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東林黨到底是一群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被罵誤了明朝呢?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東林黨”之“黨”,是朋黨而不是近代政黨。公元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等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東林講學之際,正值明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東林人士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這些針砭時政的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黨爭局面。反對派將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之為“東林黨”。

明朝的東林黨到底是一群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被罵誤了明朝呢?

在明朝天啟年間,東林黨由於扶持熹宗即位有功而命運出現了轉機,當時的首輔劉一景、葉向高,吏部尚書趙南星、禮部尚書孫慎行,兵部尚書熊廷弼,都是東林黨人或東林的支持者,可以說明朝的軍事、政治、文化、監察和人事大權全都被東林掌握,他們從在野的清流成為了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明史》記述此時:“東林勢盛,眾正盈朝。”按理說,這是他們治理國政的最佳時機。然而此時,東林黨人與閹黨集團之間因朝政爭論相互攻擊達到公開不可調和地步。

明朝的東林黨到底是一群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被罵誤了明朝呢?

天啟五年(公元一六二五年)魏忠賢對東林黨採取了殘酷的鎮壓行動,他借熊廷弼事件,誣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後來這5人加上自殺的顧大章被稱為 “前6君子”)有貪贓之罪,大肆搜捕東林黨人,許多著名的東林黨人冤死獄中,天啟六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7人,(史稱“後七君子”)東林書院被限期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 明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後,懲處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同時昭雪平反東林黨人冤案。並下旨修復東林書院。東林黨人雖然又一度入閣,但不久,到袁崇煥被捕治罪以後,東林黨人又被迫退出內閣。

明朝的東林黨到底是一群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被罵誤了明朝呢?

之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之後,安徽以南尚在明朝手中。誰來繼承大統就成了首要問題。當時可以繼承皇位的不過三人,: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三位藩王與崇禎同屬一脈,都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祖父萬曆皇帝神宗朱翊鈞所出。還有一個萬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其中惠王,桂王,潞王都比崇禎大一輩,潞王還是萬曆的侄子,不能算萬曆一脈。只有福王朱由菘是萬曆的孫子,崇禎的堂兄。而且他的父親老福王要比惠王桂王都長。顯然不論血統親疏和長嫡,即所謂的倫序綱常,福王朱由崧是當然的不二人選。當年嘉靖朝的“大禮議”和萬曆朝的“爭國本”事件中,朝廷官員孜孜以命抗爭的就是這份血統親疏和長嫡。那麼這次東林黨他們應該擁立福王了吧?可這次他們自扇耳光起來,說什麼“立賢”。擁立潞王朱常淓——這個血緣輩分都不著邊的王爺。他們不說什麼“萬事法”了。但潞王怎麼賢呢?誰都知道明朝後期藩王也就大地主一個,能有什麼作為從哪能看出賢來?而且這人在大名將士與清軍奮戰的時候,他卻酒肉犒勞清軍,這種忘恩負義,數典忘祖,一心投降的主賢在哪?福王怎麼說也是在與清軍作戰中,被叛徒出賣活捉的,兩人差距可見一斑。

明朝的東林黨到底是一群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被罵誤了明朝呢?

那麼東林黨一開始為什麼堅決不立福王呢?原因很簡單,老福王是因為東林黨當不了皇帝的,他們害怕福王報復他們,寧可冒著國家動亂也要阻止福王即位。明史寫道:倫序當屬福王。諸大臣慮福王立,或追怨“妖書”及“梃擊”、“移宮”等案;潞王立,則無後患,且可邀功。陰主之者,廢籍禮部侍郎錢謙益,力持其議者兵部侍郎呂大器,而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姜曰廣皆然之。前山東按察使僉事雷續祚、禮部員外郎周鑣往來遊說。

 

明朝的東林黨到底是一群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被罵誤了明朝呢?

  東林黨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史可法則看出立福王是唯一正確選擇,選其他人尤其是哪方面都不沾的潞王必然國家動亂,但他又害怕福王報復,於是找馬士英商量。之所以找馬士英是因為他手下有三鎮總兵,另外福王潞王都停留在他的治下,因此立誰都必須和他商量。從這方面看他對形勢的認識遠比錢謙益等高得多。馬士英當時非常想和東林黨親近,於是與史可法商量一個兩面都不得罪之法,捨棄二人擁立桂王。史可法於是寫信給南京方面提出擁立桂王,潞王為兵馬大元帥的方案。這時那些所謂“立賢”的東林黨也不立賢了,立馬準備儀仗去廣西迎接桂王了。可見這夥人的品性了,為了一己私利竟拿立國君這樣大事當兒戲。這只是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的歡迎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