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损伤——骨性关节炎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治疗和处理原则


软骨损伤——骨性关节炎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治疗和处理原则


现在在临床上碰到这样的病人,年龄约在50~65岁之间,在没有受伤之前是特别正常、健康的关节,运动良好,但是受伤后,如果没有很好检查或休息,可能就此关节一直疼了下去,远达不到受伤前的状态,但X线片似乎骨性关节炎不重,没有任何手术可以考虑。关节镜手术不解决骨性关节炎的衰老过程,关节置换又远不够标准。

如果能够通过医院检查和核磁检查确诊为半月板损伤,这时其实是幸运的,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实在保守治疗无效,切除产生症状的半月板,几年内骨性关节炎是不会加重的,但是一旦查体不能明确地、 强烈地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疼痛的症状又长时间不能缓解,这时候要考虑软骨损伤了。

个人的体会软骨的损伤,实际上是三个层面,关节内的软骨和骨可以简单分为三层。软骨层(实际上包括四层不同细胞性质、不同排列顺序的软骨层),然后是软骨和骨之间的交界区,称之为软骨终板,最后是软骨下骨。这三层的损伤,从MRI的检查上看,目前北京各医院的膝或踝的片子只能显示出: 1、软骨全层的、大面积的剥脱; 2、软骨下骨的骨损伤;但是对于1、软骨终板的分辨率很困难; 2、浅层的、单层的、小面积的软骨损伤也不能分辨。

对于大面积的软骨剥脱,称为剥脱性软骨病(OCD)。对于中青年人,可以有很多积极的治疗办法,包括清创术、微骨折术、骨软骨移植术等。由于中青年人再生能力强,这时手术成功把握较大;但是中老年人,关节已经开始轻度退变,再生能力很差。上述手术成功率有多高?国外文献报道也不超过30% ~40%。

但不做手术又能怎样呢?保守治疗愈合率同样不高,因为多数人对于软骨损伤的严重性没有了解,真正受伤后能够做到完全休息的人几乎没有,就诊时几乎已经疼痛不能缓解了,我告知病人需要“零活动",甚至建议石膏固定时病人都觉得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但有几个病人真正疼痛半年,核磁上严重大面积软骨剥脱时,谁知道最早的伤情有如此重呢?

软骨损伤——骨性关节炎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治疗和处理原则

可见软骨损伤的治疗原则是这样的,常态的治疗原则:

1、常年坚持锻炼,均匀、持久、温和;

2、各年龄段量力而行,不要选择可能受伤的激烈运动;

3、定期检查骨密度。软骨的检测没有什么手段,但骨、软骨的营养和退变应该是接近的,可作为一个指标。

关节软骨损伤后的处理原则:

1、 立刻休息,哪怕家务事请人来干;

3、短期治疗仍无效,早做MRI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