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读懂了《三体》?——《三体》阅读前准备指南

1.学渣的克星

(写在正文前的提示,以下建议仅限于物理知识不佳的学渣,大神情自动忽略)

2020年已经接连阅读了两本非常烧脑并有趣的书,一本是汪洁《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一本是科幻大神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为什么要把两本书一前一后拿来一起说,因为如果你像我一样,本身就是个理科学渣,物理知识极度匮乏话,你基本是读不懂《三体》的,不仅读不懂可能还会带来如学生时代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的悲痛与烦躁。从而开始排斥、放弃并且错过这部科幻神作。

回想我在《三体》刚刚开始火起来,也就是大约2015年前后,我第一次看《三体》时候,正常的剧情部分还好,但是一到进入三体游戏中的世界,抽象的三体世界观与混乱的人物关系就会让我持续的问号脸。。。,心想”这到底说的是个啥“?,就差要问自己那三个人生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总之那不是一段愉快的阅读体验,后来很快就放弃,并对这本小说存在了很久的偏见。

2.学渣的晋级

让我能够鼓足勇气,重新拿起这本小说的前提是其实有两个。一是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第三季中开篇就选了一个难啃的课题,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我第一次用听的形式基本也没听懂,直到最近开始复习课程,一点点用笔记的形式才把这十几节课程啃下来个七七八八,万维钢作为专业搞物理的,已经尽可能的将相对论讲的简单通俗且有趣生动,虽然谈不上入门,但是的确燃起我对相对论,甚至整个现代物理的兴趣。

接下来汪洁《时间的形状》成功接棒,作为一个科普作家,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更完整系统的学习到整个近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突破和科学范式的变革。从伽利略的相对论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方程,最终由爱因斯坦通过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完成了宏观物理大厦,甚至是整个宇宙观的核心框架。

这本书的最后还提到了一些由玻尔的哥本哈根学派推动的量子理论从微观层面上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由于和主题无关因此篇幅不大,但是以微知著,也是受益良多。特别是其中关于时空(时间+空间)的维度介绍,一下子把我从三维拉到了十一维的高度,要不是有整个基础打底,在看到三体世界科学执政官在创造质子二维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几次失败以及最后成功后进行多维折叠的那段,我的大脑估计肯定会短路宕机的。

为了真的体验《三体》的宇宙观和细节的逻辑,强烈建议提前做一些功课,至少在维基百科上预习几个基本概念,我的建议有如下,相信我,这会对你阅读流畅阅读《三体》非常有帮助。

  • 电磁波的概念;
  • 光速的概念:
  • 光的波粒二象性;
  • 时空的概念;
  • 闵可夫斯基的四维坐标;
  • 时空和宇宙的多维理论;
  • 微观粒子中的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 粒子加速器的撞击原理;
  • 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


3.学渣的选择

可能在你看到这么多生僻的概念后,会对我翻个白眼,说”这么麻烦,给我一个干嘛非要看的理由“。其实我也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和时间去为一本小说费这么大的劲,现代社会让我们都习惯于关注自己,所有的行为和决策都是基于个人的利弊得失,并且精英盘算。我们努力的自己把生活活得很渺小和平庸,我们的眼界和思维见识变得工具化和尺度日趋狭窄。好在人类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极大的拓展了探索的边际。好在有这么多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通过百年的数据积累和科学论证,为人类搭建了通往统一理论的梯子。也好在有这么多优秀的科幻作家,能让我们在极其有限的个体生命里能够体验属于未来的图景。

但是如果你能在力所能及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体》必不枉你的时间的付出,甚至会改变你对时间这一维度的认知。

《三体》本身的是一部非常硬科幻小说,大刘曾公开场合说过,在创作过程中有模仿科幻大师克拉克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影子,这部于1968年完成的小说我也读过,库布里克同步改编的电影我也看过。我觉得大刘还是有谦虚和向大师致敬的成分,这两部作品的风格完全不同。在那个年代太空漫游就就好像毕加索的画,充满想象力和视觉冲击。而《三体》更像达芬奇的画,严谨而神秘。

推荐你赶快去体验《三体》的宇宙世界。我也会在接下来一起和大家共同分享阅读的收获。

你真的读懂了《三体》?——《三体》阅读前准备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