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第二大海盜酷愛詩文,親自捉刀《投降書》,總督為之嘆服

清嘉慶第二大海盜酷愛詩文,親自捉刀《投降書》,總督為之嘆服

以鄭一嫂為首的東南沿海海盜

清朝嘉慶年間,華南沿海滿布海盜,其中以紅、黃、青、藍、黑、白六個幫派的海盜勢力最為強大,他們殺人越貨,橫行鄉里,官府多次派水師圍剿,最後還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在這六大幫派之中,紅旗幫勢力排第一,黑旗幫第二。今天要說的是黑旗幫的幫主郭婆帶,又名郭學顯,廣州番禺大石人,14歲時被海盜鄭一擄去,被迫入夥。

海盜中的異類郭婆帶

郭婆帶聰明好學,有勇有謀,深受鄭一器重,曾經跟著鄭一到越南支持西山政權,失敗後到東南沿海繼續做海盜。鄭一死後,郭婆帶脫離紅旗幫,拉了一支隊伍出去單幹,成立了黑旗幫,後來發展到一萬餘人,100多條船隻。成為僅次於紅旗幫的第二大海盜。

黑旗幫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廣東番禺、順德沿海一帶。由於黑旗幫郭婆帶與紅旗幫張保仔都聽命於鄭一的遺孀鄭一嫂,所以紅旗幫和黑旗幫關係不一般,經常互相支援。

郭婆帶打仗時驍勇善戰,凶神惡煞,但他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酷愛吟詩作對。在他100多條大船中,有一條船是“藏書船”,裡面裝修得古香古色,各種藏書上萬冊,閒暇時光,郭婆帶在這獨具一格的海上“書房”中度過,手不釋卷,誦讀不止。因此,郭婆帶經常被其他海盜視為異類。

他還能考究圖書版本優劣,自作註疏,並非是一般的附庸風雅之人,在他的藏書船的艙門外,還有一首他手書的對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郭婆帶身為統帥萬人的海盜首領,平時對手下嚴厲,對官府的人蠻橫,清政府的水軍也要怕他三分。可是,對於文人他總是客客氣氣。不允許手下虐待文人,抓到文人的,不僅無條件放人,對於寒門子弟,還會有銀子奉送。

清嘉慶第二大海盜酷愛詩文,親自捉刀《投降書》,總督為之嘆服

《張保仔》電影裡海盜劇照


郭婆帶與張保仔結下樑子


1809年,為了斷絕海盜的接濟來源,兩廣總督百齡實行堅壁清野,不允許任何船隻下海,鹽運改為陸運,海賊的生計來源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此時,郭婆帶深感繼續做海賊沒有出路,加上他骨子裡的文人氣質,已經有了投降的打算,但由於沒有什麼可取信於百齡制府,故暫時未向清政府通氣。

當年11月份,清軍水師和葡萄牙聯合艦隊將最大的海盜紅旗幫圍困在香港大嶼山,激戰九晝夜。在最危急的時候,紅旗幫幫主張保仔幾次派人去向郭婆帶求援,郭婆帶卻按兵不動。後來張保仔殺出重圍後,怒氣衝衝的帶領海盜們找郭婆帶算賬,當面質問郭婆帶為什麼不去救援。郭婆帶說:

“權在別人手時,我不能操控它;權力在我手時,別人亦不能制衡我了。今日之事,救或不救,話事權不是在我手上嗎?你如何能勉強我呢?”

張保仔大怒,兩幫人馬放炮互相廝殺。由於紅旗幫剛與聯合艦隊廝殺,火藥不多,而黑旗幫養精蓄銳。這一戰下來,黑旗幫大勝,抓了紅旗幫300人,奪了16條船。從此,兩家勢同水火。

清嘉慶第二大海盜酷愛詩文,親自捉刀《投降書》,總督為之嘆服

沿海剿匪海戰圖


郭婆帶請降老死於廣州


此一戰後,郭婆帶與手下商議下一步的計劃,黑旗幫一致認為,紅旗幫人多勢大,手下盡是身手好的人,他吃了這一次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要來報復,黑旗幫不是對手。為今之計,只有向制府大人請降。剛好這次捉了紅旗幫300人,又有16條船,全部獻給官府以做進身之計。

郭婆帶於是親自寫投降信,託人帶給百齡。百齡讀信後大吃一驚:此等文才,怎會失身做海賊?於是接受了黑旗幫的請降,將海盜遣散,並授予郭婆帶“把總”的官職,派郭婆帶出海剿匪。

郭婆帶很快就辭官不幹,回到老家番禺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讀書寫字,教育子女,每年清明節,鄉親們還會看著他帶著小孩,到白雲山上為親人掃墓。多年後,郭婆帶老死於鄉間。

與郭婆帶不同的是,紅旗幫張保仔投降後,幫助請政府大力清剿海盜,官職節節攀升,到2019年已經官至五品,為福建閩安副將。這也惹來了同僚們的不滿,林則徐上書皇帝,說不應該給海盜出身的人太高的權力,這無疑斷了張保仔的升遷之路,張最後鬱鬱而終,年才36歲。

也許,正是郭婆帶“乘桴浮於海”的文人理想,讓他歸隱田園,遠離殺伐,避免了與張保仔一樣的下場。如果郭婆帶出生在一個好的時代,給他一個好的平臺,以他的才能,說不定“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你說對不對呢?

以下附郭婆帶寫給百齡的《投降書》:

竊惟英雄之創業,原出處之不同;官吏之居心,有仁忍之各異。故梁山三劫城邑,蒙恩赦而竟做棟樑;瓦崗屢抗天兵,荷不誅而終為柱石。他若孔明七縱孟獲,關公三放曹操;馬援之窮寇莫追,岳飛之降人不殺。是以四海豪傑,效命歸心;天下英雄,遠來近悅。事非一轍,願實相同。錦蟻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結交不慎而陷入催付,或因俯仰無資而充投逆侶,或因貿易而被擄江湖,或因負罪而潛身澤國。其始不過三五年成群,其後遂至盈千累萬。加以年歲荒歉,民不聊生。於是日積月累,愈出愈奇。非劫奪無以延生,不抗師無以保命。此得罪朝廷,摧殘商賈,勢所必然也。然而別井離鄉,誰無家室之;隨風逐浪,每生萍梗之憂。倘遇官兵巡截,則炮火矢石,破喪魂飛;若逢河伯行威,則風雨波濤,心驚膽落,東奔西走,時防戰艦之追;露宿風餐,受盡窮洋之苦。斯時也,欲脫身歸故里而鄉黨不容,欲結伴投誠而官威莫測,不得不逗留海島,觀望徘徊。嗟䑘!罪固當誅,梗化難逃國典;情殊可憫,超生所賴仁人。欣際大人重臨東粵,節制南邦。處己如水,愛民若赤。恭承屢出示諭,勸令歸降,憐下民獲罪之由,道在寬嚴互用;體上天好生之德,義惟剿撫兼施。鳥思靜于飛塵,魚豈安於沸水。用是糾合全幫,聯名呈叩。

伏憫螻之餘生,拯斯民於水火;赦從前冒犯之愆,許今日自新之路。將見賣刀買牛,共作躬耕於隴畝;焚香頂祝,鹹化日於翩蒙。敢有二心,即祈誅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