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失陷。

唐明皇李隆基逃亡途中,士兵发动了马嵬兵变,绞死了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兵砍死。太子李亨在没有李隆基点头的情况下,登基做了皇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兵变之后,李隆基继续向四川方向连夜逃命。这时候,天上下着小雨,马车在蜀道上不停颠簸,坐在车上的李隆基泪水涟涟。这个已年届70的老人,回想往事,又悔恨又愧疚,嘴里喃喃的呼唤一个名字,可是一切都太晚了。这个让唐玄宗在绝境中念念不忘的人,他就是——广东韶州张九龄。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张九龄塑像

受唐玄宗赏识

张九龄,出生于公元678年,韶州曲江人,官宦世家出身,少有才名,为人温文尔雅,仪表堂堂。唐宰相张说被贬谪岭南时,偶然读到张九龄的文章,大为欣赏,又因为是同姓,遂结为同族兄弟,后来又大力提携,张九龄由此逐渐步入开元盛世政权核心。

张说生前曾多次向玄宗推荐张九龄,在张说他去世以后,唐玄宗便启用张九龄为集贤院学士,两次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张九龄大唐玄宗7岁,玄宗对于张九龄的学识也颇为钦佩,将张九龄视为老师。张九龄多次向玄宗奏闻秘密报告,玄宗一般都会予以采纳。

张九龄识人能力特别强,礼部每年选拔人才时,都会请他去给应试者评定等级,前后四次,每次都让人心悦诚服。公元733年,张九龄被唐玄宗任命为丞相,主理朝政。

他曾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在唐玄宗过生日时,其他大臣送的礼物都是奇珍异宝,只有张九龄送了一本

《金镜录》,里面说的是古代王朝兴亡的记录,唐玄宗虽然口里说好,心底却大不以为然。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唐玄宗像

价值观的冲突

虽然张九龄被唐玄宗升职做了宰相,但由于他们价值观的冲突,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态度都走不到一起,后来发生了一系列事情,让他们之间的冲突浮出了水面。

1、有人反映太子李瑛私下里经常抱怨,唐玄宗听说后很生气,想要废了太子。于是他向张九龄咨询意见,张九龄力保太子,认为玄宗不能因为一时怒气就要废太子,过于儿戏。皇帝听了很不高兴。

2、唐玄宗之前想让李林甫做宰相,询问张九龄意见,张九龄认为李林甫奸诈狡猾,做宰相会坏了大事,“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3、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打败契丹,守边疆有功,唐玄宗想奖赏他,让他来做宰相。张九龄也不同意,说奖赏钱财可以,但是不能封宰相。如果现在因为打败了契丹就让他做宰相,那以后打败了更多的边境敌军,拿什么来奖赏。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安史之乱

4、张守珪的一个裨将,名叫安禄山,在与契丹的战斗中打了败仗,张守珪请求朝廷判他死刑。张九龄之前见过安禄山,认为安禄山之后会背叛朝廷,应趁机斩除"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唐玄宗认为张九龄太自以为是,“误害忠良”,否决了死刑判决,将安禄山放了,做出了让自己悔恨终身的决定。

5、朔方节度使牛仙客,由于勤于职守,节俭用度,仓库充实,器械精良,唐玄宗想让他到朝廷做尚书,张九龄不赞同,“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军耳,不足为功。”认为这些功劳只是应做本分,不值得封官。之前又只是一个小县吏,不应该将朝中官位这么随便给人。

第二次上朝时,牛仙客以退为进,假意痛哭流涕,说既然张九龄不肯,自己不要做官了。唐玄宗于心不忍,想封他官职,没想到张九龄一根筋,还是坚决反对。这一次终于把唐玄宗惹毛了:

帝变色曰:"事总由卿?"

一般的人到了这一步应该就知道要闭嘴了,可张九龄全然不顾,竟然还要据理力争:"然陛下擢臣践台阁,掌纶诰;仙客本河湟一使典,目不识文字,若大任之,臣恐非宜。"张九龄认为既然皇上将我提拔到这个位置,我就要尽职尽责,牛仙客目不识丁,如果给予很高的官职,恐怕很不合适,最终唐玄宗还是被他顶回去了。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安禄山

九龄出局

在个性方面,张九龄性格急躁,据《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张九龄)性颇躁急,动辄忿詈,议者以此少之。”朝中出了个这样的刺头宰相,如果皇帝励精图治,那他可能会为了江山社稷忍着;如果碰到是贪图享乐的皇帝,那这个刺头就遭殃了。

李隆基在开元盛世前期,励精图治,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了后期,李隆基对自己开创的盛世心满意足之下,渐渐开始去享受人生,忠言逆耳的话听不进去了。

由于张九龄经常与唐玄宗有不同意见,多次被贬谪,可是每次重新启用后,还是老样子,该说的说,该做的做,性格倔强,所以后人称他为“不可”宰相。

恰在此时,“口腹蜜剑”的李林甫做了宰相。这个人的性格,刚好与张九龄截然相反,他很懂得揣摩圣意,投其所好,唐玄宗不爱听的话坚决不说。他甚至为了掌握唐玄宗的想法,买通了唐玄宗身边的妃子、太监,一有消息就向他通风报信

,因此他对唐玄宗的想法了如指掌,每次在朝廷上议论事情,他的回答都能说到唐玄宗心坎里去。因此,唐玄宗越来越器重李林甫,对敢于直谏的张九龄越来越冷落。

做了宰相后的李林甫,欲独揽大权,处处排挤已经处于弱势的张九龄,并培植自己的势力,将没有多大能力、对自己唯唯诺诺的牛仙客提到了工部尚书职位。

736年,张九龄的门生,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皇帝弹劾牛仙客,因为奏章中有巫蛊之词,措辞不当,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在李进谗言之后,唐玄宗大怒,将周子谅打成重伤并流放;又因周子谅是张九龄引荐的,借机将张九龄贬做荆州长史。张九龄彻底出局,直至公元740年去世。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张九龄在韶关的墓地

此际念公真晚矣

敢言的张九龄被排挤出核心以后,唐玄宗将大小事务交于李林甫处理,李林甫权势一手遮天,朝中大臣一个个噤若寒蝉,再也没有直言谏之人了,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755年,二十多年前张九龄坚持要处斩,却被唐玄宗救下的裨将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唐朝进入了长达7年的动乱期。后世人认为,唐朝的衰落,不能从安史之乱算起,应从张九龄罢相开始。

此时,张九龄已经去世了15年。在这期间,唐玄宗过的是醉生梦死的逍遥生活,很难想起曾经那个处处与自己为难的广东人张九龄。人穷则反本,在他逃亡路上,回忆起张九龄做过的每一件事,此时他都觉得正确无比。对于之前自己对张九龄的冷淡,对他处处的打压,此时追悔莫及。他写了一副对联:

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

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张九龄碑文

当他还在蜀中逃难时,他便迫不及待地派了一个使者,专程赴韶州祭奠张九龄,并亲自写下诏书,给予张九龄高度评价:

“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生则保其荣名,殁乃称其盛德,节终未允于人望,加赠实存乎国章。故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竹帛犹存,樵苏必禁,爰从八命之秩,更进三台之位。可赠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

在这里,唐玄宗不仅肯定了张九龄的先见识人之明,更对他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的贡献给予了度评价,可谓字字千钧。他在这里对张九龄的褒奖,也是对自己晚期执政昏庸的发自肺腑的忏悔

马嵬兵变后,唐明皇愧疚不已,哀叹“此际念公真晚矣!”

张九龄主持修建的梅岭古道

斯人已逝,如今留下来的,只有张九龄开凿的大庾领古驿道两旁的梅花,还有千年以前唐玄宗在张九龄墓前留下来的褒奖诏书碑刻,它向后人诉说着一个盛世皇帝对这个广东人的愧疚,以及那绵绵无绝期的悔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