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作者:李广仁(上海农商银行网络金融部)


摘要

本文首先依托宏观背景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运动规律,再通过采集历史公开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理论观点,最后辩证地审视所得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银行今后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疫情 银行数字化 发展规律 理论分析 实证检验


01 导言


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国民的健康、财产以及精神造成巨大损失,邻里乡亲闻“冠”色变,生活习惯和经济行为被迫为之改变,人头攒动的繁华街景不再,“宅文化”异军突起,以云办公、云教培、直播等为代表的“零接触”业态大行其道。

疫情催生的极端环境之下,银行线下网点面临系统性经营障碍,存量保卫也好,弯道超车也罢,银行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网点以外经营发展模式。出于此,一时间,琳琅满目的微信营销、朋友圈广告层出不穷,成效姑且不论,泛滥无标准的经营形式既无益于品牌形象也不能提高客户粘性,很显然,对于长期依赖线下流量的银行来说,难免有些措手不及和手忙脚乱。在感受乏力阵痛的同时,“零接触”环境也为银行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宝贵机会,对症下药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被视为解决方案并提上日程。

可预见的,疫情犹有竟时,但经济结构的调整、客户习惯的转变和金融科技的革新持续且不可逆。后疫情时代的银行数字化发展之道是亟待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


02 我眼中的银行数字化


广义上的数字化是一个将行为、图文等自然或人工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过程,凭借后者的稳定高效,企业将复杂多维信息统一标准并合理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进而降本增效和推陈出新。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银行的数字化进程

我认为对银行来说数字化不算全新概念,而是一个已长期存在、迭代发展的进程。银行作为兼具信用和信息中介的混合载体,从较早的电算化到近期的电子银行,在历来的业务发展中,数字化都在持续的演进。

因此,为了研究便利,我们必须对当下银行正面临的数字化发展进程给出准确定义,与过往的数字化概念形成区别,既有利于明确具体研究范围和内容,同时也为后续论述提供基础。

狭义上的银行数字化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电子银行渠道是对银行经营场所的线上化和数字化,但疫情环境考验下,肩负全面替代线下网点职能时,却频现体感差、难营销、缺运营等一系列弊端,显然当前银行数字化还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出于对上述现象的思考,我认为适用于当前的狭义的银行数字化是在电银渠道及其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提升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银行产品及服务的深入数字化。查漏补缺,满足客户“零接触”金融服务需求,最终将产品及服务从银行生态中提取抽象出来,以数字形态向产业、场景和外部生态延伸,打造“开放银行”。

二是生产经营的数据应用投入。将数据视为生产要素,参与到营销、运营和风管等银行核心流程,优化生产关系,提升经营效率,最终打造以技术投入为主,人力和资本双节约的“智慧银行”。


03 银行数字化的主导因素


银行数字化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顺应客户需求、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综合需要。

匹配用户需求

客户的线上偏好存在继续提升的空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加重了这一趋势,银行数字化发展模式将与传统模式并驾齐驱。

重构价值链

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步入高质量增长“新周期”。

一方面利率中枢下移,利差持续收窄;另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驱动,社会财富向居民部门集聚,数字化的普惠价值被放大。

金融科技方兴未艾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推广普及,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控成本及可行路径。


04 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研究


通过对银行数字化的定义和定性因素分析,我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基础和实用信息,但更加让我感兴趣的是驱动银行数字化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为此,我希望能通过逻辑推演找出数字化发展与诸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稳定关系。

理论规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过于复杂,如果对大量相关要素直接开展详尽分析,往往不能让我们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反而容易陷入循环往复的迷宫。为克服这一困难,我试图将背景环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抽象出来,形成清晰可解的演绎关系。

根据数字化的生产要素属性,我将分别从银行的需求和供给侧着手,采用边际分析法建立理论框架展开推理。

银行的经营特征和模式

银行是经营货币及信用的中介服务机构,产品同质性强。因此,可以假设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产品优势和品牌效应相对较少,同业间竞争的主要策略是促营销和降成本。

在此经营特性下,按照研究主题,将银行经营模式分为两类:数字化发展模式和传统模式。相对传统模式,数字化经营主要面对线上普惠客群,二者存在一定互补性。

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广延边际

模拟现实环境中的客户需求变迁背景,分析银行在客群偏好线上化、客户价值普惠化条件下的数字化发展规律。

1.广延边际分析

假设:

(1)宏观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居民逐步取代企业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流货币提供和转移载体,客户线上偏好逐级加码;

(2)不同银行的数字化投入效率一致,则数字化投入越高的银行获客能力越强。

假设条件下,随着客户线上偏好攀升和银行数字化投入的差异化,原本在传统模式下银行间平均分配的普惠客群逐步向数字化水平更高的银行集中。这一通过发展数字化,扩大投入级差收益的过程,我称之为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广延边际规律。

下表为其简洁表现形式: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2.广延边际的思维拓展

把广延边际规则继续延伸,假设允许客户偏好完全线上化,即仅且存在数字化发展模式。则银行业的生态格局必然会发生重组,类似于互联网行业,头部参与者利用比较优势获得超额利润后,再重复数字化投入步骤巩固和扩大优势,形成正向反馈闭环,最终出现寡头垄断局面。但实际上,以上假设条件不可能完全满足,存在其他约束使银行业在出现数字化垄断格局前形成稳态均衡。

银行数字化发展的集约边际

需求侧的长期趋势形成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广延边际,而银行的金融供给条件将形成银行数字化发展的集约边际,在投入成本的集约限制下,银行将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决定合理的生产要素配比。

类似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银行数字化投入在初期可带来显著的产能提升和价值创造,但依据经验规律,其后续扩张的持续收益将不断递减,直至收效甚微。即数字化发展模式存在持续投入下的集约边际。下表为其简洁表现形式: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可以直观的看出,银行数字化投入的净收益由客户价值和边际收益决定,并且随着投入的阶段性增加,级差收益缩窄。

实际上,居民的财富和消费能力的上升并非匀速增加过程,增速有限且存在极值,而金融科技目前也有严苛的效用和成本瓶颈。因此,按照集约边际规律,银行数字化发展不能无限广延扩张,受到来自收入(宏观及政策环境)和成本(自身禀赋)端的双重制约。

存在一个合理的数字化均衡状态

推理分析的初步结论是银行数字化发展同时受需求侧的广延边际和供给侧的集约边际的影响,二者相互制约。于此继续深入探索,我认为在二者合力作用下,银行的数字化水平将维持在一个动态均衡状态。

均衡位置因何而定?我认为银行的数字化投入占比会持续增加直至数字化发展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边际净收益相等为止。此间偶发性的事件冲击会临时改变不同模式的经济成本,在除增速递减的数字化水平长期增长趋势外,叠加围绕各期均衡点游走波动的循环趋势。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05 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实证检验


使用静态演绎的研究方法虽然得到了一般性结论,但却过于抽象,缺少对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的量化关系描述,以及现实案例印证。为此,我将采集公开历史数据建立数学计量模型进一步对理论观点予以检验和辨证归纳,希望能从历史数据中进一步辨知和优化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研究问题

我将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研究总结为以下两个实证问题:

1.广延边际效应: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银行数字化发展程度对其整体价值的影响;

2.集约边际效应: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银行数字化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将如何影响经济成本。

研究数据

数据是建模和分析的基础,为保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尽所能全面地收集了数据,并尽量兼顾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

1.样本及数据选择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变异性等要求,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广州农商银行五家银行的部分半年报和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形成以半年为时序间隔,银行为截面观察载体的面板数据。

其中,实验变量包括主要研究因素,并尝试引入交互项来评估普惠化和增加要素投入对数字化发展的交互影响;控制变量则囊括宏观经济指标、上证大盘系统波动、银行管理水平以及因经营范围、管理框架产生的政策差异等。

具体数据条目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对各变量的主要统计特征(summarize)报告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2.数据检查及处理

使用幂阶梯卡方检验、分位正态图、分位直方图等工具检验查看digrate(数字化水平)在不同函数形式下的正态性及分布表现: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幂阶梯卡方检验)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分位正态图、分为直方图)

经比较研究,可以发现digrate在经过sqrt(平方根)变换后的正态性更佳,同理依次对其余变量做检验,并选择合适的函数变换形式优化关键实验变量的统计性质。变换情况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三)模型选择

更适配的模型让研究事半功倍。我按照个人偏好,综合考虑研究问题和数据特征来选择模型:

1.研究问题可解释为包含两个方程的方程组,两方程的因变量不同,自变量却基本一致;

2.所选样本数据为非平衡面板,且时序数远大于截面数(T=17>N=5),数据中随机效应主导变异程度;

3.除去部分因年份过早(2014年以前)引起的,数字化水平为0的高杠杆点,被解释变量与关键解释变量的线性拟合情况良好。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综上,拟选用基于不平衡面板数据的似不相关回归模型(线性方程组模型,以下简称“似不相关回归/xtsur”)执行回归分析。

(四)模型建立及回归分析

整个过程包括定义数据、变量初筛、确定数理形式、运行回归和结果分析五个步骤。

1.首先定义面板数据维度,用变量code_id代表横截面维度,变量date表征时间维度,时间间隔设定为半年。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2.用迭代法、方差膨胀系数(vif)等工具,逐个排除emc、numonline_emc、gdp、m2、dyisollar_rate、retail、lob等7个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或内生性的解释变量。

3.接着用似不相关模型方法来处理面本数据。设立含有两个线性方程的联立方程组:

Eqn1:xtsur(lgmv sqrtdigrate lgonline numonline_retail c_sse nim wroa rr property sa)//做lgmv对sqrtdigrate、lgonline等解释变量的回归,即考虑数字化发展等因素对银行长期价值的影响;

Eqn2:(lgcti sqrtdigrate lgonline nobs numonline_retail c_sse nim wroa rr property sa)//做lgcti对sqrtdigrate、nobs等解释变量的回归,即考虑数字化发展等因素对银行成本收入比的影响。

4.运行回归,得到输出结果形式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5.分析回归结果

按图索骥,关键变量(红框标注区域)中,除nobs(网点数量)外其余基本统计显著,并且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再具体来看回归系数的意义及大小:

(1)方程一:

1)数字化水平增长1%,银行价值将上升0.67%,且增速递减;

2)电银交易占比每增长1%,银行价值将减少1.78%;

3)零售收入比增长1%,数字化对银行价值的影响增加0.6%。

(2)方程二:

1)数字化水平增长1%,银行成收比下降0.25%,且降速递减;

2)电银交易量占比每增长1%,成收比下降0.077%;

3)零售收入比增长1%,数字化对成收比的影响减少0.035%;

4)网点数量对成收比几乎没有影响。

(3)回归的经济解释

参考方程结构及系数估计情况,我对回归结果的经济解释如下:

一是数字化水平提升对银行价值有促进作用,并且作用功效随零售客群的扩大而上升,电银交易占比增长会抑制银行价值。

二是数字化水平和电银交易比的提升可以显著降低银行成本,随着客群规模的扩大和收入的增长,降低效果不断减弱。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银行数字化发展规律

(五)理想与现实的对照

实证研究结果虽然验证了我在静态演绎中得到的大部分观点,但也存在个别背离观点。比如,回归结果显示电银交易占比增长将降低银行总体价值,虽然降低程度不大,但该结果和我们的经验常识、推演结果都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可能在于:

1.数据可能存在部分抽样或计量误差;

2.遗漏某控制变量导致对电银交易占比系数的估计出现向下的偏误;

3.样本选择相对片面,受数据公开及可得性的影响,统计时段高度集中于2013年以后,此时电银渠道已基本普及,并且国有大行等上市银行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话虽如此,实际上相关数据的采集难度相当大,上市银行和未上市银行普遍存在缺省或简单披露非财务数据的现象。

06 银行数字化发展建议

我的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篇幅限制,对此不再详细展开,但不影响我从结论规律出发提出一些针对银行数字化发展的个人建议。具体到以下三点:

1.查漏补缺,立足长远。长期来看,银行数字经营市场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是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醒我们应当客观看待数字化转型浪潮带来的机会,按经济收益择优挑选数字化项目,不能罔顾成本盲目投资。

2.结合自身实际,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家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以自身核心优势为中心,找到数字化发展的长期动态平衡点,小步快走,分步实施,在叠加成本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制定长期转型计划。

3.兼顾传统模式和数字化发展模式。也许有朝一日,线下网点会优势不再,但作为银行的原始场景,它在成本端的锚定作用不会改变。它的价值也不完全在于盈利水平,它的发展程度关乎数字化成效,至少从目前存在互补性的角度上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