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輿情】億通科技"蛇吞象"併購疑雲:疑點重重 標的財務存疑

【每日輿情概覽】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發酵,神州優車遭問詢!

☆違規剛兌33億、資金挪用127億元 安信信託公告收到監管處罰

☆宏達新材重組業績黯然無光,淨利虧損8799萬元同比下降890.46%

☆青島雙星:預計一季度淨利虧損5000萬元至6500萬元

☆豫金剛石業績變臉:去年預虧逾50億 "鑽石"積壓大額貶值

☆收購不足2年 長江健康宣佈對華信製藥失去控制權

☆受大股東資金鍊斷裂拖累 騰邦國際內憂外患業績鉅虧

☆億通科技"蛇吞象"併購疑雲:併購疑點重重 標的財務存疑

☆有著“網遊第一股”名頭 上市10年後“顆粒無收” 利益輸送 套取資金?

【問詢處罰】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發酵,神州優車遭問詢!

  隨著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暴雷,其大股東陸正耀旗下的神州系公司也被推到風口浪尖,新三板標杆公司神州優車更是一天市值便蒸發75億元。

  隨後,神州優車遭遇股轉公司問詢,其中北京寶沃股權轉讓事宜被深度問詢,股轉公司接連拋出十個問題,矛頭指向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股轉公司還關注到瑞幸事件發酵對神州優車的影響,詢問事件是否會導致實際控制人涉訴及股權凍結,是否存在導致實際控制人變更的風險。

  隨著瑞幸咖啡造假風波不斷髮酵,神州系公司風雨飄搖:4月3日,新三板掛牌的神州優車和港股上市的神州租車股價相繼“閃崩”,兩家公司市值蒸發合計超過百億元。而神州優車在去年上半年轟轟烈烈收購的北京寶沃,被認為與神州租車、瑞幸咖啡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股轉公司的問詢函中,針對北京寶沃股權轉讓事宜總共有十個問題,是此次問詢的重頭戲。股轉公司指出,北汽福田轉讓北京寶沃67%的產權交易中,公司為促成長盛興業的收購,於2018年12月為北京寶沃向北汽福田的借款提供了24億元擔保。2019年1月,長盛興業以39.7253億元收購北京寶沃67%的股權,2019年3月公司以41.0911億元收購長盛興業持有的北京寶沃67%的股權。

  就此,股轉公司要求神州優車說明:收購北京寶沃的價格與長盛興業前次收購相同的價格存在差異的依據,並說明短期內資產增值的具體原因;公司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長盛興業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公司與長盛興業就北京寶沃股權轉讓存在一攬子計劃,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另一方面,股轉公司還對神州優車對北京寶沃借款提供擔保一事提出了6個問題,包括為北汽福田向北京寶沃的股東借款提供擔保的原因,是否收取擔保費用;北京寶沃2018年、2019年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對少數股東借款進行以資抵債的主要原因和合理性;北京寶沃用約40億固定資產衝抵其應付北汽福田約40億元債務後,公司就剩餘本息承擔擔保責任的具體情況,等等。

  4月1日,神州優車發佈公告稱,為了優化債務結構,公司控股子公司寶沃汽車擬就應付款項進行債務重組:寶沃汽車擬用40億元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衝抵其應付北汽福田的約40億元債務。

  此外,根據媒體報道,北京寶沃、神州優車和王百因將在未來12個月內向北汽福田支付59.5億元,股轉公司要求神州優車說明其及北京寶沃是否涉及上述債務,如涉及,說明債務產生的具體原因,公司可能承擔的債務數額、北京寶沃可能承擔的債務數額。

違規剛兌33億、資金挪用127億元 安信信託公告收到監管處罰

  清明小假期尚未結束,4月6日,安信信託公告稱收到上海銀保監局《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及《行政處罰決定書》。

  公告稱,上海銀保監局經調查認定安信信託在信託業務中存在如下違規行為: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違規將信託財產挪用於非信託目的的用途;推介部分信託計劃未充分揭示風險;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未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

  數日前的4月3日,銀保監會已經公佈了有關對於安信信託因存在重大違規事項被處罰共計1400萬元的信息,並對前總裁楊曉波處以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處罰。

  具體違規事項來看,據披露, 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安信信託通過簽訂遠期轉讓協議、出具流動性支持函等方式,違規承諾8筆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金額共計33.3億元。截至2019年7月末,上述協議或支持函均已到期,已造成嚴重的兌付風險。

  挪用信託財產方面,2016年至2019年,安信信託違規將3筆信託財產用於股東、8筆信託財產用於兌付其他信託項目、2筆信託財產用於置換固有貸款、4筆信託財產用於其他非信託目的用途,金額共計126.56億元。截至2020年1月,上述項目基本已逾期或欠息。

  違規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方面,2016年至2019年,安信信託將部分信託資金運用於非標準化債權時,存在期限錯配、以後續募集資金兌付前期受益權份額,違規開展了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業務。

【業績債務】

宏達新材重組業績黯然無光,淨利虧損8799萬元同比下降890.46%

  4月7日晚,宏達新材發佈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2.2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99.69萬元,同比下降890.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628.90萬元,同比增長189.97%。

  資料顯示,宏達新材是2008年初在深交所上市,主營高溫硅橡膠材料,產品主要應用於主要應用於各種按鍵、電線電纜、電力、電氣、家用電器的密封件等行業。上市之後,宏達新材的業績一直很一般,“扣非淨利潤”也一度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重組完成後的宏達新材交出的第一份“成績單”,顯然是“不及格”的。11.05億元的營業收入,導致虧損8799.69萬元,宏達新材的主營業務究竟怎麼了?

  對於業績大幅下滑,宏達新材的解釋是“公司內部資產重組向江蘇明珠硅橡膠材料有限公司增資經評估後部分資產增值導致繳納增值部分企業所得稅917萬元;硅橡膠業務受市場行情影響,整體銷售業務有較大回落,受外部大環境和競爭環境的影響,公司產品的銷售價格及材料的採購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結合市場硅橡膠價格的下跌,導致明珠硅橡膠業務大幅下降;同時根據揚中當地政府文件要求,公司揚中工廠正在進行異地整體搬遷,其中硅橡膠生膠車間已於2018年9月1日停止生產,綜上原因導致2019年度當期虧損2013萬元。”

  另一原因是,宏達新材在2019年“以公開拍賣方式轉讓江蘇明珠100%股權事宜,由於江蘇明珠經審計後的淨資產為32716.16萬元,而標的股權最終成交價為26237.36萬元,導致虧損6478.80萬元。”

  對於2020年的經營計劃,宏達新材“預計2020年度實現銷售收入11.18億元,利潤總額0.57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潤0.33億元”,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有機硅產品毛利率較2019年可能下滑2.12個百分點。”

青島雙星:預計一季度淨利虧損5000萬元至6500萬元

  4月6日,青島雙星晚間發佈業績快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41.24億元,同比增長10.1%。淨利虧損2.72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751萬元。2019年,公司對新舊動能轉換資產特別是老的產成品庫存進行了一次性減值和折價處理。公司預計2020年一季度淨利虧損5000萬元至6500萬元,主要系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下游企業復工延緩,國內外物流不暢,國內銷售訂單和出口訂單延後或減少。

豫金剛石業績變臉:去年預虧逾50億 "鑽石"積壓大額貶值

  

突爆驚天巨雷。公司在4月3日晚間發佈2019年度業績預告及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宣佈自己2019年的淨利潤將虧損數十億元。此前,公司一直宣稱2019年預計盈利數千萬元。豫金剛石(2.930, -0.03, -1.01%)稱,其業績變臉源於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等方面。其中,鑽石等存貨的減值損失高達10億元。

  具體來看,豫金剛石此番將2019年度業績預告發布的業績區間修正為:預計虧損45億元至虧損55億元;將2019年業績快報發佈的業績修正為:虧損51.51億元。截至4月3日收盤,豫金剛石股價報收於2.93元/股,總股本為12.1億股,總市值為35.45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的淨資產為69.88億元。

  豫金剛石的業績變臉著實有些突然。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6819.48萬元,同比下降64.24%。今年1月18日,公司發佈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去年實現淨利潤6743.8萬元~9634萬元,同比下降0~30%。公司稱,業績變化源於其人造金剛石單晶毛利同比有所下降,飾品業務收入同比減少,理財投資收益和收到的政府補助同比減少所致。

  2月29日,豫金剛石在2019年業績快報中稱,其去年實現淨利潤8040.34萬元,同比下降16.54%。

  然而,僅一個月左右時間,豫金剛石便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場驚嚇。

  對於業績變臉的原因,豫金剛石稱,公司基於謹慎性原則,增加預計負債確認和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應收款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其中,公司根據相關訴訟事項的證據及估算賠償金額確認預計負債約21.76億元;計提壞賬準備並確認減值損失10.3億元;對可能存在減值損失的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補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8億元。

此外,豫金剛石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約10億元。【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企業危機】

收購不足2年 長江健康宣佈對華信製藥失去控制權

  

  在被申請仲裁“追債”後,4月6日晚長江健康又宣佈事實上已對華信製藥失去控制,華信製藥正是長江健康2019年度業績虧損中大幅計提商譽減值的主體。

  華信製藥是被長江健康列入核心競爭力因素的公司。但如今在長江健康看來,隨著阿膠市場在2019年的變化,華信製藥也從當初的“小甜甜”變成“牛夫人”,在尚未履行完整的評估程序情況下便已表示,華信製藥2019年全年經營收益預計與預期相差較大,且回暖尚需時間。

  長江健康表示,公司層面雖多次和阻擾人員積極協商溝通,甚至菏澤市高新區領導也多次出面協調,但均無效果。目前,長江健康公司派駐人員已對華信製藥部分財務憑證、財務資料進行現場監管,但由於公司無法掌握華信製藥的全部財務情況、資產狀況及面臨的經營風險等信息,無法對華信製藥正常開展年報審計工作,公司已在事實上對華信製藥失去控制。

  長江健康原為電梯系統部件製造商,主要從事電梯導軌系統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2016年,公司加快實施轉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戰略,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成功收購了長江醫藥投資及及其持有的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等三家醫藥企業100%股權,開始進行轉型升級。

  而本次事件的主體華信製藥是長江健康在2018年通過收購取得的控股子公司。2018年7月,長江健康發佈公告稱,為了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深耕大健康領域,公司全資子公司長江醫藥投資從經營和資源配置等角度出發,完善產業佈局,豐富產品線,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馬俊華、劉瑞環、王萍、上海和儒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合計持有的華信製藥60%股權,收購價為9.3億元。

  華信製藥對長江健康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此前,長江健康還在核心競爭力分析中,將華信製藥放在僅次於海靈藥業的位置。長江健康稱,華信製藥全資子公司烏恰縣恆燃隔離場有限公司及烏恰縣華信宏偉食品有限公司進口吉爾吉斯斯坦活驢,具備上游產業鏈的資源優勢,依託新疆全資子公司,華信打造了活驢檢驗檢疫、活驢進口屠宰、冷鏈運輸、阿膠生產及銷售的產業鏈。恆燃隔離場所具備的活驢進口環節涉及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以及華信宏偉食品擁有的《畜禽定點屠宰證》等資質,雖非壁壘,但辦理仍具有較大難度,是華信製藥的重要競爭優勢。【來源:證券時報】

受大股東資金鍊斷裂拖累 騰邦國際內憂外患業績鉅虧

  騰邦國際上市以來遭遇首虧,其背後的原因除了與行業景氣度不佳有關外,更與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且大股東資金鍊出現斷裂有關。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若大股東不能很好地解決自身債務問題,則負面影響導致上市公司股價可能會長期表現不振。

  4月3日,騰邦國際收到交易所下發的《關於對公司採取責令公開說明措施的決定》,要求公司在15個工作日內,如實反映持續經營能力、投資和資產計提減值、訴訟和仲裁等事項的情況。

  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以來,騰邦國際一直在積極謀求擴展,持續的併購讓公司業務範圍由機票代售跨界到小貸行業,淨資產規模也由2011年一季度末的9.39億元最高提升至2018年三季度末的29.44億元。然而,因大股東騰邦集團和實控人的過度舉債爆雷及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等原因,使得上市公司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資金面變得緊張,不僅業績出現了持續下滑,且股價也持續下跌至目前的3.4元左右。

  騰邦國際業績虧損是早有端倪的。在今年2月中旬發佈的交易所問詢函回覆公告中,公司對旅遊業務虧損的解釋理由是,“受宏觀經濟下行、居民消費水平下降等因素的影響,居民出境游出現下降趨勢,再加上騰邦旅遊資金緊張、流動性受限等原因。”而對擬計提的減值準備解釋是,“公司於2018年6月對喜遊國旅達到控制並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形成商譽4.35億元。2019年其旅遊業務出現下滑,預計其2019年實現的業績與承諾目標差距較大……對喜遊國旅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2億元。”

  業績的大幅下滑除了受行業景氣度和併購標的業績不達標影響外,騰邦國際也曾因業績披露存在很大偏差而被罰,在披露2018年業績快報時,公司披露的淨利潤為3.1億~4億元之間,可到了正式年報中,卻不足1.7億元。2019年9月底,深交所對騰邦國際、董事長鍾百勝、總經理喬海等人因業績快報預計的淨利潤與年度報告經審計的淨利潤相比存在重大差異且未及時修正問題,給予通報批評。{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億通科技"蛇吞象"併購疑雲:併購疑點重重 標的財務存疑

  A股市場不乏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億通科技斥資12.90億元併購杭州華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網信息”)100%股權,就可謂是一宗典型的“蛇吞象”式併購案。

  自億通科技發佈重組事項停牌公告以來,關於標的公司華網信息財務異常問題的質疑甚囂塵上。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華網信息應收賬款佔總資產比例較高且異常增長。此外,截至2019年8月31日,其預付賬款餘額較大,系主要支付給天津有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務信息”)和舒克(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舒克科技”)兩家公司共計4200多萬元。

  近日,記者在天津實地走訪瞭解到,有務信息、舒克科技的註冊地位於天津市武清區黃花店鎮政府辦公大樓,並且兩家公司在天津並無實際辦公地址及經營場所。據黃花店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天津只是其財務結算地。

  關於這兩家公司與華網信息是否存在關聯關係等問題。截至記者發稿,億通科技未作出回應。億通科技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忙於回覆證監會反饋意見,暫不能接受媒體採訪。

  早在2019年9月16日,億通科技就發佈停牌公告,稱公司擬通過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網信息51%股權。

  直到2020年1月21日,億通科技披露了最初的收購方案。當日發佈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報告書)》(以下簡稱《交易報告書》)顯示,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吳和俊等13名股東合計持有的華網信息100%股權,同時,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根據《交易報告書》,此次交易對價為12.90億元(其中,現金支付3.26億元,股權支付9.64億元),交易完成後,華網信息成為億通科技的全資子公司。

  《交易報告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8月,華網信息實現營收分別為2.94億元、3.26億元、1.6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70億元、0.93億元、0.45億元。同時,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1~8月,億通科技實現營收0.67億元,淨利潤0.03億元。

  數據對比可以發現,以2019年1~8月為例,華網信息營收和淨利潤分別是億通科技的2.40倍和15倍。如果以2018年為例,華網信息的營業收入是億通科技的2.55倍,淨利潤是其2.66倍。

  2019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億通科技總資產為5.23億元,淨資產4.79億元,貨幣資金為1.84億元;本次併購交易對價是總資產的2.47倍,現金支付金額是貨幣資金的1.77倍。

  可以看出,此次億通科技併購華網信息是一宗典型的“蛇吞象”交易,交易完成後,億通科技擴展的不僅僅是業務,同時資產規模及業績增幅均將大幅增長。

  記者注意到,在這場“蛇吞象”併購交易背後,隱藏著諸多疑點。

  3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億通科技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申請的反饋意見》,證監會分別就標的公司資產質量、業績情況、資產負債率以及本次交易所產生的商譽風險等問題提出質詢。此前的2月10日,深交所下發了多達27個問題的問詢函,要求億通科技做出解釋說明。【來源:中國經營報】

【每日輿情】億通科技

有著“網遊第一股”名頭 上市10年後“顆粒無收” 利益輸送 套取資金?

  “公司2019年淨利潤在扣非後減少了93.22%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第一季度業績還繼續減少?”在中青寶4月2日的網絡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提出的這一疑問公司方面並未直接回應,只表示:“公司去年淨利潤5172萬元,非經常性損益4982萬元,一季度預減主要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公司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進展,積極應對。”

  此前,記者就此向公司發去採訪提綱並致電聯繫,公司方面表示不方便回覆採訪。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時,中青寶以“網遊第一股”的名頭登陸創業板,但業績多年低迷。後來,公司通過收購等方式拓展了雲服務業務與文旅業務,與原有的網絡遊戲業務形成三大主營業務佈局。

  日前,中青寶發佈2019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4.69億元,歸母淨利潤5172.3萬元;但在扣除投資收益5119.75萬元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後,其淨利潤便只剩下189.82萬元,同比下滑超九成。

  據其年報信息,其遊戲業務的增收不增利或許是原因之一。去年,公司網絡遊戲業務營收佔比為56.54%,實現營收增長36.32%,但毛利率卻下降了8.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Wind數據顯示,在2010年上市至2019年的十年間,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中青寶的主營業務已合計虧損3.99億元。

  虧損背後,中青寶上市後的募投項目多數未達預期、且頻生變更。年報顯示,公司上市後共有19個募投項目,僅有2個達到預計效益。其中,2019年,公司寄予厚望的“鳳凰高科技文化科普體驗園項目”與“球類遊戲推廣項目”分別虧損了663.87萬元和493.95萬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青寶已累計變更7次募資投向,變更用途的資金總額比例達51.15%。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