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古國文明之旅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所書。那一年,餘秋雨與鳳凰衛視一行人,冒著極其巨大的艱險,歷時四個月,走過了幾大古國,探索其他文明的興衰跟中華文明的關聯,從而抒寫了這本帶著記錄性的文學書籍。一行人一路走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一路上歷經了旅途的酸甜苦辣,先不說途中的風餐露宿,光是那漫長又艱難的行車之途,就讓人疲憊難忍了,更別提是在充滿戰火的中東地區來回穿梭了。這是冒著危險,頂著汗水走完的文明之行。

《千年一嘆》古國文明之旅

歷史的最終所有者,多半是手無寸鐵的藝術家。

他們見識了在千百萬個不可能中掙扎出的各大文明發祥地,也見識了因過度勞累而損耗元氣的文明之間的戰爭。各大文明之間的征戰,既是文明的“他殺”,又是文明的“自殺”。所以不熱絡,也不容易破碎;不親暱,也不容易失望;才能不被過度熱情、過度憤恨所扭曲,這才是大文明之間的大氣象。

《千年一嘆》古國文明之旅

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蹟則因身後空虛而孤單。

在以色列,餘秋雨先生去了猶太人建立的大屠殺紀念館,那是為了紀念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屠殺的六百萬猶太人。紀念館裡面有一個建築是專門呈放被納粹殺害的一百五十萬名猶太兒童的笑容照。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你會看到各種各樣兒童的笑容,男孩兒、女孩兒、微笑的、大笑的、裝大人樣的、撒嬌的、調皮的,但他們全都被殺害了。猶太人是充滿智慧的,因為他們面對殺戮,不是用呼喊,而是用笑容面對。猶太民族也是值得敬畏的,因為他們學會放下和原諒,而不是用仇恨傷人傷己。德國納粹是德國曆史上的屈辱,但他們認識到錯誤,也懂得怎麼樣去彌補。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雙膝跪在波蘭猶太人死者紀念碑前,這一跪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表現”。這一跪,雖然無法補救過去,但是他開創了未來,淡化了飽受納粹蹂躪的猶太民族沉積在心底的憤怒,也使猶太人得以用笑容面對過去的傷疤。

《千年一嘆》古國文明之旅

摧殘來自野蠻,也來自其他試圖強加別人的文明。

在阿拉伯的沙漠中,餘秋雨看到的是除了地平線,什麼都沒有的遠方,所以他會為在寸草不生的沙礫中生出的那一棵樹而驚歎,因為那是一顆亭亭如蓋,碧綠無瑕,連一片葉子也沒有枯黃的樹,是一顆必須面對日夜的蒸發與剝奪,抗擊駭人的孤獨與寂寞的樹。在紅海,餘秋雨看到的是沙漠與海水的直接碰撞,在這兩者之間,是千萬年來以水洗沙,以沙濾水而產生的純淨。

《千年一嘆》古國文明之旅

那樹在寸草不生的沙礫中生得碧綠無暇,難道地下有一條細長的營養管道?

  餘秋雨先生心中的世界是彩色的、五彩繽紛的,所以他的所見所聞也都沾染了顏色。“希臘是藍色,埃及是黃色,以色列是象牙色,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巴基斯坦說不清楚是什麼顏色,印度是油膩的棕黑色,而尼泊爾,居然是綠色。”靠著浩大溫和的愛情海,屹立著各種神殿石柱的希臘是藍色的;含著無邊無際的沙漠,沙浪滾滾翻動的埃及是黃色的;在層層沙漠中,泛出濃濃綠蔭,猶太人的心思智慧比象牙色還要純粹;戰火、警戒、防衛,伊拉克一直生存在戰爭的陰雲之下;黑幕重重掩蓋,戰爭的警號隨時會在伊朗響起;木然呆滯使印度沾染上揮不去的油膩感;背靠喜馬拉雅山的尼泊爾,在高山河谷的遮掩下生機勃勃。

《千年一嘆》古國文明之旅

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

  記錄性的旅途是勞累的,但也是充滿收穫的。沒有親眼看到的人,在餘秋雨先生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中,也彷彿經歷了他所看到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