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作者:李廣仁(上海農商銀行網絡金融部)


摘要

本文首先依託宏觀背景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運動規律,再通過採集歷史公開數據建立計量模型檢驗理論觀點,最後辯證地審視所得結論,並結合實際情況對銀行今後數字化轉型發展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疫情 銀行數字化 發展規律 理論分析 實證檢驗


01 導言


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我國國民的健康、財產以及精神造成巨大損失,鄰里鄉親聞“冠”色變,生活習慣和經濟行為被迫為之改變,人頭攢動的繁華街景不再,“宅文化”異軍突起,以雲辦公、雲教培、直播等為代表的“零接觸”業態大行其道。

疫情催生的極端環境之下,銀行線下網點面臨系統性經營障礙,存量保衛也好,彎道超車也罷,銀行們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求網點以外經營發展模式。出於此,一時間,琳琅滿目的微信營銷、朋友圈廣告層出不窮,成效姑且不論,氾濫無標準的經營形式既無益於品牌形象也不能提高客戶粘性,很顯然,對於長期依賴線下流量的銀行來說,難免有些措手不及和手忙腳亂。在感受乏力陣痛的同時,“零接觸”環境也為銀行帶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寶貴機會,對症下藥的數字化轉型發展被視為解決方案並提上日程。

可預見的,疫情猶有竟時,但經濟結構的調整、客戶習慣的轉變和金融科技的革新持續且不可逆。後疫情時代的銀行數字化發展之道是亟待我們深思的一個課題。


02 我眼中的銀行數字化


廣義上的數字化是一個將行為、圖文等自然或人工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的過程,憑藉後者的穩定高效,企業將複雜多維信息統一標準併合理運用到生產經營中,進而降本增效和推陳出新。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銀行的數字化進程

我認為對銀行來說數字化不算全新概念,而是一個已長期存在、迭代發展的進程。銀行作為兼具信用和信息中介的混合載體,從較早的電算化到近期的電子銀行,在歷來的業務發展中,數字化都在持續的演進。

因此,為了研究便利,我們必須對當下銀行正面臨的數字化發展進程給出準確定義,與過往的數字化概念形成區別,既有利於明確具體研究範圍和內容,同時也為後續論述提供基礎。

狹義上的銀行數字化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電子銀行渠道是對銀行經營場所的線上化和數字化,但疫情環境考驗下,肩負全面替代線下網點職能時,卻頻現體感差、難營銷、缺運營等一系列弊端,顯然當前銀行數字化還餘下充足的發展空間。

出於對上述現象的思考,我認為適用於當前的狹義的銀行數字化是在電銀渠道及其產品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提升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銀行產品及服務的深入數字化。查漏補缺,滿足客戶“零接觸”金融服務需求,最終將產品及服務從銀行生態中提取抽象出來,以數字形態向產業、場景和外部生態延伸,打造“開放銀行”。

二是生產經營的數據應用投入。將數據視為生產要素,參與到營銷、運營和風管等銀行核心流程,優化生產關係,提升經營效率,最終打造以技術投入為主,人力和資本雙節約的“智慧銀行”。


03 銀行數字化的主導因素


銀行數字化趨勢並非空穴來風,而是順應客戶需求、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綜合需要。

匹配用戶需求

客戶的線上偏好存在繼續提升的空間,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加重了這一趨勢,銀行數字化發展模式將與傳統模式並駕齊驅。

重構價值鏈

疫情衝擊下,宏觀經濟告別高速增長,步入高質量增長“新週期”。

一方面利率中樞下移,利差持續收窄;另一方面是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從投資拉動轉為消費驅動,社會財富向居民部門集聚,數字化的普惠價值被放大。

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推廣普及,為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控成本及可行路徑。


04 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研究


通過對銀行數字化的定義和定性因素分析,我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基礎和實用信息,但更加讓我感興趣的是驅動銀行數字化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為此,我希望能通過邏輯推演找出數字化發展與諸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繫和穩定關係。

理論規則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大千世界,包羅萬象,過於複雜,如果對大量相關要素直接開展詳盡分析,往往不能讓我們得到稱心如意的結果,反而容易陷入循環往復的迷宮。為克服這一困難,我試圖將背景環境中的關鍵影響因素抽象出來,形成清晰可解的演繹關係。

根據數字化的生產要素屬性,我將分別從銀行的需求和供給側著手,採用邊際分析法建立理論框架展開推理。

銀行的經營特徵和模式

銀行是經營貨幣及信用的中介服務機構,產品同質性強。因此,可以假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積累的產品優勢和品牌效應相對較少,同業間競爭的主要策略是促營銷和降成本。

在此經營特性下,按照研究主題,將銀行經營模式分為兩類:數字化發展模式和傳統模式。相對傳統模式,數字化經營主要面對線上普惠客群,二者存在一定互補性。

銀行數字化發展的廣延邊際

模擬現實環境中的客戶需求變遷背景,分析銀行在客群偏好線上化、客戶價值普惠化條件下的數字化發展規律。

1.廣延邊際分析

假設:

(1)宏觀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居民逐步取代企業成為金融市場上的主流貨幣提供和轉移載體,客戶線上偏好逐級加碼;

(2)不同銀行的數字化投入效率一致,則數字化投入越高的銀行獲客能力越強。

假設條件下,隨著客戶線上偏好攀升和銀行數字化投入的差異化,原本在傳統模式下銀行間平均分配的普惠客群逐步向數字化水平更高的銀行集中。這一通過發展數字化,擴大投入級差收益的過程,我稱之為銀行數字化發展的廣延邊際規律。

下表為其簡潔表現形式: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2.廣延邊際的思維拓展

把廣延邊際規則繼續延伸,假設允許客戶偏好完全線上化,即僅且存在數字化發展模式。則銀行業的生態格局必然會發生重組,類似於互聯網行業,頭部參與者利用比較優勢獲得超額利潤後,再重複數字化投入步驟鞏固和擴大優勢,形成正向反饋閉環,最終出現寡頭壟斷局面。但實際上,以上假設條件不可能完全滿足,存在其他約束使銀行業在出現數字化壟斷格局前形成穩態均衡。

銀行數字化發展的集約邊際

需求側的長期趨勢形成銀行數字化發展的廣延邊際,而銀行的金融供給條件將形成銀行數字化發展的集約邊際,在投入成本的集約限制下,銀行將根據自身經濟條件決定合理的生產要素配比。

類似於資本、土地和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的一種,銀行數字化投入在初期可帶來顯著的產能提升和價值創造,但依據經驗規律,其後續擴張的持續收益將不斷遞減,直至收效甚微。即數字化發展模式存在持續投入下的集約邊際。下表為其簡潔表現形式: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可以直觀的看出,銀行數字化投入的淨收益由客戶價值和邊際收益決定,並且隨著投入的階段性增加,級差收益縮窄。

實際上,居民的財富和消費能力的上升並非勻速增加過程,增速有限且存在極值,而金融科技目前也有嚴苛的效用和成本瓶頸。因此,按照集約邊際規律,銀行數字化發展不能無限廣延擴張,受到來自收入(宏觀及政策環境)和成本(自身稟賦)端的雙重製約。

存在一個合理的數字化均衡狀態

推理分析的初步結論是銀行數字化發展同時受需求側的廣延邊際和供給側的集約邊際的影響,二者相互制約。於此繼續深入探索,我認為在二者合力作用下,銀行的數字化水平將維持在一個動態均衡狀態。

均衡位置因何而定?我認為銀行的數字化投入佔比會持續增加直至數字化發展模式與傳統模式的邊際淨收益相等為止。此間偶發性的事件衝擊會臨時改變不同模式的經濟成本,在除增速遞減的數字化水平長期增長趨勢外,疊加圍繞各期均衡點遊走波動的循環趨勢。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05 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實證檢驗


使用靜態演繹的研究方法雖然得到了一般性結論,但卻過於抽象,缺少對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的量化關係描述,以及現實案例印證。為此,我將採集公開歷史數據建立數學計量模型進一步對理論觀點予以檢驗和辨證歸納,希望能從歷史數據中進一步辨知和優化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研究問題

我將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研究總結為以下兩個實證問題:

1.廣延邊際效應: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後,銀行數字化發展程度對其整體價值的影響;

2.集約邊際效應: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後,銀行數字化發展模式與傳統發展模式將如何影響經濟成本。

研究數據

數據是建模和分析的基礎,為保證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盡所能全面地收集了數據,並儘量兼顧數據的統計分佈特徵。

1.樣本及數據選擇

考慮數據的可得性、變異性等要求,選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上海銀行、廣州農商銀行五家銀行的部分半年報和年報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形成以半年為時序間隔,銀行為截面觀察載體的面板數據。

其中,實驗變量包括主要研究因素,並嘗試引入交互項來評估普惠化和增加要素投入對數字化發展的交互影響;控制變量則囊括宏觀經濟指標、上證大盤系統波動、銀行管理水平以及因經營範圍、管理框架產生的政策差異等。

具體數據條目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對各變量的主要統計特徵(summarize)報告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2.數據檢查及處理

使用冪階梯卡方檢驗、分位正態圖、分位直方圖等工具檢驗查看digrate(數字化水平)在不同函數形式下的正態性及分佈表現: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冪階梯卡方檢驗)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分位正態圖、分為直方圖)

經比較研究,可以發現digrate在經過sqrt(平方根)變換後的正態性更佳,同理依次對其餘變量做檢驗,並選擇合適的函數變換形式優化關鍵實驗變量的統計性質。變換情況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三)模型選擇

更適配的模型讓研究事半功倍。我按照個人偏好,綜合考慮研究問題和數據特徵來選擇模型:

1.研究問題可解釋為包含兩個方程的方程組,兩方程的因變量不同,自變量卻基本一致;

2.所選樣本數據為非平衡面板,且時序數遠大於截面數(T=17>N=5),數據中隨機效應主導變異程度;

3.除去部分因年份過早(2014年以前)引起的,數字化水平為0的高槓杆點,被解釋變量與關鍵解釋變量的線性擬合情況良好。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綜上,擬選用基於不平衡面板數據的似不相關回歸模型(線性方程組模型,以下簡稱“似不相關回歸/xtsur”)執行迴歸分析。

(四)模型建立及迴歸分析

整個過程包括定義數據、變量初篩、確定數理形式、運行迴歸和結果分析五個步驟。

1.首先定義面板數據維度,用變量code_id代表橫截面維度,變量date表徵時間維度,時間間隔設定為半年。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2.用迭代法、方差膨脹係數(vif)等工具,逐個排除emc、numonline_emc、gdp、m2、dyisollar_rate、retail、lob等7個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或內生性的解釋變量。

3.接著用似不相關模型方法來處理面本數據。設立含有兩個線性方程的聯立方程組:

Eqn1:xtsur(lgmv sqrtdigrate lgonline numonline_retail c_sse nim wroa rr property sa)//做lgmv對sqrtdigrate、lgonline等解釋變量的迴歸,即考慮數字化發展等因素對銀行長期價值的影響;

Eqn2:(lgcti sqrtdigrate lgonline nobs numonline_retail c_sse nim wroa rr property sa)//做lgcti對sqrtdigrate、nobs等解釋變量的迴歸,即考慮數字化發展等因素對銀行成本收入比的影響。

4.運行迴歸,得到輸出結果形式如下: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5.分析迴歸結果

按圖索驥,關鍵變量(紅框標註區域)中,除nobs(網點數量)外其餘基本統計顯著,並且95%的置信區間不包括0。再具體來看回歸係數的意義及大小:

(1)方程一:

1)數字化水平增長1%,銀行價值將上升0.67%,且增速遞減;

2)電銀交易佔比每增長1%,銀行價值將減少1.78%;

3)零售收入比增長1%,數字化對銀行價值的影響增加0.6%。

(2)方程二:

1)數字化水平增長1%,銀行成收比下降0.25%,且降速遞減;

2)電銀交易量佔比每增長1%,成收比下降0.077%;

3)零售收入比增長1%,數字化對成收比的影響減少0.035%;

4)網點數量對成收比幾乎沒有影響。

(3)迴歸的經濟解釋

參考方程結構及係數估計情況,我對迴歸結果的經濟解釋如下:

一是數字化水平提升對銀行價值有促進作用,並且作用功效隨零售客群的擴大而上升,電銀交易佔比增長會抑制銀行價值。

二是數字化水平和電銀交易比的提升可以顯著降低銀行成本,隨著客群規模的擴大和收入的增長,降低效果不斷減弱。

九卦 | 硬核!模型推演銀行數字化發展規律

(五)理想與現實的對照

實證研究結果雖然驗證了我在靜態演繹中得到的大部分觀點,但也存在個別背離觀點。比如,迴歸結果顯示電銀交易佔比增長將降低銀行總體價值,雖然降低程度不大,但該結果和我們的經驗常識、推演結果都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可能在於:

1.數據可能存在部分抽樣或計量誤差;

2.遺漏某控制變量導致對電銀交易佔比係數的估計出現向下的偏誤;

3.樣本選擇相對片面,受數據公開及可得性的影響,統計時段高度集中於2013年以後,此時電銀渠道已基本普及,並且國有大行等上市銀行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但話雖如此,實際上相關數據的採集難度相當大,上市銀行和未上市銀行普遍存在缺省或簡單披露非財務數據的現象。

06 銀行數字化發展建議

我的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篇幅限制,對此不再詳細展開,但不影響我從結論規律出發提出一些針對銀行數字化發展的個人建議。具體到以下三點:

1.查漏補缺,立足長遠。長期來看,銀行數字經營市場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是將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基於理論和實證分析的結果提醒我們應當客觀看待數字化轉型浪潮帶來的機會,按經濟收益擇優挑選數字化項目,不能罔顧成本盲目投資。

2.結合自身實際,可持續發展。建議各家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以自身核心優勢為中心,找到數字化發展的長期動態平衡點,小步快走,分步實施,在疊加成本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制定長期轉型計劃。

3.兼顧傳統模式和數字化發展模式。也許有朝一日,線下網點會優勢不再,但作為銀行的原始場景,它在成本端的錨定作用不會改變。它的價值也不完全在於盈利水平,它的發展程度關乎數字化成效,至少從目前存在互補性的角度上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