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老土牆如遠逝的歷史之河,上有時間催老的褶皺,有光陰留下的腳印兒,有如母親的溫藹、農人的自然、鄉民的質樸。工業快餐的繁蕪,無暇顧及情懷,傳統人文或天然無華來彌補,反映在現代建築格調上,就是返璞歸真風、成熟文化風、時尚驚豔風……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所以城市裡起鄉愁,思故鄉,人們不得已,收藏老屋老牆老桌老椅老物件老古董,表達對過往的敬仰,藉由寄託情思,承載故去的懷念。所有對家的眷戀,在那一磚一牆一木一瓦,睹土牆而思歸,引出種種舊年景及人。

過去,土牆建造房屋,可是做承重牆用。今天,新技術當然可令其依舊承重,然而它給人帶來建築審美變化的驚喜,作為土木藝術品,點綴房子和景觀,成了意想不到的視覺收穫。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在當下流行的新中式、現代簡歐及禪意建築風中,加一道土牆進去,好比饕餮盛宴前一道甜點,或一道靚湯,直擊食慾,胃口大開,瞬間激發來賓對空間的興趣。

大地安放著靜謐的山村鄉居,遠處層巒疊嶂,中間飛瀑石泉,近前參天大樹,與土地融融的老土房,獨坐山鄉,相看不厭。現代建築或裝飾中,土牆的蹤跡業已層出不窮,哪怕赤裸裸工業風,定睛觀瞧,都會找到土元素藏匿其中。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新民宿由老屋修繕改造而來,保留原本的夯土牆、木結構,給後人留下一份關於過去的記憶,也多一份文化薰陶。加入的落地玻璃窗,英姿颯爽,放陽光從容奔灑而來。此情此景,足令四季溫馨如春。

土牆代表的自然情懷和文化情結,悠久、獨特而蘊藉;金屬的沉穩,木器的典雅,土牆的溫潤,三位一體流淌在現代空間中。進門,圓圓的下沉沙發擺在膝前,尚未坐下,疲憊風塵便無影無蹤。三兩盞綠茶,清香潤喉,芳冽沁人,入眼皆一色,井井有序,清爽舒適。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水果、美食與茶歇,土牆元素穿插跳躍,在地毯、桌椅與燈具中間,最提神的還是那一抹土黃。在這之中,悠閒慢享一個闊綽下午,坐等一場紅霞滿天的山村日落,該是多麼浪漫愜意。

民居、土牆、開放式廚房、帶露臺的臥房……看花賞景,品茗讀詩,知己聚談,無不歡樂有趣。晚空湛藍,星光滿天,山黝氛濃,對景竹林的大陽臺,野風微拂,竹子低聲私語,蟈蟈偶爾吟唱,真是心曠神怡。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蘇軾初夏有詞:“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此情此景,詞主莞爾一笑,隱隱於喜悅。然山澗清泉,茂林修竹,潺潺簌簌,任意自然,可是更勝東坡先生詞境一籌。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

民居建築中的老屋之所以珍貴,勝在土牆這一恆久的鄉土標誌符。在亙古曠世的歷史律動裡,它於風拂竹柳的屋簷下、櫛風沐雨的老房中,靜默如水,盡日蘊藏無限意趣,陪伴家人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譜寫一曲四季天然樂章。

我為什麼迷戀老土房?因為它是建築藝術品、鄉土標誌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