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100天,家長如何“保駕護航”?


高考前100天,家長如何“保駕護航”?


一、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態

高三家長,第一角色當然是“家長”,但此階段的“家長”和以往應該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個階段是“非常時期”,在孩子方面,它有如下的特點:

1、他的心理壓力比以往更大;

2、加上必須面對的“應試教育”,孩子的課業負擔更重;

3、孩子的情感一般比以往更加脆弱;

4、體質相對以往有下降的趨勢。

在家長方面大多表現為:

1、情緒顯得焦躁不安;

2、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也更顯迫切;

3、感情容易衝動;

4、“差生”家長的虛榮心更加上揚;

5、“優生”家長擔心“萬一”的心思特別沉重。

鑑於此,家長首先應該調整自己的角色:從單純的“家長”角色調整為“家長+朋友”的角色。你既是家長,同時又是孩子的朋友,而更多的成分是朋友。

在心態調整上主要是要作到“不急不怒”,然後你才能夠作到“從容應對”。

二、當好“密友”

朋友有多種,此時家長應該是孩子最親密的“密友”,而不是普通的朋友。此事若能夠成功,父母與孩子雙方都好處、好過。否則,一連串的的麻煩將會弄得“二家不願”。

現代的孩子,大多很難與家長溝通,更不用說相互間成為“密友”了。遇此情況怎麼辦?關鍵就是兩個字:“隱忍”。隱忍不等於凡事百般遷就,而是要巧妙“應對”。

第一,小心避免直接的感情衝突;

第二、當產生“意見分歧”時,及早以沉默來回應;

第三、要善於運用“冷處理”手法,即使自己的意見完全正確,千萬不要希望一次性地強迫子女接受;

第四、要善用“旁敲側擊”,“迂迴行動”的方式闡述自己正確的見解;

第五、必要時要“退後一步”尋新天地,即暫時“認輸”,等時機成熟時再作巧妙的申辯;

第六、切忌“居高臨下”的口氣,要多有點幽默,少來點“一本正經”。

三、當“好參謀”

“好參謀”就不同於一般的參謀。什麼是好參謀,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就是一個好參謀的典範。好參謀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對“軍情”、“戰情”必須有充分的瞭解。為此,下面的事你得認真去作:

複習迎考的緊要關頭,“大小測驗三六九,模擬考試周周有”,父母自然會不厭其煩的關心、詢問孩子的成績。其實孩子最討厭這樣的問題。家長應從孩子的細微變化中去感受他的情緒,坦誠地告訴他、理解他目前所承受的壓力,知道他有多不安或焦慮。以此減輕孩子的壓力,教會孩子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避免盲目自信或自卑。更重要的是和她一起分析試卷的得失,不斷查找得失的原因。是基礎的知識和孩子一起去攻破,是能力的題目鼓勵孩子大膽求助於老師。

其次,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最能幫上忙的是收集報考志願的有關信息,為考後孩子報考志願做好充分的信息準備。家長可以從媒體、各高校招生辦等方面獲得報考志願的信息,整理出來,融會貫通,充分把握近幾年高校招生的信息和今年報考志願的形勢和有關招生規定,特別要徹底搞清楚某某大學是否真正招收第二志願考生,為孩子高考時報考志願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孩子報考志願時心中有數,判斷正確,選擇準確。

2、參謀不同於司令,軍師也不同於國君,即使再準確的判斷,也不能夠強迫上司接受。作為家長對應考的子女,也同於此理。因此,你要有變通的能耐,要學習運用“善巧方便”。“建言”要選擇恰當時機,運用巧妙的方法。千萬不可強加於人。在交談中,一定要認真“察言觀色”,要把握好分寸,見事不對或者“話不投機”,得趕快“見風使舵”,或者“順水推舟”。


高考前100天,家長如何“保駕護航”?


四、當“好後勤”

基本衣食住行必須給以保障。這個不難做到。但還有幾點補充:

1、複習備考資料,以學校的要求為原則。不主張擅自做主,給孩子推薦這推薦那,甚至是捕風捉影式的推薦“密卷”“內部資料”等。即便是要推薦,你千萬別自做主張!你應該拿著樣本,先到學校徵求學科老師的意見,認可以後再做決定。切忌資料、考題太多太濫!

2、你要關心考試動向,有關高考信息。並且要認真過濾,將真實有效的信息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向孩子傳遞。虛假信息、無效信息要嚴格屏蔽。有條件的家長才這麼做,沒有條件不必勉強。

3、時時關注孩子的的情緒和健康。這才是需要特別在意的問題。但關注中要不露聲色,千萬別引起孩子的注意。情緒變異先要了解其原因,再採取相應措施。最好多徵求老師的意見,別聽其他人瞎說。健康異常要找大夫,別亂用藥,亂吃補品!

4、要關心起居飲食睡眠

幫助孩子起居、飲食、睡眠的時間相對比較固定,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理節奏感與心理節奏感。在吃飯的時候不要看書,也不要激烈爭論一些問題,睡覺前不要看一些有刺激性的電視節目,這樣有助於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節奏下提高複習效率。

有些家長誤認為高考前應該給孩子加強營養,給孩子吃大魚大肉。我覺得,其實那沒有必要,孩子平時吃什麼就吃什麼,孩子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只要孩子食慾好,在一般情況下孩子的營養都會得到滿足,關鍵是要做到營養平衡...

“好後勤”所有的準備工作都要有一定的提前量,絕對不應該是“馬後炮”、或“事後諸葛”。為此,你得多向過來人討教、學習。同事、街坊、朋友中有當過高三家長的,你得多親近他們,多問一問,或上網瞭解相關信息。

五、把好分寸,“關心”適度

不關心是不可能的,在現實中最普遍的是關心“失度”,而不是“適度”,一字之差,結果就有天淵之別!有幾種情況需要嚴加避免:

1、嘮叨型“關心”

認為不反覆叮囑,不會引起孩子的重視,其結果是越叮囑,孩子越反感。

2、施壓型“關心”

認為壓力越大,孩子的學習動力就越強。而實際效果是“壓力越大反抗越強烈”。

3、許願型“關心”

這種“關心”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或許有些許效果,但也是微乎其微,實際上,你不許願,他也有可能成功,你許了願,他可能反倒認為你無別的能耐,不會當父母!

4、厚重型(保姆型)“關心”

不少家長在孩子進入高三以後,幾乎把整個身心完全放在孩子的高考上面,不惜錢財,不怕耽誤工作,到處買資料、訓練題。頻繁地進行“校訪”,打聽孩子的考試排名,甚至暗中窺視孩子上課,有時連課餘生活也不放過。在家裡則更不用說了,關懷備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種做法,看似高度“關心”,實則是另一種類型的壓力。當孩子考得好時,他還覺得沒什麼,當他一旦考試失誤,心理那種難受,當父母的是難以想象的。

5、“鼓勵型關心”

鼓勵本身並沒有錯,但你的“鼓勵”是否恰倒好處?這就很值得研究。廉價的鼓勵,往往被視為一種諷刺;期望值太高的鼓勵,又會給人一種莫名的壓力。鼓勵一定要適當,但這個分寸對高三學生來講,確實很難把握,教你一個最聰明的辦法:裝一個“若無其事”!你要學會這一招:急在心裡;喜,也同樣放在心裡,不形於色。


高考前100天,家長如何“保駕護航”?

考生最反感家長說的十句話

  • “如果你這次考好了,我就給你什麼什麼獎勵”;
  • “12年的努力,全看這次考試了”;
  • “唉,你一點都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
  • “沒關係的,今年考不上咱明年重讀”;
  • “你要好好重視,要是考不上好大學,你這一輩子就完了”;
  • “你什麼都不用做,安心複習就可以了”;
  • “以你的模擬成績,一定能考上北大”;
  • “你一定會超常發揮的”;
  • “你是咱們家族的驕傲”;
  • “別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