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損傷——骨性關節炎治療中最棘手的問題,治療和處理原則


軟骨損傷——骨性關節炎治療中最棘手的問題,治療和處理原則


現在在臨床上碰到這樣的病人,年齡約在50~65歲之間,在沒有受傷之前是特別正常、健康的關節,運動良好,但是受傷後,如果沒有很好檢查或休息,可能就此關節一直疼了下去,遠達不到受傷前的狀態,但X線片似乎骨性關節炎不重,沒有任何手術可以考慮。關節鏡手術不解決骨性關節炎的衰老過程,關節置換又遠不夠標準。

如果能夠通過醫院檢查和核磁檢查確診為半月板損傷,這時其實是幸運的,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實在保守治療無效,切除產生症狀的半月板,幾年內骨性關節炎是不會加重的,但是一旦查體不能明確地、 強烈地診斷為半月板損傷,疼痛的症狀又長時間不能緩解,這時候要考慮軟骨損傷了。

個人的體會軟骨的損傷,實際上是三個層面,關節內的軟骨和骨可以簡單分為三層。軟骨層(實際上包括四層不同細胞性質、不同排列順序的軟骨層),然後是軟骨和骨之間的交界區,稱之為軟骨終板,最後是軟骨下骨。這三層的損傷,從MRI的檢查上看,目前北京各醫院的膝或踝的片子只能顯示出: 1、軟骨全層的、大面積的剝脫; 2、軟骨下骨的骨損傷;但是對於1、軟骨終板的分辨率很困難; 2、淺層的、單層的、小面積的軟骨損傷也不能分辨。

對於大面積的軟骨剝脫,稱為剝脫性軟骨病(OCD)。對於中青年人,可以有很多積極的治療辦法,包括清創術、微骨折術、骨軟骨移植術等。由於中青年人再生能力強,這時手術成功把握較大;但是中老年人,關節已經開始輕度退變,再生能力很差。上述手術成功率有多高?國外文獻報道也不超過30% ~40%。

但不做手術又能怎樣呢?保守治療癒合率同樣不高,因為多數人對於軟骨損傷的嚴重性沒有了解,真正受傷後能夠做到完全休息的人幾乎沒有,就診時幾乎已經疼痛不能緩解了,我告知病人需要“零活動",甚至建議石膏固定時病人都覺得有點兒小題大做了,但有幾個病人真正疼痛半年,核磁上嚴重大面積軟骨剝脫時,誰知道最早的傷情有如此重呢?

軟骨損傷——骨性關節炎治療中最棘手的問題,治療和處理原則

可見軟骨損傷的治療原則是這樣的,常態的治療原則:

1、常年堅持鍛鍊,均勻、持久、溫和;

2、各年齡段量力而行,不要選擇可能受傷的激烈運動;

3、定期檢查骨密度。軟骨的檢測沒有什麼手段,但骨、軟骨的營養和退變應該是接近的,可作為一個指標。

關節軟骨損傷後的處理原則:

1、 立刻休息,哪怕家務事請人來幹;

3、短期治療仍無效,早做MRI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