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稻縱卷葉螟(以下簡稱稻縱)是水稻上的一種主要常發性害蟲,具有遷飛性和爆發性,我國各稻區基本都有發生。據監測,目前部分田塊稻縱為害較重,預計今年稻縱總體將呈偏重發生態勢。稻縱是以幼蟲卷葉啃食葉肉,造成葉片枯白,光合作用降低而減產。一般可造成損失20%左右,嚴重可減產50%以上。平臺上也看到很多有關稻縱的文章,但是對其整個世代發育進程,尤其幼蟲歷期和為害等闡述不多。對於害蟲防治,一般都是要在其低齡幼蟲(若蟲)發育階段進行,才能效果最好,但是農戶因把握不準,通常會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造成噴藥後防治效果不好。今天就帶領大家揭秘其發育進程及為害症狀,分析影響效果因素,如何準確把握防治時期和用藥進行科學防治,實現“蟲口奪糧”。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稻縱卷葉螟成蟲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田間稻縱為害狀

稻縱是鱗翅目螟蛾科害蟲,為害水稻為主。水稻分櫱至灌漿期都可為害。稻縱在我國各地一年發生代數不等,其中北緯30度以南稻區可越冬常年發生為害,發生代數最多,每年數十代之多,並且是北方稻區發生的蟲源地,北方稻區一般發生1-3代。稻縱屬於完全表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對不經過蛹發育過程的稱之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其中只以幼蟲階段為害。稻縱從產卵在變為成蟲的整個發育世代少者30天左右,多則40-50天,各代及其各發育階段的時間長度因環境條件會有所不同,但不管其發生多少代,只要你懂的其發育階段,知道如何去把握防治時期去科學防治就無需擔心了。

一、稻縱一生的發育進程及為害特徵。

成蟲:黃褐色,體長約1釐米,翅膀展開大約12-18毫米,翅外緣有褐色寬邊,翅膀上有三條黑褐色橫線,其中靠近外緣最長,中間最短。成蟲壽命平均7天,多5-7天左右,最長12天,其中羽化成蟲後1-2天后凌晨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時間約1小時,產卵期3-4天,平均產卵100粒,最多314粒,產卵後1-2天內死亡。成蟲喜歡在密度大,長勢好,氮肥偏多田塊,白天隱藏在田間或草叢裡,夜間活動為主,遇驚會飛,但距離不遠,有趨光性,一般田間成蟲數量多,發生重,也可以根據田間成蟲數量判斷防治適期(後面具體講解)。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卵:卵近圓形或橢圓形,扁平狀,約1毫米左右,一般單粒散產於水稻倒2-3葉上,少數2-3粒連在一起,其中葉片背面居多,一般視力不好或年齡較大時難以發現。卵產出後乳白色、孵化前變淡黃色,若發現變黑則是被天敵寄生的無效卵。卵一般產出後4天左右開始孵化為幼蟲,以上午7-10點孵化為主。

幼蟲:幼蟲階段一般約16-23天。具體多於溫度等有關,一般溫度高發育生長快。一頭幼蟲可以為害5-10片葉,其中1-3齡階段因蟲體小,食量小,為害面積小,損失程度輕。根據期幼蟲大小等一般將其分為5齡

1齡:剛孵化幼蟲淡黃綠色,黑頭,體長約1.7毫米,一般孵化後有3天左右時間進入2齡階段。孵化後幼蟲先從葉尖順著葉脈來回爬到,比較緩慢,然後爬入水稻心葉或葉鞘及舊的卷葉蟲苞或薊馬為害形成的卷葉內取食,造成針頭狀白色小點,一般非專業人員不容易辨認,不過此時蟲體小,抗藥性低噴藥防治效果最好。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葉片上稻縱2-3粒的卵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單粒稻縱卵

2齡:體黃綠色,長約3毫米,頭褐色,前胸中部有4個黑點,體內綠色食道隱約可見,一般2-3天后進入發育到3齡階段。2齡後幼蟲比較活躍,爬行速度變快,並會爬至葉尖或稻葉的中上部吐絲促使葉片兩邊靠攏粘合,形成葉片縱卷的小蟲苞,然後在裡面取食葉肉形成透明短小的白條狀,只是一般葉邊粘合點少,粘合長度短,或葉片不粘合,通常稱之為卷尖或束葉期,也是田間比較容易判斷進行防治的時期,此時進行防治通常效果也很好。

3齡:體綠色,頭褐色,體長約6毫米,前胸有2個三角形黑斑,中後胸有明顯斑紋,此後體內食道清晰可見。一般幼蟲3齡階段3天左右時間,3齡幼蟲吐絲粘合葉片能力強,蟲苞葉片不僅粘合嚴密,而且比較長,封閉性好,蟲苞變大變長,葉肉啃食麵積通常能達到被卷葉片的四分之一到一半,同時,為害後還會轉移其它葉片上重新卷葉取食,轉移時間多在傍晚7-8點或早上4-5點氣溫不高時進行,陰雨天白天也能轉移,這也是為什麼發生後期田間卷葉多,而蟲少的原因。此時防治,一般防效會開始下降,剝開卷葉一般稻縱會速倒退躲避。此時防治效果明顯下降。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稻縱1齡幼蟲

4齡:體約9毫米,綠色,頭暗褐色,中後胸背面斑紋黑褐色,4齡階段一般3-4天,進入4齡後,蟲苞增大,為害面積也明顯增加,通常葉肉啃食麵積佔被卷葉片的一半以上,造成葉片枯白,剝開卷葉,幼蟲快速向後退縮,不注意就會跌落,而且轉葉為害頻繁,抗藥性明顯強,為害重,一般農戶噴藥時也多為這個時期了,進而會頻繁出現噴藥後效果不好。

5齡:體長15毫米以上,黃綠色至橘紅色,頭褐色,多為5-6天時間,雖取食量大,轉苞為害頻繁,但其行動開始有所遲緩,尤其後1-2天,不僅活動少,而且停止取食為害,5齡後抗藥性最強,防治效果最差。

:多在下部葉片或葉鞘內,長約1釐米左右,長圓筒形,初為淡黃色,後為紅棕色至褐色,一般蛹期7-9天,然後羽化為成蟲開始進入下一代發育循環進程。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稻縱2齡幼蟲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2齡稻縱幼蟲

二、稻縱防治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我們大量試驗示範和實踐應用表明,稻縱只要你抓住噴藥的最佳防治時間其實是很好防治的,但是農戶通常會因為以下幾個因素,造成噴藥後稻縱不死,效果不好,為害加重等問題。

適期不準,打藥偏遲。稻縱防治一般要在田間剛發現大量卷葉或小蟲苞前,即2齡幼蟲及其以前進行防治,其中以剛孵化後至3天時間的1齡期防治效果最好,而一般農戶發現為害打藥時基本是3齡及其以後了,肯定效果不好。尤其噴藥越晚,效果越差。也是影響效果的主要因素,

藥量不足,水量偏少。農藥登記推薦使用的正常劑量都是針對稻縱1-2齡期使用的,而農戶噴藥偏遲,蟲齡較大,抗藥性增強時,再用正常劑量防治效果肯定下降。加之稻縱躲在蟲苞內為害,用水量偏少時。田間噴藥速度快,藥劑不僅難以有效與蟲體接觸,而且噴施後,葉片分佈及吸收作用的藥劑濃度低,也會直接影響效果。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3-4齡幼蟲

噴藥不勻,霧滴較大,農戶噴藥喜歡使用多噴頭噴霧器,或拖拽的擔架式噴霧器,普遍造成有些地區噴藥多,有些地區噴藥少現象,加之霧化程度低,霧滴顆粒大,尤其噴頭越多,霧化性能越差,使藥液在葉片上分佈數量及延展時間降低,也會明顯降低效果。

抗性增加,高溫影響。農戶普遍具有使用一種藥防治發現效果好,下次還會繼續使用,因長期頻繁使用一種農藥防治,害蟲就會很快對其產生抗性,影響防治效果,尤其抗藥性越高 效果越差,同時噴藥時溫度較高,藥液揮發快,停留時間短也會降低效果。

世代重疊,全治困難。由於稻縱是不斷從南方遷入的害蟲,加之早期遷入本地繁殖的害蟲,通常會田間發育進度不一樣,對其防治效果也會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只要田間蟲量較大時,較為明顯。

三、科學防治技術

對於稻縱防治除選用抗蟲品種種植,氮磷鉀搭配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密度過大,並適當曬田,利用天敵等生態控制和減少發生為害外,最主要就是要學會選對藥劑,並抓住防治關鍵期,進行科學防治。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5齡老熟稻縱幼蟲

田間發生為害前期即發現田間成蟲時

,一般田間成蟲數量不高時,通常田間天敵對其就能有效控制,一旦發現田間每平方米有成蟲4-5頭以上時,通常會產卵為害較重,一般可以及時選用敵敵畏或醚菌酯等擊倒性強藥劑與上午田間噴施,這樣可以有效殺滅成蟲,減少產卵為害,如果發現田間有成蟲時,也可以及時利用燈誘或性誘劑等田間誘殺防治,也能很好減少其發生為害。尤其稻縱發生代數多地區宜在水稻分櫱至受精結實期進行燈誘或性誘捕殺成蟲較好,而北方發生代數比較少宜直接田間噴藥殺滅成蟲。

田間發生為害初期即卵孵盛期至2齡幼蟲期,雖然1齡幼蟲期是防治最佳時間,但是一般農戶不宜發現把握,一旦發現田間為害時,也基本都是高齡階段。因此對於初期判斷把握,除發現田間有剛卷尖或束葉的新蟲苞每百叢有40個以上,或有幼蟲50頭以上需要及時噴藥外,也可以田間發現大量成蟲後的7-10內噴藥防治,也基本是其孵化盛期至1齡幼蟲期,對於能夠識別卵及其發育進度的,也可以在百叢有卵粒150頭以上,並且大部分變黃後1-2天防治,藥劑一般只要選用登記稻縱防治的效果都很好的,比如蘇雲金桿菌、或阿維菌素、或甲維鹽、丙溴磷、四氯蟲酰胺或氯蟲苯甲酰胺等。雖然畝用蘇雲金桿菌6000IU/微升400-500毫升,或5%阿維菌素10毫升,或5%甲維鹽10-20毫升或30%茚蟲威6-8克等在稻縱3齡後防治效果不好,但此時噴藥基本效果都還是很好的。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田間發生為害中期即3-4齡期,通常蟲苞較大,葉片有大量長條斑或大面積枯白時,因蟲體大,抗性強,宜選用不同類型藥劑混配的復配藥劑進行防治,同時用量也要適當提高,或使用推薦的最高劑量使用,比如可以畝用10%甲維.茚蟲威20毫升,或40%甲維.毒死蜱50毫升。或20%阿維.茚蟲威20毫升,或6%阿維.氯苯酰40-50毫升或34%乙多·甲氧蟲20-24毫升等。

田間發生為害後期即4-5齡期高齡幼蟲,或發現田間世代重疊嚴重,大小蟲都有且數量較大時,宜畝用33%氰氟蟲腙40-50毫升,或22%氰蟲·甲維鹽40-50毫升,或34%乙多·甲氧蟲30毫升噴施防治,通常效果較好。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稻縱試驗噴藥

防治稻縱效果老不好,是你不懂其發育進程、防治時期和藥劑選擇

稻縱田間為害狀

提高稻縱防效的幾個小竅門:1.對於成蟲防治,噴藥時可以從田塊周邊向內打藥,能減少逃脫,提高效果。2.噴藥時要田間保持3-5釐米水層5-7天,田間中後期噴藥時宜藥劑中加入有機硅或安融樂或激健等增效劑噴施,能減少用量,或提高防效。3.噴藥時要用足藥量,一般不低於30公斤,其中以傍晚或上午10點前噴藥。4.要不同作用機制藥劑輪換交替使用,一般發生數量大,世代重疊嚴重,或田間為害較重時宜連防兩次,7天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