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收穫,也不是所有的堅持,都能勝利。

當生活的重壓讓人不得不一次次選擇妥協時,無望的盡頭總是充滿辛酸無奈,可大多數時候,沒有人會選擇輕言放棄。因為,社會給每個人賦予的角色定位不止一個,你既屬於獨立的個體,又不得不依附於完整的群體。所以,有時候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拼命往前衝,而是在拼命往前衝的默默耕耘中,才能稍稍看到希望,至少,這樣不會讓自己輸的太難看。

大概,香港影壇最後的迴光返照,就藏在它們比較擅長的小眾文藝片裡,比如,這部在2018年上映的《逆流大叔》。純正的港味,熟悉的粵語,笑中帶淚的劇情中往往透露著最真實的生活描述。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沉浮商業娛樂片中的吳鎮宇,大概很清楚自己的演員定位,所以,他既會為了錢去拍爛片,但也會為了好的劇本而降低片酬甚至零片酬出演電影。當他選擇比較小眾的《逆流大叔》這部電影時,大概他和觀眾一樣,看到了故事內容中最貼近的生活展示,以及被生活反覆打磨的精神實質。

四個中年男人的生活危機和勵志的體育競技巧妙結合,卻將電影的重點放在個體的自我覺醒上。這部電影表面看上去是很燃的,可隨著電影人物平淡生活的徐徐展開,再次透過表象深入剖析內容時,卻總是能夠隱約感知到某種似曾相識的“喪”

其實,導演在整體架構上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偽勵志”主題表達中,讓熒幕外的觀眾和熒幕內的中年大叔們,一起經歷著生活最艱難的困苦。當然,它並不是在告訴你如何面對生活的苦難,而是讓你明白這種生活的苦難是怎麼也避免不了,只有直視,才能無視。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當孤獨的個體因為某種情感需求而凝聚在一起時,晾曬生活瑣碎的同時,總是能不約而同地在探尋過去美好時光中,認真審視著當下,繼而努力展望著未來。因為,大家都曾被生活打的遍體鱗傷,所以總會擁有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

我想,《逆流大叔》這部電影最好的一點就是,它能夠將熒幕內的人物與熒幕外的觀眾,利用真實生活的感悟巧妙地連接起來,這樣,既能看到生活的苦,也流露著生活的甜。最終,在大家情感渾然一體中,慢慢迴歸到最初的自己,畢竟,生活就是生下來努力活著,丟什麼也別把自己丟了。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1

這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所有人的群戲,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感受。

雖然,電影宣傳初期是以吳鎮宇飾演的陳龍作為第一男主的,但在我看來,當緩緩鋪開各種生活瑣碎的展示後,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地完成獨自的表演,因為,這不僅僅只是藝術性的探討,它更是一種現實性的影射。

在電影最開始,三個大叔帶著一個年輕人在車上討論著公司裁員的事情 ,而他們部門的人正在公司門口進行著罷工。三個中年大叔迫於生活壓力,抱怨只能是嘴上的事情,行動上卻並不敢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在我看來,這不是聽天由命的怯懦,而是因為,步入中年後每個作出的決定,都有可能關聯著自己身後很多人的生存問題。所以,這不是單項選擇題,而是多項選擇題,電影故事也就在他們如何應對裁員危機中慢慢展開。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組建龍舟隊的初衷是為了能夠給公司爭臉面,然後保住自己的職業,但在後期的故事發展中,作為體育賽事的龍舟,卻悄然地轉變成為一種面對生活困苦發洩的跳板

電影在比賽訓練間隙穿插進了以陳龍、黃淑儀、泰哥和威廉四人的私生活展示,而面對家庭危機帶來的情感轉變,以及在逃避與猶豫中每個人對於

自我的迷失和懷疑,都讓整部電影處在了某種壓抑的氛圍渲染中,雖然,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橋段在用喜劇元素作為點綴。

如果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那麼在我看來,《逆流大叔》這部電影雖然在形式上可以歸為悲劇的行列,但呈現出的故事內容,卻並不是將有價值的東西給毀滅,而是在支離破碎的生活細節展示中,一點一點地重新拼湊著每個人認清現實後所緊緊擁抱著的有價值的東西。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大齡單身男陳龍,一直照顧著女鄰居和她的女兒,而愛慕的話卻從來沒有敢說出口,直到女鄰居最後還是選擇和前男友結婚,他也只能默默做一個證婚人的陪襯。

電影在這裡跳脫出皆大歡喜的俗套故事,直接呈現著真實生活的殘酷一面,這種赤裸裸的現實諷刺,卻顯得無比真實。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做著一些看似徒勞無功的事情,可樂此不疲的背後,卻暗藏著一種渴望擁有溫暖情感的強烈意願

作為觀眾,我看到從陳龍身上折射出的,並不是無奈,而是認清現實之後的淡然。雖然,修補低落情緒是需要時間的,但至少他能夠在此刻正視自己的付出以及正視自己得到的結局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電影裡,四個大叔擁有著同樣的情感遭遇,陳龍面對愛情的猶豫不決黃淑儀面對親情的敏感逃避威廉面對夢想的左右為難泰哥面對家庭的掙扎徘徊,都讓原本擁有過年少輕狂的中年人,開始一次次的做著不知所謂的妥協

在重塑自我不得的情況下,放縱或是麻木大概會成為他們最終的選擇。所以,電影並沒有具體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利用龍舟這種必須依靠團隊協助才能完成的體育比賽,慢慢的讓陷入生活泥沼的大叔們,好好晾曬著自我需求。給你方法不如讓你自己領悟,畢竟,不是每一個生活問題都會有標準答案,所以,導演在電影中給了很多

開放性的提示

喪中帶燃,苦中作樂,電影裡的生活延伸到了現實中的生活,努力的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追求自我的過程。成不成功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雖艱難,可總得去正視,這至少能夠表明你不輕言放棄的態度,態度比結果更重要。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2

有很多影評人會批評這部電影的格局太小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才是最自然和舒服的生活展示

撇去人為臆造的戲劇衝突,將生活瑣碎的呈現作為電影的重點,然後,借用“中年危機”這一話題作為與觀眾的情感共鳴,慢慢勾勒出一幅真實且觸動的中年生活眾生相,而千瘡百孔的生活背後,是嘗試著找回自我的社會定位。

《逆流大叔》總是會讓我不自覺的想到《桃姐》或是《歲月神偷》這兩部電影,雖然這三部電影的立足點存在差異,但是,它們傳遞出的核心價值卻是相似的,那就是在看清生活本質和在找回自我的同時,仍舊學會熱愛生活,我想,這也正是對於日漸衰落的香港影壇的某種側面的隱喻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此時的香港已然進入了“中年時期”,港片的復甦,似乎總是想要寄託在那些年過半百的香港老演員身上。於是,青黃不接的影壇,除了不思進取之外,就是站在當下的十字路口,對於自我嚴重的迷茫與不自知,所以,《逆流大叔》這部電影也就成為了一種善意的提醒

重新認識自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努力總比頹廢要好。

電影裡數次提到的“獅子山下精神”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的符號,它是曾經香港經濟騰飛的驅動力,也是一代代普通民眾奮鬥拼搏的進取精神,這就像曾經的香港電影一樣,從無到有,從低潮到輝煌,所有人都在堅定著最初的自我信念,在變化中尋求發展之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也應該有一代人的擔當。

迴光返照的中國香港影壇,也只有這種影片能拿得出手了!

電影最後,中年大叔們划著龍舟重新回到起點,而每個人的生活還是會存在各種麻煩的事情,可無論如何,生活總得繼續。我想,真正的熱愛生活,是看清楚生活本質後依舊努力著

導演利用這些中年大叔笑著划龍舟作為結尾,也算是一種誠懇的期盼,無論是中國香港人還是中國香港電影,都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