢迎大家指出问题,也希望大家包涵和继续支持。




你最喜欢《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中哪个场景和设备?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