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的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打下北非?

13世纪起源于东胡的分支蒙兀室韦的蒙古族横空出世并迅速崛起,在欧亚大陆掀起了一股征服旋风,极盛之时蒙古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达波兰,北抵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湾,包括了除印度半岛、东南亚、日本之外的整个亚洲以及大半个欧洲。

13世纪的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打下北非?

蒙古帝国

看了大蒙古帝国的版图,很多人不禁要问:13世纪的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打下北非?

一、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拔都统领先锋速不台和术赤诸子、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子拜答儿等,率军15万出征钦察(里海、黑海北之突厥语部族)、斡罗思(俄罗斯)等国。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至 1241 年冬, 蒙古人征服了俄罗斯、 乌克兰、 波兰、 匈牙利、 奥地利等欧洲诸国。 西欧和南欧诸国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企图, 惶恐不安中等着蒙古远征军的到来。然而就在蒙古人集结兵力, 卯足劲准备给欧洲最致命的一击:“取道德国直抵意大利罗马, 准备活捉全欧洲的君主——罗马教皇之时”, 来自东方蒙古本土的信使带来了一个消息:“蒙古帝国的第二任大汗, 窝阔台大汗驾崩了。” 这样, 远征军最高统帅拔都便决定停止战事, 开始班师东归。 东归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拔都要返回蒙古本土参加大汗的告别仪式, 更重要的是要参加新大汗的选举。

13世纪的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打下北非?

窝阔台大汗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蒙古窝阔台大汗不在1241年驾崩,拔都就不会放弃对欧洲的进攻转而东返。因为窝阔台死后,成吉思汗诸子孙更关注汗位继承人问题,征服欧洲的战争已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蒙古大军第一次征服全欧洲的机会就这样随着窝阔台大汗的驾崩而丧失。

二、1252,蒙古蒙哥大汗命令其弟旭烈兀率军西征。 旭烈兀率蒙古大军先后征服“木刺夷国”(亦思马因派宗教王国) 和报达(巴格达 ) 的“哈里发国”(阿拔斯王朝, 今伊拉克) 及波斯(今伊朗)、 大马士革(叙利亚)、 巴勒斯坦等地区。

13世纪的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打下北非?

蒙哥大汗

与此同时,旭烈兀派蒙古大军继续进攻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又击败巴尔干诸国之联军。旭烈兀又命郭侃渡海,陷富浪国(即塞浦路斯岛),使地中海诸国,大为震动。东罗马朝廷和西欧之耶稣教国家,亦纷纷派来使者,与旭烈兀联络,欲与联盟,共讨回教(伊斯兰教)国家。旭烈兀进至亚洲西南端之地后,准备进攻埃及。此时,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率部东归。

1260年9月3日,埃及马木路克王朝趁着旭烈兀率蒙古主力东返,在艾因贾鲁特之战中打败蒙古军队,攻占了叙利亚,杀怯的不花。

怯的不花在艾因贾鲁特之战中之所以被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的突厥骑兵和其他穆斯林联军击败,战败原因主要还是旭烈兀带走了蒙古主力,留给怯的不花的蒙古军队太少,此战失利后蒙古进入北非的战略被迫中止。蒙古大军第三次西征也至此结束。

第三次蒙古西征,蒙古大军准备进攻北非和从东南部打进欧洲,进而征服北非和整个欧洲,但随着蒙哥大汗的出世,这一切又都化为泡影。

蒙哥大汗去世后,蒙古内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位,忽必烈好不容易摆平阿里不哥后,又面临以窝阔台系海都为首的蒙古西北宗王的反叛,其他的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钦察汗国又各自都建立独立王国,曾经的大蒙古帝国走向分裂,彼此间还时常进行战争,像曾经三次西征时团结一致、铁板一块的大蒙古帝国再也不复存在,所以分裂的大蒙古帝国再也无法集中强大的力量对欧洲和北非发动大规模的征服战争了,因为他们应对内部的战争都已自顾不暇了。

13世纪的蒙古帝国为何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打下北非?

蒙古骑兵

蒙古大军两次西征最终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和北非,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窝阔台和蒙哥两位大汗的突然去世,他们的去世,打乱了蒙古西征大军的征服计划,之后确立新大汗又引起了蒙古内部的争斗和内讧,这又使得蒙古没有余力对外征服,让欧洲剩余地区和北非最终逃过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